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立足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图片材料及相关史实,知道秦朝统一的原因、过程及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人物小传
秦始皇
(前259—前210)
姓 名:
职 位:
登 基:
理 政:
统 一:
评 价:
嬴政(在位37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前247年,13岁时继承王位。
并除掉权臣吕不韦,亲理朝政。
22岁时加冕,平定了嫪lao毐ai的叛乱
39岁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去 世:
50岁出巡时驾崩,秦始皇陵。
明代李贽zhi《藏书》赞其“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兵马俑
一、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③秦王赢政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远交近攻。
①战国时期连年征战。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
1. 秦能够灭六国的原因
⑤秦王嬴政,雄才伟略
④秦王嬴政广纳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一、秦灭六国
相关史事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①.背景:秦完成统一的利条件
⑧.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经过:十年战争(前230—前221年),统一六国
⑥.都城:咸阳 公元前221年
⑦.建立者:秦王嬴政
②.时间:前230—前221年
④.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⑤.策略:远交近攻
一、秦灭六国
2.秦朝建立
挥师灭韩
破赵逼燕
占领魏地
大举伐楚
攻破燕国
吞并齐国
咸阳
公元前221年
嬴
一、秦灭六国
3.经过:
韩赵魏楚燕齐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启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陇西
东海
长城一带
南海
秦的疆域
征服南方越族,设置南海、桂林、象郡。
北击退匈奴进攻,构筑万里长城。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一、秦灭六国
4.秦统一六国的影响;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扩大疆域:
我该如何统治?
东海
陇西
南海
长城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称号不尊贵
人口众多
语言不通
人心不稳
思想复杂
国境变长
边患增加
一皇帝制度
二 三公制度
(中央行政体制)
三 郡 县 制
(地方行政体制)
四 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二、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2)中央设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措施:(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1)政治:确立皇帝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自称为朕
令称为诏
印称为玺
命称为制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自称“始皇帝”
最高统治者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或长)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2)三公制度
二、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特点: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二、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
县
地方政府
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3)、郡县制
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意义: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乡 里 亭
(县令、县长)
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
拓展比较
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不同点
分封制
世袭产生
贵族
地方分权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权
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亭
郡县制
的实行,开
政的基本
创了此后我国历
代王朝地方行
模式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二、确定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利于政治统一,利于文化交流
奏折一:七国文字各异,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
奏折二:七国的货币和度量衡的标准不同,收上来的
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
奏折三:七国车辆和道路的宽度不同,交通不便,诏书
不能及时到达各地。
奏折四:北方匈奴来犯,边境危机严重;南方运输困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马
安
③作用: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域人民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②措施: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文字——小篆
①目的:为消除文字差异,巩固统一。
2.文化措施: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赵
韩
楚
燕
齐
魏
(圆形方孔半两钱)
3.经济:(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度
量
衡
衡—— .
秦一斤约今250g
度——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
秦一升约今202ml
长度
容积
重量
(2)统一度量衡:
①概况: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②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交通方面:
(1)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2)开凿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的: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匈 奴
辽东
临洮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蒙 恬
长城始建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以后后来的秦朝、汉朝都有修建,修建长城的目的多被理解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
5.军事方面
秦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问题 措施 影响
车轨不统一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文字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经济:统一货币(半两钱)
经济:统一度量衡制度
促进交通发展
促进政令推行
和文化的发展
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经济交流
便利经济发展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东
海
南海
长城一带
陇西
四、秦朝的疆域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他推行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保证了北方人民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初步创立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基础。
作为封建皇帝,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
秦
统
一
中
国
秦灭六国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嬴政
都城:咸阳
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统一文字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1. (2022年山东威海)威海在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腄县管辖。这表明,西周、秦朝时在地方分别实行( )
A.分封制 郡县制 B.分封制 行省制 C.郡县制 世袭制 D.世袭制 分封制
2.(2022年湖南张家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A
B
3.(2022年内蒙古通辽)秦国灭六国实现统一后,能够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原因是
A.皇帝决定推行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大臣建议推行 D.人民要求实行
B
随堂演练:
4. (2022年山东聊城)“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A.齐桓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
5.(2022年内蒙古包头)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
C
A
6.(2022年甘肃白银)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
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C
随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