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认知与了解
导入新课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一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观察与思考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天平、钟表、温度计、搅拌器。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讲授新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取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装入两容器中,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记录液体加热前的温度t1。
c.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棒,
等温度平衡后记录液体的温度t2
实验与探究
讲授新课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不相同的
归纳与小结
讲授新课
怎样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
二
定义: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符号:
单位:
c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观察与思考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J/(kg·℃)
4.2× 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kg水每升高(降低)1℃需吸收(放出)热量为4.2× 103J。
读作:
物理意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吸热的多少无关。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1.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沸点
A
随堂训练
2.小黄同学为了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样的电热器同时加热(不计热损失)。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大,由此判断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甲 乙。
小于
随堂训练
3.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3:1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