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语文园地
部编版 六年级上
语文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彩。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交流平台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大家阅读小说时,抓住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详细的人物描写、深刻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环境描写。这些要素都是为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服务的。
交流平台
比如阅读《穷人》这篇小说,我们只要抓住小说中描写主人公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抓住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故事情节,抓住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细细品读与体会,就能从中理解到桑娜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在物质上,她是一个穷人;但在精神上,她却是一位富翁。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曹)操教酯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词句段运用
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描写人物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也可以用“慢镜头回放”的方式,对人物描写进行分解和刻画。有时要进行环境气氛描写以及场面描写,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学习运用先总后分、分条阐述的方法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让自己的理由更充足,观点更鲜明,更容易让人相信和接受。
词句段运用
抓住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环境描写,在朗读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经典情节中描写关公语言的句子虽然只有一处,但表现了关公的胸有成竹。对他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关公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以及身手的敏捷,对众人的描写则体现了关公傲视群雄的大无畏精神和武艺的高强。
词句段运用
朗读提示:
①读关云长的语言,语气要沉着、果敢,要读出关公的胸有成竹。
②读战斗场面,语调要稍高,语速要稍快,读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③读关云长的动作,语气要坚决、坚定,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词句段运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志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词句段运用
本来桑娜自己家的日子就够艰苦的了,又抱过来两个孩子,该怎么向丈夫解释。不说是瞒不住的,说吧,怎么说 到现在丈夫还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海上和风暴搏斗,且生死未卜。桑娜语无伦次的“语言”和段落中的省略号都能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词句段运用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润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词句段运用
邱少云此刻正被烈火焚烧,“我”首先感受到邱少云那种剧烈的痛苦,同时也担心他会因忍受不住而有所行动,从而暴露出来。“我”既不忍心看着他遭受这种痛苦,同时也期望出现奇迹。由此可见,“我”此刻的心理是多么矛盾复杂啊。
词句段运用
望着手里的试卷,我心里志忐忑不安。我该怎么向爸爸解释 我说我不会做这些题目,所以才得了60分 我说我平时贪玩,没好好学习 ……试卷上那红红的60分,发出刺眼的光芒,它在向我狞笑……唉,都怪自己,考试的时候为什么这么不细心。现在我该怎么办 爸爸一定在翘首期盼着我回家……如果他看到这个成绩……嗯,打我一顿也好。打我一顿让我长长记性吧。
仿写
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日积月累
注释:
①偶书:偶然写的诗。
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樊毛:额角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疏落
⑥笑问:笑着询问。
日积月累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疏落。家乡纸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日积月累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的感怀诗。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承接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做好铺垫。
日积月累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知识拓展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快乐语文 快乐课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