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2、3、4、5
10
厄尔尼现象
6
7、8
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读图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解析 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知,植被减少,其涵养水源、稳定径流的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第2题,植被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径流量的变化,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对水文的影响。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增加,土壤肥沃,耕地增多,这些反映了环境的统一演变的整体性。
答案 1.D 2.B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严重破坏,核泄漏迅速扩散,附近的大气、土壤、海水、鱼类等均检测出了放射性物质,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A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5.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据图可知,该湖泊的湖底沉积物越来越多,湖底逐渐抬高,最后导致湖泊自然消亡。
第5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4.D 5.A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种种灾难,已为世人关注。据此完成6~8题。
6.厄尔尼诺现象使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 ( )
A.南下暖流有毒
B.南下暖流导致该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大批死亡
C.南下暖流导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
7.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 )
A.各自孤立存在和发展
B.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C.有一定联系但无制约作用
D.某一要素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变化
解析:本题组利用厄尔尼诺现象作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引起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南下暖洋流代替了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富含营养物质),使该海域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大批死亡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同时暖洋流所经区域气温升高,使全球气候异常,有的区域降水增多,引起洪涝,有的区域降水减少,引起干旱。厄尔尼诺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答案:6.B 7.B 8.B
二、综合题(共52分)
9.下图表示的是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________来实现的。
(2)若a表示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通过输送大量的________来改变________;若b表示大气对海洋的作用,则通过大气与水面的________作用驱动水体流动。
(3)我国黄土地貌的发育受制于以下几个条件:原始地形、黄土的堆积以及水的作用,所以黄土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4)图中a、b、c、d、e、f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是________,表示旗形树冠形成的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需掌握四大圈层之间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和交换过程。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水圈对岩石圈的作用;旗形树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大气圈对生物圈的作用。
答案:(1)整体 物质运动 (2)热能 大气运动 摩擦 (3)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4)d f
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号称人类史上雄伟工程之一,建成后对防洪、发电等都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但是,阿斯旺水坝建成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引起尼罗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和土壤肥力的下降;河口海岸线的退缩;下游血吸虫病、疟疾的发生以及由于水质营养物的减少和水文变化而导致河口沙丁鱼产量大幅度降低等问题。
(1)水库建设会引起周围地理环境的改变,如下图
将数字填写到下列对应内容的横线上:
土壤水增加:________;库区蒸发量增大:________;
蒸腾加强:________;植被覆盖率增大:________。
(2)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3)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4)试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带来不利影响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选项内容与题干内容的相互关系填写。第(2)题,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下游河水减少。结合材料的内容分析可知阿斯旺大坝建成后一系列现象体现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第(4)题,从水量、气候、泥沙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 ③ ② ④ (2)D (3)C
(4)阿斯旺水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水的下泄流量明显减少,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急剧减少,再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在强烈的蒸发中,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在地表积累,导致了严重的盐碱化;阿斯旺水坝建成以前,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为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大坝建成后,下游地区几乎不再出现泛滥,土壤日益贫瘠;河口水量的减少,导致河水对海浪的顶托作用减弱,泥沙沉积量少,海浪的侵蚀加剧,使河口三角洲海岸线侵蚀加剧而向岸边退缩;下游水量减少,流速降低,水质变差,害虫孳生;大坝建成后随水流下的营养物质减少,沙丁鱼无以为食,产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