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_。
A.彰显 滋养 引领 B.彰显 养育 引发
C.显露 滋养 引发 D.显露 养育 引领
2.(本题5分)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3.(本题5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4.(本题5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5.(本题5分)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
6.(本题15分)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四川人说□é______眉天下秀,夔( )门天下险,剑gé______天下雄,青城天下yōu______□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 )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huáng______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在□中标注恰当的标点符号。
(4)解释加点词。
富丽堂皇: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20分)
7.(本题20分)学校将五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2)你应聘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室内藏书以《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李太白集》《东坡集》等为代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3)为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班级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将活动内容补充完整。
“读起来”, ;“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 ”,汇聚报国行动。
(4)学校筹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最后的总结发言。
四、现代文阅读(共4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
8.(4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5分)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10.(5分)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11.(6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84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已高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国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铜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有栋梁,大厦将倾;没有基石,栋梁也将失去支撑。由此可见,____________,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12.(7分)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13.(6分)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甲】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
【乙】第②段列举钟南山院士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勇赴疫区的事例,意在证明有担当精神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丙】第③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广大民众服从大局的意识,并用全国人民、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来论证。
14.(7分)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
材料:
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注:①【传统公共卫生干预】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众集会等手段来保障人民大众健康。
参考答案:
1.A2.B3.C4.D5.C6.(1)kuí yí
(2)峨 阁 幽 煌
(3):“ 。”
(4)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7.(1)录取。沙僧对团队忠诚,任劳任怨,能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淘汰。沙僧少言寡语,能力平平,工作缺乏主动性。
(2)本室藏书均是传统文化(古代经典)的精华(精品、结晶、典范)。
(3)筑牢爱国信仰(信念) 做起来(结构相似、内容合理即可)
(4)同学们,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利弊,变的是阅读方式,不变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让我们把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受美好,传承文化。8.生活需要文学。 9.比喻论证。把“文学”比作“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论证了文学可以让人们拥有优雅的人生格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回答论证了中心论点也可。) 10.“发酵”本义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或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比喻事态持续发展)。(意近即可)此处的“发酵”是指利用“节日”,爱好文学的人们能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作家能感受到温暖,并用自己的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意近即可) 11.C
12.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13.丙 14.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