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解与例题: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解与例题: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0-16 20:28:46

文档简介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3.会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
4.进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5.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密度的有关计算。
1.密度与温度
(1)密度与温度关系: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会增大。
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液体的密度也受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不如气体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水的反常膨胀:水的热胀冷缩比较特殊,水的这种情况称为“水的反常膨胀”,这是大多数物质共有的,但是0~4 ℃的水,却是温度升高——体积减小,缩;温度降低——体积增大,胀。正因为如此0~4 ℃时,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变大,水的密度越来越小。高于4 ℃时,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所以水在4 ℃时密度最大。
热胀冷缩的防止: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例1】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在某些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减小。如图所示是1 kg的纯水在不同温度时所占的体积曲线图。由图可知,在__________℃时,1 kg的纯水所占的体积最小,即水在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温度在__________时,水热胀冷缩;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给0 ℃的水加热到10 ℃的过程中,水的密度__________。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在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从所给图象可以看出,水在4 ℃时,体积最小,由此可判断水在此温度下,密度最大,即水从0~4 ℃是热缩冷胀的,4 ℃以后是热胀冷缩的。
答案:4 4 高于4 ℃ 0~4 ℃ 先增大,后减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若相同,还可以根据其他特性进一步鉴别。
鉴别物质的基本的思路:先求出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哪种物质,至于运用密度值来鉴别物质真伪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即先算出物质的密度数值,再对照密度表判断真伪。计算值和理论值吻合为真,不吻合则材料有假。
【例2】为鉴别妈妈所戴的金戒指的真伪,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时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出戒指的质量是__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__kg/m3,由此可判断这枚戒指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金的。(ρ金=19.3×103 kg/m3)
解析:物体的质量m=m砝+m游,读游码时注意,以游码左侧所对应的标尺的示数为准,还要分清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则戒指的质量m=10 g+2 g+1 g+0.8 g=13.8 g,物体的体积V=V2-V1=5 cm3-3 cm3=2 cm3,则代入密度公式:ρ===6.9 g/cm3=6.9×103 kg/m3<19.3×103 kg/m3,所以不是纯金的。
答案:13.8 6.9×103 不是
3.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农业中的应用:密度在农业上可以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一般的土壤含有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含有腐殖质越多的土壤越肥沃,如果土壤含矿物质多,因为矿物质的密度较大,所以这种土壤的密度也较大。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一般含矿物质多的土壤密度为2.6×103 kg/m3。如果土壤含有腐殖质多,则土壤的密度较小,例如黑土的密度一般为2.3×103kg/m3。因此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假如土壤的密度较大,可以初步判断这种土壤是比较贫脊的。
(2)工业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上,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例3】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后发现:煤气冬季密度为0.88×103kg/m3,夏季为0.8×103kg/m3,煤气瓶容积为0.015 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若要两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__________元/瓶。如果按质量计价应是__________。
解析:由于冬天和夏天煤气的密度不同,体积相同时,煤气的质量也不同,所以煤气价格的高低,不应以瓶为计量单位,而是应用每千克为计量单位。冬季每瓶煤气的质量m冬=ρ煤冬·V=0.88×103 kg/m3×0.015 m3=13.2 kg,单价为55元/13.2 kg=4.17元/kg;夏季每瓶煤气的质量m夏=ρ煤夏·V=0.8×103 kg/m3×0.015 m3=12 kg,单价为51元/12 kg=4.25元/kg;所以夏季比冬季价格高。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每瓶标价为4.17元/kg×12 kg=50元。价格应是 元/kg(约为4.17元/kg)。
答案:高 50 4.17元/kg
4.根据密度选择材料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经常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密度的材料。
(1)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组成物体的物质密度越小,物质的质量就越小,也就越轻;
(2)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组成物体的物质密度越大,物体的质量就越大,也就越重,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质量,在制造飞机时,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金属,但还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例4】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解析: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不能伤害演员,因此要求墙体的质量必须较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密度越小其质量越小,故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块做成墙体比较合适。
答案:C
5.混合密度的计算
两种物质混合的密度计算题,解答时除了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外,还特别要注意题隐含的两个关系:
(1)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两种物质质量之和,即m=m1+m2;
(2)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即V=V1+V2。同时还要注意计算中单位要统一。
解混合物问题与溶质、溶剂类问题应注意问题:
(1)【例5】中洪水是水和沙组成的混合物,根据混合物(江水样品)体积、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就可以算出洪水样品中含沙的质量,从而算出该洪水的含沙量。
(2)若溶液中所加物质为固体溶质,则一般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若所加物质为液体溶剂,则应在考虑溶液质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考虑溶液的体积的相应变化。
【例5】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40 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 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试求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
解:设所取水样总体积为V,依题意可知,V是水的体积V水与水中泥沙体积V泥之和;水样总质量m同样是水的质量与水中泥沙质量之和,即
水样中泥沙体积为:
V泥==
=0.4×10-3 m3
水样中泥沙总质量为:
m′=ρ泥·V泥=2.4×103 kg/m3×0.4×10-3 m3=0.96 kg
水样共40 dm3,即40×10-3 m3,因此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为==24 kg/m3。
6.物质的鉴别
探究实验:现在给你甲、乙、丙三组贴有A、B字母标签的不同物质:
甲组:A、B两个烧杯中盛放着的是酒精和水,如图所示;
乙组:A、B是两块金属,其中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如图所示;
丙组:A、B是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如图所示。
你能将上面三组不同物质一一鉴别开吗?说一说你是根据物质的什么特性鉴别的?
【例6】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一枚奖牌,现要用密度的知识鉴别它是用什么金属制作的,实验室里有天平、烧杯(能装入奖牌)、水和量筒(不能装入奖牌)。
(1)怎样测量奖牌的体积呢?说出你的办法。
(2)这种鉴别方法一定可靠吗?为什么?
解析:从所给器材可以看出,奖牌不能放入量筒中,故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出奖牌的体积,只能利用烧杯,在烧杯内装满水,将奖牌放入后,把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奖牌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奖牌的体积,由于把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时,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故测量的体积有较大的误差,同时,奖牌可能是由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合金类物质,故这种判断方法不可靠。
答案:(1)将烧杯中装满水,将奖牌完全浸入烧杯里,用量筒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奖牌的体积。
(2)这种方法不一定可靠,因为本实验可能有较大误差,使计算出的密度值与物质的密度相差较多,导致无法判断,或者奖牌可能是用几种金属制成的,从测量出的密度不能判断是某一种。
要想减小实验的误差,可以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实验方法;合金类物质的密度介于组成这合金的各物质的密度之间。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即使是纯某种金属做的,也很难测出其真实值。第2节 密度
1.能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知道密度的定义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知道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能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说出水的密度和物理意义;
5.会进行质量、密度、体积的计算。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值不相同。
因此,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
【例1】为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小明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 铝块2 108 40 2.7
3 铁块1 158 20
4 铁块2 316 4 7.9
(1)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1、2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2、3这两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1、2或3、4可看出,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并且进一步看出不同物质铝与松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不同。根据此规律可判断出表格中空白处数据。
答案:(1)2.7 7.9 (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体积大的比值小
2.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通常情况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改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质的密度要随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密度视为定值。
【例2】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如图),截去一段后,则(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也变小了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不变
解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铜棒截去一段后,它所含铜这种物质减少了,因此质量减小;截去一半体积也相应的减小;剩余的铜棒,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会变,因此铜棒的密度不变。
答案:B
3.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1)公式:ρ=
(2)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换算关系:1 g/cm3==1×103 kg/m3。
利用ρ=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即质量单位用kg,体积单位用m3时,密度单位是kg/m3;或质量用g,体积用cm3时,密度单位g/cm3,不能混用。这两个单位的换算是1×103 kg/m3=1 g/cm3。
【例3】由于密度ρ、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式为ρ=,所以(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ρ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
解析:ρ=反映出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同,在质量相同时,它们的体积不同,只有在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质量大的密度才大,因此选项A错误;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当它们的体积扩大几倍时,质量也同时扩大几倍;体积缩小为时,质量也同时缩小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相同,所以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D
4.公式ρ=的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的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物理学中的定义式与数学中的函数是有区别的,定义式中各量之间除了数量关系外,更重要的有其特定的物理含义,因此,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不能从中简单地得出谁跟谁成正比,谁跟谁成反比的结论。
【例4-1】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因质量不变,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解析:本题可以从两种角度分析,一是利用公式ρ=进行分析,剩下的半杯水,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即m′=m,V′=V,故ρ′===ρ,密度不变;二是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无论是一杯水,半杯水或一滴水,组成它们的材料不变,故密度不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无论将一个物体怎样分割,组成它的材料是不变的,因此密度不变。
【例4-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本题要求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密度的公式为ρ=,即求ρ甲:ρ乙,则=,把已知比值看作数值代入式子后得到==。
答案:A
5.认识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及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教材密度表中列出的常见物质的密度值观察发现:
(1)多数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密度一般都很小;锇是密度最大的金属,金与汞的密度也都较大;油类的密度一般比水的密度小;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等等。
(2)一般来说,每种物质都有自己一定的密度值,但当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尽管质量不变,但由于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而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也有极少数的物质密度很接近,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都约为0.8×103 kg/m3。
(3)同种物质状态一定时,密度是不变的,为使用时方便,我们应记住几个常用的密度值,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钢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等。
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时密度最小(水例外,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例5-1】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解析:从所给密度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个别情况,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固体的密度并不总是比液体的密度大,如干松木比所列的几种液体密度都小;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如水在液态时与在固态时不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与实心铅块,密度大的体积小,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C
【例5-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解析:密度大的物体其体积越大质量才越大,当体积较小时质量也较小,例如一卡车木材和一小块铁比较质量,木材质量一定大,故A错误;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但也有例外,例如水的密度就大于冰的密度,故B错误;密度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和体积没有关系,故C错误。
答案:D
6.鉴定球是否空心的方法
方法一:比较密度,假设球是空心的,用求出球的密度与这种物质的已知密度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若小于这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空心;
方法二:比较质量,假设球是实心的,求出球的质量与题目所给出的已知质量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若大于题目所给质量,则是空心的;
方法三:比较体积,假设球是实心的,利用V=求出这种物质的体积,再与题中给出的体积相比,若相同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题目所给的体积,则是空心的。在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时,一般是先算出实心部分的体积,然后利用物体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
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物体为空心物体。
【例6-1】体积和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是ρ铝=2.7 g/cm3、ρ铁=7.9 g/cm3、ρ铅=11.3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解析:因为m铝=m铁=m铅,所以V铝>V铁>V铅,若这三种物质同时满足质量和体积均相等时,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体积小的铅球和铁是空心,铝球是实心;二是三个球都做成空心的,所以B、C选项是不可能的,正确答案应选AD。
答案:AD
【例6-2】有一铁球,其体积为100 cm3,其质量为750 g,那么这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答案:方法一:(比较质量法)
假设这个铁球是实心球,则m′=ρ铁V=7.9 g/cm3×100 cm3=790 g。
因为790 g>750 g,即m′>m,则此球为空心球。
方法二:(比较体积法)
假如这个铁球是实心的,则750 g铁球的体积应为V===94.9 cm3
因为94.9 cm3<100 cm3,即V′<V,则此球为空心球。
方法三:(比较密度法)
假如此球为实心球,则ρ′===7.5 g/cm3
因为7.5 g/cm3<7.9 g/cm3,即ρ′<ρ,则此球为空心球。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知道固体和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减少实验误差的一般方法。
1.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刻度上的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②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使有刻度的一侧面对观察者。
(2)量筒的读数
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现凸表(如水银面),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垂直(如图1所示),视线偏上或偏下,读数均不准,如图2所示,甲图读数会偏大,乙图读数会偏小。
量筒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其单位也在筒壁上标出,一般为毫升(mL,即cm3),最上面的刻度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例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解析:量筒中的液面是向下凹的,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相平,乙同学的读数正确,量筒上标有“mL”,表明此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从图上可以看出液体的凹液面与60 mL的刻度相平,因此液体的体积为60 mL。
答案:乙 60 mL
2.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可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就要测出它的质量和相应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
【例2】要测量物体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定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的测量方法。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知,要计算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此种方法不是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答案:质量 体积 ρ= 间接
3.用量筒测体积
用量筒不仅能够直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而且还可测量某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1)排水法:形状不规则而且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的体积测量常用此法。
①在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V1)的水(多少以能使固体浸没水中且水在量筒的满刻度以下为标准),以免固体放入后不能全部浸没或放入后液体超出量程而溢出筒外;
②用不易断的细线系住固体并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刻度为V2;
③该固体的体积为V=V1-V2,如图甲所示。
(2)压入法: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而在水中又不能下沉的固体适用于此方法。压入法是指物体漂在水面上时,可使用一细长钢针(或其他细长物体)将它压入到浸没,即可测出物体体积。
(3)沉坠法:沉坠法是指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在其下面悬挂一密度大的物体(例如铁块),如图乙所示,分别读出铁块浸没时水面所指刻度V1和物体与铁块一起浸没到水中的刻度V2,则物体体积为V=V2-V1。
(4)饱和法:可用于测能溶于水的固体体积(如食盐),可先在烧杯内放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添加食盐,再把需测食盐放入量筒中(此时食盐已不能继续溶解),记下此时液面所指刻度V2,则该食盐的体积为V=V2-V1。
(5)溢杯法: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的量筒中,可以按图所示,采用溢杯法测出其体积。
【例3-1】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范围是__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____mL,放入物体前,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________mL;放入物体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________mL,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解析:图中所示量筒靠近筒口的最大刻数为“100”,其上标有“mL”,表明其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是100 mL,在量筒壁上标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读数之间都有10个小格,表明该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放入物体前,水面凹面正对着53 mL处;放入物体后,水面凹面正对着60 mL处,则物体的体积为:V=V2-V1=60 mL-53 mL=7 mL=7 cm3。
答案:100 1 53 60 7
【例3-2】在实验室中常用沉坠法测蜡块的体积,将一金属球和蜡块用线连在一起,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所示,则该蜡块的体积为(  )。
A.V2-V1 B.V3-V1 C.V3-V2 D.V3-V2-V1
解析:由于蜡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因此需要用沉坠法或按压法来测量它的体积;V2-V1是金属球的体积,A错;V3-V1是金属球和蜡块的总体积,B错;V3-V2-V1相当于(V3-V2)-V1即用蜡块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没有意义,D错。
答案:C
【例3-3】如图所示,量筒中盛有40 mL的水,把一块质量是50 g的石块,全部没入水中,如果石块的密度是2.5×103 kg/m3,那么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此时量筒中的水面在哪个刻度线上,请标在图上。
解析:由V===20 cm3;放入石块后,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因此液面所指的体积应比原来多出20 cm3。
答案:20 如图所示
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L=1 dm3;1 mL=1 cm3。
4.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顺序
(1)固体的质量应放在测量体积之前进行;否则固体上浸透了水,使固体的质量增大。
(2)测量液体的质量时,必须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液体后,再测出剩余部分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量筒中体积为V的液体质量是m=m1-m2,否则会使测得液体的质量偏大。
【例4】某同学要测一块石蜡的密度,步骤如下,请帮他填写完整:
A.用__________测出石蜡的质量m;
B.向量筒内倒入__________的水,记下体积V1;
C.用细铁丝将蜡块慢慢压入水中,直到蜡块__________在水中,记下此时体积V2;
D.计算石蜡块的体积V=__________;
E.石蜡块的密度ρ=__________。
解析: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直接放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在用排水法测量它的体积时,可用大头针将它按压入水中。
答案:天平 适量 浸没 V2-V1 m/(V2-V1)
5.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量固体的密度(小石块)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V1;
③将小石块用细线拴好缓缓放入量筒中,记下示数V2;
④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
(2)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
①在烧杯中盛盐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些,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③再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盐水的总质量m2。
④盐水的密度为:ρ=。
测量固体的体积时,用二次体积差法,测量液体的质量时用二次质量差法。
【例5】某同学在测量正方体金属块密度时: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__________处。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调节,调节天平平衡后,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边长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棱长为__________mm,体积为__________cm3。
(3)根据密度公式__________,代入数据计算,可知此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解析:天平在使用前,应先调零,将游码拨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发现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读出正方体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根据公式ρ=可求得密度。
答案:(1)零刻度线 右 62.4 (2)20 8 (3)ρ= 7.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