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6 1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2.(本题5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服辩 惦记 一气合成 战战兢兢
B.侍侯 径自 两肋插刀 如座针毡
C.伤疤 礼骋 不知好歹 不屑置辨
D.笔砚 涓涓 千钧之力 望眼欲穿
3.(本题5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4.(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5.(本题5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5分)
6.(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纤夫( ) zhàn( )裂 驾驭(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共20分)
7.(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众多短篇小说中最脍zhì人口的一篇。全篇洋溢着讽刺色彩,它不仅讽刺批判了像“变色龙”一样的奴性势力,还对“变色龙”生成及存在的土壤环境──庸俗世故、乏味无聊、猥琐下作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揭示,滑jī可笑的背后蕴含着深遂的社会批判意义,使读者佩服作者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刻洞察力。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是哈巴狗似的人格,碰到领导点头哈腰,碰到打工者吹胡子瞪眼。对统治者 , ;对人民则 ,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脍zhì( )人口 猥琐( ) 滑jī(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把画线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4)在画线处补写词语,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四、现代文阅读(共40分)
(本题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中心街的街头。这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十多双鞋子,能挣上十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家伙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鞋匠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没有找鞋匠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老钱一听,连忙眨眼,这花还这么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都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想,既然是节日,自己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篓了,可老钱才只擦到了两双鞋子,只收入了两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不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都少。12点都过了,老钱一上午就只擦到了4双鞋子,就只挣到了4块钱。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背篓里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这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该买的、要买的都买了;就是想买的,见只有最后一束了,嫌它是别人挑剩下的,看一眼就摇头走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好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
⑦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得意起来了,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给她做饭吃呢!”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⑧老钱没想到孩子是这么苦,他深深自责。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开心地笑了:“好,我就卖给你吧!”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捡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跳一跳地离开了,老钱见了也笑了。
⑨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1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半年前已经去世了,我是想让那孩子早点儿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⑩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显眼的一块石头上,他想,谁要就让谁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11期)
8.(4分)依据下表所给内容,补写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老钱的心理活动。
事件的发展过程  (1)________ 康乃馨大卖 老钱听闻孩子卖花赚钱给母亲买药、照顾母亲  
老钱的心理活动  认为孩子的康乃馨不好卖 (2)________ (3)________
9.(5分)选文中的老钱和来擦鞋的男人都是善良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的善良分别表现在哪里。
10.(4分)下面A、B两句,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A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B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
11.(3分)选文第⑧段描写了孩子的笑和老钱的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处“笑”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冲老钱笑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钱见了也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为什么老钱会买下孩子最后一束康乃馨?
13.(4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孩子背着康乃馨出现,是为了引出后文,从而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康乃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第三人称的运用能够鲜明地刻画老钱、孩子以及来擦鞋的男人的形象。
C.选文第②~⑤段写孩子的康乃馨很好卖,老钱生意惨淡心生嫉妒,与后文老钱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D.结尾第⑩段中来擦鞋的男人将康乃馨放到街边显眼的石头上,表现出了他的善良,同时与本文题目相呼应。
(本题18分)记叙文阅读。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4.(3分)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溜网打鱼→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看到希望
15.(4分)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6.(4分)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17.(5分)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18.(2分)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D2.D3.B4.B5.C6. (1)qiàn 绽 yù (2)摆度船 摆渡船 (3)C (4)夸张 比喻7.(1)炙 wěi 稽
(2)深遂 深邃
(3)使读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4)阿谀奉承 卑躬屈膝 气焰嚣张 恫吓讹诈8. (1)孩子来到老钱旁边卖康乃馨 (2)心生嫉妒 (3)深深自责 9.老钱:得知孩子卖花的原因后,买走了他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并且要将花送给来擦鞋的男人。@
来擦鞋的男人:没有接受老钱的赠花,反而买下了这束花,把它当作爱的传递,放置在路边显眼处。 10.A句更好。因为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围着背篓团团转的孩子比作热锅上的蚂蚁,表现了孩子的焦急及其对母亲的担忧,突出了孩子的孝顺、懂事,也为后文老钱态度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11. (1)表现了孩子卖完康乃馨后的高兴,及其对老钱买他的花的谢意。 (2)表现了老钱对能帮到孩子,让他尽早回家而感到高兴。 12.得知孩子的家境后,老钱希望他能早点儿卖完花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孩子的话使老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13.A
14. ①遭遇风雨 ②砸冰行动 ③扒冰拖船(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 15.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16.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17.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爱孩子,为了孩子而自我牺牲。 18.爹,您快上来啊!我们一起回家,明天我就去上学,好好读书,以后再也不会让您操心了。(围绕“要上学”等相关词语叙述,语言通畅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