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25 21:09:35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运动员比赛时, 图中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21八上·淳安期末)小宇养了一条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 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 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 ,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3.(2022八上·衢江期末)截至12月21日,浙江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7亿剂。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刺到手时,手不会缩回,此时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八上·温州期末)接种新冠疫苗时,某同学感到针刺部位疼痛,但没有将手缩回,这是因为受到大脑控制。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大脑属于模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7.(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8.(2021八上·拱墅期末)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10.(2021八上·乐清期中)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己做决定来控制汽车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二、填空题
11.(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   (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
时,人的表现是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2.(2021八上·三门期末)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如图是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如果M代表的是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那么完成缩手活动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M→N→   →Q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打新冠疫苗时,针刺破皮肤后,人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在人的   形成。
13.(2021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的信息由[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   。
(2)当端一碗刚出锅满满的热汤时,当人会摸到高温物体,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缩回手,从而能不缩手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   。
14.(2020八上·萧山竞赛)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4]传出神经→[5]   。
(3)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   和   内。
(4)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中枢。
15.(3.3神经调节(二))右图是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的示意图。
(1)人体通过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   做出   反应,叫做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叫做   。
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指出各部分名称。
A   ,B   ,C   ,D   ,E    。
(2)   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   是反射弧中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
(3)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人的手会   (选填“先缩手后感觉到痛”或“先感觉到痛后缩手”)。
(4)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会马上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却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   。痛觉在   中产生,信息是通过   传递过来的。
(5)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顺序是:   →    →    →    →    。(选填图中的字母)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脊髓主要有   和   两个方面的功能。
16.(3.3节神经调节(一))人体做出反应是一个   →   →   →传导信息→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   的结果。
17.(3.3节神经调节(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A   ,B   ,C   ,D   。
(2)该图是一个   。它是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可以分为   和   。
(3)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选填“A→B→C→D"或“D→C→B→A“)。
18.(3.3节神经调节(一))脊髓中有许多控制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   ,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同时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信息的重要传递通道。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不论春夏秋冬,人体的温度基本能保持稳定,这得益于人体体温调控机制。
(1)急促、飞奔进入考场的小金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2)感冒发烧,也是人体体温自动调控的。小刚某天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不退,此时产热   散热(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正常环境中皮肤血管如图所示,当人剧烈运动后,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更类似于ABC中的   ,能让体温保持恒定。
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常德市每年组织的市直中学教工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
(   )   ;
(2)比赛中,假如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造成了 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损伤了腰部的(   )   ,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   )   的控制。
(3)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0八上·余杭月考)考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请分析回答:
(1)听到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这届于   (反射类型),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   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二班的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   (填一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22.(浙教八上 第三章 复习题)读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   ]   传 到脊髓的[   ]    ,其中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   ]   ,从而产生膝跳反射。
(2)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如果某人[4]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   。
(4)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   功能。
2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   ,由细胞体和   构成。
(2)B具有   的功能。
(3)D是由脑、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四、解答题
24.(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25.(2022八上·缙云期末)甲、乙两人早上空腹时测定血糖浓度,甲为0.10%,乙为0.14%。然后让他们分别正常进餐后,并每隔0.5h测定1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由人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   可能患糖尿病。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   。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   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图中甲为大脑,乙为脑干,丙为小脑,丁为脊髓。
【解答】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 ① 为大脑皮层, ② 为小脑, ③ 为脑干, ④ 为脊髓。
【解答】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但是手不缩回,这是因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致,选①大脑皮层。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如图 ① 代表传入神经,②代表神经中枢, ③ 代表传出神经, ④ 代表效应器。
大脑属于神经中枢。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正确。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正确。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②是神经组织,③是脑,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 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
C. ④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
D. ③是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解答】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正确。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正确。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确。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树突→细胞体→轴突,错误。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确。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正确。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正确。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解答】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解答】A、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执行机械与“传出神经”相连,D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11.【答案】(1)⑤
(2)传导
(3)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解答】(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骨髓,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
(3)④为传出神经,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故选B。
12.【答案】O→P;大脑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解答】刺激的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N上有神经节,故N为传入神经,则完成缩手活动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M→N→O→P→Q。
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故打新冠疫苗时,针刺破皮肤后,人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在人的大脑形成。
故答案为:O→P;大脑
13.【答案】(1)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回沿着B传入神经传导到C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手指被烫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能完成反射的作用,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能传导的作用。当人摸到高温的物体,由于环境条件不便缩回手,从而能不缩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14.【答案】(1)反射
(2)神经中枢;效应器
(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
(4)语言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该反射弧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神经冲动能到达神经中枢,是因为脊髓有传导功能,因此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内。
(4)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因此若是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故答案为:(1)反射(2)神经中枢;效应器(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4)语言中枢
15.【答案】(1)神经系统;刺激;应答性;条件反射;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2)感受器;效应器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脊髓的一些反射活动受大胸控制;大脑皮层;脊髓
(5)E;D;C;B;A
(6)反射;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包括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是反射弧中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
(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当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会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会马上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但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痛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信息是通过脊髓传递过来的。
(5)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顺序是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脊髓主要有反射和传导两个方面的功能。
故答案为:(1)神经系统;刺激;应答;条件反射;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2)感受器;效应器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脊髓的一些反射活动受大胸控制; 大脑皮层 ; 脊髓 (5)E;D;C;B;A (6)反射;传导
16.【答案】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协同作用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等。这是一个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解答】人体做出反应是一个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协同作用
17.【答案】(1)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的分枝
(2)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
(3)A→B→C→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解答】(1)图中A为突起,B为细胞体,C为轴突,D是轴突的分枝。
(2)该图是一个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
(3)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冲动由树突传给细胞体,再由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故答案为:(1)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的分枝;(2)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3) A→B→C→D
18.【答案】神经中枢;大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解答】脊髓中有许多控制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系统,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同时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信息的重要传递通道。
故答案为:神经中枢;大脑
19.【答案】(1)骨骼肌
(2)等于
(3)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是出于平静时的血管状况,C是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解答】(1)人体在安静下,产生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肌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2)感冒发烧也是人体体温自动调控的。小刚某天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不退,此时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3) 当人剧烈运动后 ,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多,散失更多热量,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排汗方式进行,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故答案为:(1)骨骼肌 (2)等于 (3)C
20.【答案】(1)1;大脑
(2)4;脊髓;1;大脑
(3)3;脑干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图中1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1,大脑。
(2)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若下肢运动出现障碍,大小便失禁,说明4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1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
(3)3是脑干,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3脑干中。
故答案为:(1)1;大脑; (2)4;脊髓;1;大脑 (3)3;脑干
21.【答案】(1)条件反射;反射弧
(2)神经
(3)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1) 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中这是通过大脑皮层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条件反射由反射弧这个结构完成。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因此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故答案为 (1) 条件反射、反射弧;(2)神经;(3)肾上腺素
22.【答案】(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解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膝跳反射产生的过程为:叩击1处膝盖下位的韧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2(效应器)。
(2) 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指脊髓与脑,脑又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干,而周围神经系统指12对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5脑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传入神经3和传出神经4。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如果某人4传出神经受损伤,就不能产生膝跳反射。
(4)膝跳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完成的低级的神经活动。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能把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可见脊髓还有传导功能。
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到功能。
故答案为:(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23.【答案】(1)神经元;突起
(2)产生和传导兴奋
(3)脊髓;神经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意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小的单位,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1)如图A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2)B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作用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3)D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4)由图可知,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成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了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了人体等动物体,因此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神经元;突起(2)产生和传导兴奋(3)脊髓;神经(4)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4.【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3)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利用转换法把人的反应快慢转化为捏住的刻度,便于测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处理方法是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将力转化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画图,不符合题意。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将电流大小转化为灯泡亮度,符合题意。
故选AC。
25.【答案】(1)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
(2)乙;胰岛素
(3)神经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
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1 / 1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淳安期末)运动员比赛时, 图中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图中甲为大脑,乙为脑干,丙为小脑,丁为脊髓。
【解答】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故选C。
2.(2021八上·淳安期末)小宇养了一条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 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 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 ,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故选D。
3.(2022八上·衢江期末)截至12月21日,浙江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7亿剂。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刺到手时,手不会缩回,此时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 ① 为大脑皮层, ② 为小脑, ③ 为脑干, ④ 为脊髓。
【解答】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但是手不缩回,这是因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致,选①大脑皮层。
故选A。
4.(2021八上·温州期末)接种新冠疫苗时,某同学感到针刺部位疼痛,但没有将手缩回,这是因为受到大脑控制。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大脑属于模式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如图 ① 代表传入神经,②代表神经中枢, ③ 代表传出神经, ④ 代表效应器。
大脑属于神经中枢。
故选B:
5.(2022八上·缙云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正确。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正确。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错误。
故选D。
6.(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层次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②是神经组织,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④是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③是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神经细胞,②是神经组织,③是脑,④是神经系统。
【解答】A.①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 ②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
C. ④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
D. ③是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里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7.(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朱利叶斯和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感受器均与神经元紧密相关,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轴突→细胞体→树突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解答】A: 大多数神经元细胞都较长,正确。
B:神经元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功能,正确。
C: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正确。
D: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树突→细胞体→轴突,错误。
故选D。
8.(2021八上·拱墅期末)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确。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正确。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正确。
故选C。
9.(2021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解答】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10.(2021八上·乐清期中)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己做决定来控制汽车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解答】A、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执行机械与“传出神经”相连,D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二、填空题
11.(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   (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
时,人的表现是 。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答案】(1)⑤
(2)传导
(3)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解答】(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骨髓,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
(3)④为传出神经,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故选B。
12.(2021八上·三门期末)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如图是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如果M代表的是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那么完成缩手活动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M→N→   →Q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打新冠疫苗时,针刺破皮肤后,人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在人的   形成。
【答案】O→P;大脑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解答】刺激的传导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N上有神经节,故N为传入神经,则完成缩手活动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M→N→O→P→Q。
感觉的形成都是在大脑,故打新冠疫苗时,针刺破皮肤后,人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在人的大脑形成。
故答案为:O→P;大脑
13.(2021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的信息由[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   。
(2)当端一碗刚出锅满满的热汤时,当人会摸到高温物体,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缩回手,从而能不缩手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   。
【答案】(1)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回沿着B传入神经传导到C缩手反射(或神经)中枢。
(2)手指被烫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能完成反射的作用,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能传导的作用。当人摸到高温的物体,由于环境条件不便缩回手,从而能不缩坚持一段时间,这说明了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14.(2020八上·萧山竞赛)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4]传出神经→[5]   。
(3)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   和   内。
(4)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中枢。
【答案】(1)反射
(2)神经中枢;效应器
(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
(4)语言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该反射弧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神经冲动能到达神经中枢,是因为脊髓有传导功能,因此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内。
(4)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因此若是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故答案为:(1)反射(2)神经中枢;效应器(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4)语言中枢
15.(3.3神经调节(二))右图是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的示意图。
(1)人体通过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   做出   反应,叫做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叫做   。
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指出各部分名称。
A   ,B   ,C   ,D   ,E    。
(2)   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   是反射弧中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
(3)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人的手会   (选填“先缩手后感觉到痛”或“先感觉到痛后缩手”)。
(4)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会马上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却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   。痛觉在   中产生,信息是通过   传递过来的。
(5)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顺序是:   →    →    →    →    。(选填图中的字母)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脊髓主要有   和   两个方面的功能。
【答案】(1)神经系统;刺激;应答性;条件反射;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2)感受器;效应器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脊髓的一些反射活动受大胸控制;大脑皮层;脊髓
(5)E;D;C;B;A
(6)反射;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包括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是反射弧中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
(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当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会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会马上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但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痛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信息是通过脊髓传递过来的。
(5)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顺序是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
(6)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脊髓主要有反射和传导两个方面的功能。
故答案为:(1)神经系统;刺激;应答;条件反射;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2)感受器;效应器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4)脊髓的一些反射活动受大胸控制; 大脑皮层 ; 脊髓 (5)E;D;C;B;A (6)反射;传导
16.(3.3节神经调节(一))人体做出反应是一个   →   →   →传导信息→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   的结果。
【答案】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协同作用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等。这是一个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解答】人体做出反应是一个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协同作用
17.(3.3节神经调节(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A   ,B   ,C   ,D   。
(2)该图是一个   。它是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可以分为   和   。
(3)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选填“A→B→C→D"或“D→C→B→A“)。
【答案】(1)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的分枝
(2)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
(3)A→B→C→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解答】(1)图中A为突起,B为细胞体,C为轴突,D是轴突的分枝。
(2)该图是一个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
(3)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冲动由树突传给细胞体,再由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故答案为:(1)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的分枝;(2)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3) A→B→C→D
18.(3.3节神经调节(一))脊髓中有许多控制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   ,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同时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信息的重要传递通道。
【答案】神经中枢;大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解答】脊髓中有许多控制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系统,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同时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信息的重要传递通道。
故答案为:神经中枢;大脑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不论春夏秋冬,人体的温度基本能保持稳定,这得益于人体体温调控机制。
(1)急促、飞奔进入考场的小金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2)感冒发烧,也是人体体温自动调控的。小刚某天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不退,此时产热   散热(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正常环境中皮肤血管如图所示,当人剧烈运动后,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更类似于ABC中的   ,能让体温保持恒定。
【答案】(1)骨骼肌
(2)等于
(3)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是出于平静时的血管状况,C是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解答】(1)人体在安静下,产生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肌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2)感冒发烧也是人体体温自动调控的。小刚某天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不退,此时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3) 当人剧烈运动后 ,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多,散失更多热量,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排汗方式进行,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故答案为:(1)骨骼肌 (2)等于 (3)C
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常德市每年组织的市直中学教工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
(   )   ;
(2)比赛中,假如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造成了 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损伤了腰部的(   )   ,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   )   的控制。
(3)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
【答案】(1)1;大脑
(2)4;脊髓;1;大脑
(3)3;脑干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图中1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1,大脑。
(2)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若下肢运动出现障碍,大小便失禁,说明4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1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
(3)3是脑干,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3脑干中。
故答案为:(1)1;大脑; (2)4;脊髓;1;大脑 (3)3;脑干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0八上·余杭月考)考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请分析回答:
(1)听到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这届于   (反射类型),反射活动要通过   来实现;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   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二班的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   (填一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答案】(1)条件反射;反射弧
(2)神经
(3)肾上腺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1) 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中这是通过大脑皮层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条件反射由反射弧这个结构完成。
(2)“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人体的这种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因此小宇听到铃声心跳加快,这是由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故答案为 (1) 条件反射、反射弧;(2)神经;(3)肾上腺素
22.(浙教八上 第三章 复习题)读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1]处时,[1]产生的神经冲动沿[   ]   传 到脊髓的[   ]    ,其中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传到[   ]   ,从而产生膝跳反射。
(2)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选填序号,下同),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如果某人[4]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   。
(4)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   功能。
【答案】(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解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膝跳反射产生的过程为:叩击1处膝盖下位的韧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2(效应器)。
(2) 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指脊髓与脑,脑又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干,而周围神经系统指12对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图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5脑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传入神经3和传出神经4。
(3)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如果某人4传出神经受损伤,就不能产生膝跳反射。
(4)膝跳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完成的低级的神经活动。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能把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可见脊髓还有传导功能。
以上实验表明,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该结构具有反射功能。实验中被测试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1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到功能。
故答案为:(1)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2;效应器 (2)5;3、4 (3)反射弧;不能 (4)脊髓;传导
2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   ,由细胞体和   构成。
(2)B具有   的功能。
(3)D是由脑、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
【答案】(1)神经元;突起
(2)产生和传导兴奋
(3)脊髓;神经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意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最小的单位,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解答】(1)如图A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2)B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作用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3)D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4)由图可知,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成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了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了人体等动物体,因此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神经元;突起(2)产生和传导兴奋(3)脊髓;神经(4)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四、解答题
24.(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3)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利用转换法把人的反应快慢转化为捏住的刻度,便于测量。
(2)本实验多次测量的处理方法是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将力转化为弹簧测力计的度数,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画图,不符合题意。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将电流大小转化为灯泡亮度,符合题意。
故选AC。
25.(2022八上·缙云期末)甲、乙两人早上空腹时测定血糖浓度,甲为0.10%,乙为0.14%。然后让他们分别正常进餐后,并每隔0.5h测定1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图曲线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浆中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由人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   可能患糖尿病。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   。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   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答案】(1)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
(2)乙;胰岛素
(3)神经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1)甲、乙两人在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食物中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或食物中糖类物质被吸收进入了血液。
(2)乙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乙患有糖尿病。
患者要迅速降低血糖可以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
(3)正常人能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状态,除受到激素调节以外,还受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