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17 12: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水平地域分异
1、2、3
4、5、9
垂直地域分异
6、7、8
气候与自然的关系
10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下面三幅图中,左图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中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右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3题。
1.从左图到右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3.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 (  )
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该题组是以长白山到塔克拉玛干的三张图片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左图为森林植被,中图为草原植被,右图为荒漠植被,从左到右的变化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故选B。第2题,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变化,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的比较明显。故选B。第3题,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A。
答案:1.B 2.B 3.A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4~5题。
4.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5.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解析: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4.D 5.B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高 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同一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相对高度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答案:A
下面两幅图中,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8.与a图到b图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
A.地震将频繁发生
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
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答案:7.A 8.C
二、综合题(共52分)
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乙地为安第斯山脉,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沙漠。(3)自然带的名称和地域分异要结合位置、分布、变化趋势解答。(4)四地纬度相当,排除纬度这一因素。
答案:(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10.(创新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吴小明摄影报道 2012年12月26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部地区出现罕见暴雪,其中,阿勒泰、伊犁河谷、沿天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对交通、农牧业及其设施有较大影响。
材料二 天山垂直自然带图
(1)试分析天山北部多暴雪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判断天山A、B两坡的坡向并说明理由。
(3)天山地区牧民“夏天放牧山腰,冬天放牧山脚”。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水汽来源及地形分析。第(2)题,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分析。第(3)题,根据热量分布判断。
答案:(1)天山北部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及大西洋,冬季该地区正处于天山的迎风坡,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加之气温低,故多暴雪。
(2)A是南坡,B是北坡。从自然带分布上,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原因是南坡为阳坡且纬度低,同一高度南坡比北坡温度高。
(3)夏季气温高,在山腰放牧比较凉爽的地区,加之山腰降水丰富,水草丰美,适宜放牧;冬季气温低,山脚下海拔低,气温稍高,所以冬季牧场在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