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词真人”。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 写作背景 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 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词意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的声音。
作者通过描写他随君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将叙事写景完美融合,表达出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思乡之情1﹑词牌名:长相思,其内容多为描写思念之情。
2﹑词中描写出词人远离家乡,在外奔波劳累,只有离开家乡,才会有思乡之时之情。
“ 灯”
3﹑意象 “乡心” :思念家乡之心
“故园” : 故乡改写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鉴赏㈠1.写景叙事,作者通过描写他随君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将叙事写景完美融合,表达出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3.字?①、“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②、“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鉴赏㈡ 4《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对称美
①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 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
②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身’向榆关那畔行”,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 ,在思念故园,身心对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鉴赏㈢ 5. 综合应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
6.真切,缠绵而不颓废。“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限雕琢,最易引起天涯羁旅的共鸣,“夜深千帐灯”宏伟壮观,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鉴赏(四) 6.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它的翻译如下: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题目解析 长相思:词牌名,此词牌原先系唐代教坊曲名,始见《全唐诗》。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一叠韵。又名“山渐青”、“吴山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相思令”、“越山青”、“忆多娇”、“双红豆”。名句赏析夜深千帐灯
王国维曾经非常看好“夜深千帐灯”这一词句,曰:山气日夕佳、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风雪中,蓝得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中透露着暖色的黄色灯光,在群山中,一路延绵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板书山 水 身 灯
(视觉 空间)
风 雪 心 故园
(听觉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