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6 12: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场篮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B.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如此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小弟弟在家里整天吵得鸡犬不宁,我头都痛了。
2.(本题5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执己见 流连忘返 无拘无束 通霄达旦
B.不动生色 遍稽群籍 不辱使命 置之死地
C.蹑手蹑脚 津津有味 无可耐何 喜出望外
D.心如铁石 博学多才 老成持重 寻章摘句
3.(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4.(本题5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囫囵(hú) 鼎盛(dǐng) 瘦削(xuē) 国殇(shāng)
B.侦缉(jí) 幌子(huǎng) 凝视(níng) 商於(yú)
C.收揽(lǎn) 非难(nán) 鞠躬(jū) 伫立(zhù)
D.犀利(xī) 睥睨(pì) 诡谲(jué) 稽首(jī)
5.(本题5分)下面语境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教育界泰斗黄老今天到校视察。校长亲自到校门口恭迎。参观完校园之后,校长作了汇报,黄老听后高兴地说:“校长的汇报很全面,也很透彻,真是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补充几点。”
A.泰斗 B.视察 C.恭迎 D.抛砖引玉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
6.(本题15分)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摆脱不开qī cǎn的命运,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大量文人被虐杀,还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无果后选择了自杀,比如睥睨天下的屈原。
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逸,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远离,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仗剑走天涯的李白;有人选择了抗争,比如狂放不羁、性直刚毅的嵇康……他们摒弃了雕liáng画dòng,选择了竹庐草屋;他们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不管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致君尧舜”的大志,但是现实让他们____________(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所以,他们是孤独的,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睥睨(   )      怯懦(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 cǎn( ) 雕liáng( )画dòng( )
(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4)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________。
(5)请写出“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20分)
7.(本题20分)近日,全市各地都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老师献爱心】
(1)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
【同学在参与】
(2)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也在行动】
(3)暑假中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4)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的留守学生,九年级(1)班拟开展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响应省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甲]让更多的人踊跃地加入献爱心,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留守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2019年3月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乙]要求您准时参加!
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19年3月2日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用语不得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四、现代文阅读(共40分)
(本题22分)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 (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 (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8.(4分)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9.(5分)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10.(3分)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1.(5分)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12.(5分)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本题18分)记叙文阅读
黄蜂筑巢
周涛
①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②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④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⑤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⑥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⑦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拔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⑧小家伙!
⑨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⑩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 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知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茶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⒀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象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啊,小家伙!
13.(4分)文中两次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
14.(4分)细细品味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15.(5分)“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16.(5分)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参考答案:
1.C2.D3.B4.A5.D6.(1)pì nì;qiè nuò。(2)凄惨;梁;栋。(3)无可奈何。(4)排比;引用。(5)悠然见南山。7.(1) 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示例: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家里一起学习。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我们一起学习可以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您看呢
(4) ①在句末加上“的活动”。② “要求”改为“诚邀”。8.对黄世仁要抢走女儿的极度悲愤。 9.比喻的是喜儿,写出了喜儿对于他的重要。 10.旧社会恶霸地主与官府勾结,官官相护,残害百姓,穷苦百姓们没有说理的地方。 11.残酷、凶狠、蛮横。 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黄世仁要用喜儿抵债,使他又气愤、又害怕,悲愤至极有话也说不出。
13.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紧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 欣赏赞美
14.这里使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把马蜂比作芭蕾舞演员,并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它的身形和状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马蜂的怜爱、同情及不舍之情。 15.它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表达的主旨所在。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是文章叙事线索的需要,又是作者在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感情——作者借物言情,歌颂生活的美好,呼唤人们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不要去叹息那些没必要的伤悲。 16.感悟有: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美的人;作者是一个包容于人,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寒冬等等不如意,我们应该用享受生活美好的态度,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事,爱好每个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