地理必修Ⅰ鲁教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训练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训练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17 12: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2
3、4
9
季风环流
5、7
6、8、10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是极地高气压带,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M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心点为南极点,故D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北风如②所示。
答案:1.B 2.B
3.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释放地区是 (  )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极地地区
解析:赤道地区对流强烈,空气上升运动速度比副极地地区大,气球释放后升空速度快;而副热带和极地地区为下沉气流。
答案:A
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由图示环流方向及60°判断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乙点位于90°N附近。
答案:A
5.可以用来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风形成的图示是 (  )
解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答案:C
读图,完成6~8题。
6.冬季最有可能形成强大气压中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③和④位于副热带,夏季形成③和④两地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B.风带、气压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海水有规律的运动
8.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时期,②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低温少雨 D.河流进入枯水期
解析:第6题,冬季亚欧大陆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附近。第7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第8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6.A 7.C 8.C
二、综合题(共52分)
9.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与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两图的季节相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b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____,bc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
(2)此季节,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a→b B.b→c
C.e→f D.f→e
(3)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_______(高空、近地面)凸出。
(4)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其成因。
解析: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而在亚欧大陆,不同季节形成的季节性气压场不同,将原来的带状气压场切断,从而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冬季风和夏季风。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南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2)温和多雨 B、D (3)高空 (4)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成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e处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做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A、B两处比较,________处气温较低,____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____(填“A”或“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_(用数字代号表示),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A、B中________处是城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风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记住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然后再根据冷热的不同进行判断。
答案:(1)A B 近地面大气冷热不均 (2)A 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B B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4)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