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3.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2021高一下·泾县月考)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随着高度的升高,每层扭曲近1度。外墙设计成双层且存在一定空间间隔的玻璃幕墙,即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及270台雨水收集器,是一座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高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 )
A.充足的资金 B.先进的设计理念
C.国家政策支持 D.高昂的地租
5.该建筑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立面,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 B.使结构合理,方便游览体验
C.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 D.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2022高一下·连云期末)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东侧,人口约4659万,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表为人均最低需求量与云南现有资源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资源(km2) 水资源(m3) 森林资源(km2)
人均最低需求量 0.001 2000 0.001
现有资源总量 60700 1480亿 182000
6.制约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类型为( )
A.森林资源 B.淡水资源 C.耕地资源 D.气候资源
7.云南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
B.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资源互补性
C.大力垦荒,扩大耕地资源保有量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简称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受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若铁路全线共有桥梁219座,其中特大桥19座,和若铁路贯通后,便捷当地群众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对外开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和若铁路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经济 B.技术 C.城市 D.矿产
9.和若铁路有53.7千米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减少占用土地
C.提高运行速度 D.预留风沙通道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我国东部地区某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功能区可能分别为( )
A.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B.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居住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居住区、办公区、中央商务区
11.下列研学小组对城镇规划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
A.①处建设化学工业园区 B.②处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C.③处建设高档住宅小区 D.④处建设城市防护绿地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第2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于2014年4月16日举行开幕式。菏泽市为我国的“牡丹之乡”,牡丹种植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2012年初,国家林业局将菏泽市列为全国专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国家林业局选择在菏泽市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临近黄河,水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13.“花随人意应时开”,2013年11月底,菏泽市10余万株冬季催花牡丹陆续南下催花。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促使催花牡丹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14.菏泽某园艺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80万枝,产品大量出口到荷兰、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影响菏泽鲜花牡丹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B.适宜的气候
C.廉价的劳动力 D.优越的政策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是指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土地资源②科学技术③历史文化④网络通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下列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的是( )
①工业设计②美容健身③休闲旅游④基金管理⑤家政服务⑥会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2020高一上·东莞月考) 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7.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是( )
A.下降运动 B.上升运动
C.向低纬运动 D.东西方向运动
18.由棕榈化石发现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A.⑤、⑥附近 B.②、⑥附近 C.③、④附近 D.①、⑤附近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2.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A.上海 B.青岛 C.北京 D.东京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4.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梯田的开发改变了( )
A.地貌类型 B.坡向 C.坡度 D.土壤类型
26.元阳梯田的开发,将有利于( )
①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景观结构,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②扩大耕作面积,保障农业产量
③保持当地水土
④能有效利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荒漠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利用土壤凝结剂
C.防治工程开挖后,要及时回填 D.积极植树造林
28.(2019高一上·蛟河月考)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北岸 B.南岸 C.东岸 D.西岸
29.(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3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④根治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021·长春模拟)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多山,盛产山核桃。2007
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2007年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此后,白牛村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如今,白牛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2007 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文化因素 B.经济因素 C.环境因素 D.政策因素
33.2007 年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 )
A.农产品特色鲜明 B.自然环境优美
C.电子商务发展 D.劳动力充足廉价
34.发展电子商务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 )
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③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④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35.(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③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2)写出下列各个辐射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3)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 ,此时段绿洲气压 (高或低),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
36.(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P地区AB与CD河段主要外力作用。
(2)分析P地区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及其原因。
37.(2019高二上·广安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38.(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根据图文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正在工业化国家,一个则是发达后工业化国家,则可知与乙国相比,甲墨西哥劳动力价格较低。故答案为:A。
2.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的边境位置,因此可知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方便产品的出口到美国市场。故答案为:B。
3.甲墨西哥边境工业区的发展,促进墨西哥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也提高了墨西哥的城镇化水平。故答案为:D。
【答案】4.B
5.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9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4.注意题干关键词“建筑特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中心大厦高度高,外观圆润,成螺旋状,建筑特色鲜明,这主要得益于先进的设计理念,B正确;资金为该中心大厦的建成提供了保障,但不是使得上海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A错;材料并无信息表明有国家政策支持,C错;高昂的地租使得该区域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但不是促使该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D错。故答案为:B。
5.根据材料“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可知,该建筑中上部风力较大;建筑外观圆润(摩擦力较小),且呈螺旋状立面(减少与风的正面接触)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D正确;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不是主要目的,A错;该大厦并非为游客游览体验所修建,B错;风力发电设备位于顶层,故与“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无关,C错。故答案为:D。
【答案】6.C
7.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6.由材料可知,云南人口约4659万,根据人均最低需求量可算出,耕地和森林资源最低需求量为4.659万平方千米、水资源最低需求量为9318万立方米,对比表中现有资源总量可知云南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现有耕地资源总量与最低需求量相差最小,可知制约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为耕地资源,C正确、AB错;云南气候资源从表中无法判断,D错。故选C。
7.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云南现有耕地资源资源数量较少,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为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资源互补性,B正确;云南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适宜大力垦荒扩大耕资源保有量,C错;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易造成生态破坏,A错;制约云南人口合理容量的资源为耕地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率,节约水资源对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不大,D错。故选B。
【答案】8.A
9.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8.由材料“和若铁路贯通后,便捷当地群众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对外开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原料和产品的输入输出,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是和若铁路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A正确;技术、城市、矿产对该交通线路建设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9.结合材料可知此为绕沙漠环形铁路,以桥代路可以让风沙直接从桥下通过,减少对铁路运输的负面影响,D正确;沙漠地区野生动物较少,为野生动物预留迁徙通道需要的距离较短,A错误;该地区以沙漠地形为主,可用于建设铁路的土地面积广阔,以桥代路不是为了减少占用土地,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和若铁路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以桥代路对于火车的运行速度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并沿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
10.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围,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为工业区。C正确。故答案为:C。
11.化工园区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①处位于城市的上风向,故A错。②处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水质差,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故B错。 ③处在风景区,建设高档次住宅小区会破坏景观,故C错。④处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建设城市防护绿地可以减轻对居民区的污染,故D对。 故答案为:D。
【答案】12.D
13.C
14.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2.菏泽市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是该地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项正确。A、B、C项属于自然条件。故答案为:D。
13.影响农业生产种类、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从题目可知,催花牡丹较普通牡丹花期较早,类似反季节蔬菜、水果等,市场价格高,需求量大,所以出现了该种种植技术的实施。故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4.鲜花花期短,易枯萎,在传统运输条件下,运输距离有限。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发展大大的缩短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同时保鲜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也使得一些易腐烂、变质货物长距离运输成为了可能。故A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一、服务业分为商业性服务业和非商业性服务业。
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市场因素(2)交通因素(3)劳动力因素(4)集聚因素(5)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2.公共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着眼于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人口分布。
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市场:服务业企业会考虑所选地区对服务的需求,还会考虑潜在的市场规模;人口越多,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越高,市场需求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2、交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考虑到方便货物运输;生活性服务业多分布在居民区;大型商场和仓储式超市多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空间宽敞的地方。
3、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会考虑劳动力成本。
4、商业集聚:类似于工业集聚,通过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
还有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5.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因此其发展与历史文化无关,③错误;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通信技术和科技,因此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的区位因素是网络通信和科技,②③正确;土地资源虽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联系,但其更多依托制造业的发展,④错误。故答案为:D。
16.分析材料可知:美容健身、休闲旅游、家政服务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属于生活性服务业,②③⑤符合题意;工业设计可以为生产过程提供设计等服务,属于生产性服务业,①不符合题意。基金管理属于金融行业,应为生产性服务业,④不符合题意;会展是为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应属于生产性服务业,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D
【知识点】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17.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高原气候。故答案为:B。
18.根据材料棕榈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说明棕榈科植物需要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因此判断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潮湿,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9.A
20.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19.读图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及分类可知,寒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图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为千岛寒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⑤为日本暖流,⑥为阿拉斯加暖流。为寒流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A。
2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秘鲁寒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为千岛寒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⑤为日本暖流,⑥为阿拉斯加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分别位于①、⑤附近,故答案为:D。
【答案】21.B
22.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法: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用手:掌心向上,南左北右,近地面偏45°,高空偏90°)
21.结合图示可知,上海地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垂直等压线由高气压1024hpa指向低气压1022hpa,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后与等压斜交。形成西南风,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22.等压线图中,风力最大的应该是等压线最密集的地区,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结合图示可知应该是北京地区,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3.A
24.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3.古诗中有明显的“塞北”与“江南”的对比,有“冰雪”与“杏花”的对照,说明反映的是因为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答案为:A。
2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反映的是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的不同。故答案为:D。
【答案】25.C
26.D
27.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25.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梯田的开发改变了坡地的坡度,但并没有改变当地的地貌类型、坡向及土壤类型,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6.由图可看到元阳梯田的开发使这里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景观结构,可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①正确;坡地开发了梯田后,扩大了耕作面积,可提高农业产量,保障了农业产量,②正确;梯田的开发减缓了流水在坡面上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当地水土,③正确;梯田耕作时,使用农家肥,可增加土壤肥力,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答案为:D。
27.荒漠地区水分条件差,不适合植树造林,D符合题意;设置草方格沙障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径流,增加下渗,A与题意不符;利用土壤凝结剂可以改善土壤松散的性状,减少水分蒸发,B与题意不符;防治工程开挖后,及时回填,可以防止降水后地表径流对其表面的侵蚀,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28.【答案】(1)B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回归线上没区分南北回归线,故ACD错误。(2)该河位于北半球,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南岸侵蚀严重,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B正确。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由于地球的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
29.【答案】D
【知识点】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为断层,断开了④岩层,表明断层发生在④岩层形成之后;断层①之上覆盖了②岩层,②岩层没有被断层断开,表明②岩层形成于断层①之后;图中显示,③岩层为喷出岩,覆盖在②岩层之上,岩浆通道冲断了②岩层,表明岩层③形成于岩层②之后。由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岩层及地质构造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地质构造与水平岩层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形成的时间一定晚于相应岩层的形成时间。如断层的形成一定晚于被其切断的岩层。
【答案】30.C
31.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的特点及意义:①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效管理雨水及洪涝灾害,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增加城市的海绵体,让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②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现象的作用。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③增加城市美观,海绵城市建设手段中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还能增加城市美观度,提高城市品位。
30.城市化使城市水体面积减少,蒸发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对区域降水量影响不大,B错误。雨季降水量大,地表径流增加,C正确;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C。
31.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②③正确;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迟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④错误;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⑤错误;城市中的开发模式对土壤侵蚀影响不大,①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2.B
33.C
34.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32.经济因素是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07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说明当时白牛村经济较为落后,因此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B对。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不是村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A、C、D错。故答案为:B。
33.根据材料,2007年后,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互联网的利用带动了电子商务发展,C对。农产品特色鲜明、自然环境优美、劳动力充足廉价不是成为电商村的直接原因,A、B、D错。故答案为:C。
34.发展电子商务使白牛村成为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产业集聚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①对。相关的人才集聚,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②对。该村是因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有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④对。可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③错。据此分析选B。
35.【答案】(1)①对流层;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电离层;耀斑;无线电短波通信
(2)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3)D
(4)③;④
(5)6:00——21:00;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③层中有电离层,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带电粒子会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讯号受到干扰。
(2)由图2可知,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④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还热量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
(3)由图2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①无关,②减弱,③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在温室大棚内,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36.【答案】(1)AB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CD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2)变化: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原因:P地区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AB河段位于等高线密集区,且海拔较高,应位于河流上游,上游地形坡度较大,水流速度快,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CD河段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位于河流下游,水流速度减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2)根据河流沉积分选性特点,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读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可知: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从C地到湖沼,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点评】影响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因素: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这种由于河流流速的有规律变化,其搬运物按颗粒粗、细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离沉积的现象,叫做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的机械分选作用。
37.【答案】(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该题难度适宜,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书上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1) 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需 经初加工方可出口,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2) 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方面考虑。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凭祥靠近红木资源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红木家具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3)根据第(2)问凭祥作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可以节省运输费用,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工业企业集聚,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38.【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此地是塔里木盆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国营农场应该分布在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据图中河流分布可以推断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带;棉花种植有冰川积雪融水做水源,光照足、热量足、气温的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地形平坦、在山口冲积扇上,土壤适宜等,是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此地有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是全国唯一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品质好,国营农场,有政策大力支持,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种植成本低,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市场需求量大。
(3)先分析自然条件的不足,再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的不足,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本地区的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棉花种植面积大,在棉花采摘期时,劳动力不足尤为突出。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3.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根据图文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正在工业化国家,一个则是发达后工业化国家,则可知与乙国相比,甲墨西哥劳动力价格较低。故答案为:A。
2.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的边境位置,因此可知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方便产品的出口到美国市场。故答案为:B。
3.甲墨西哥边境工业区的发展,促进墨西哥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也提高了墨西哥的城镇化水平。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泾县月考)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随着高度的升高,每层扭曲近1度。外墙设计成双层且存在一定空间间隔的玻璃幕墙,即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及270台雨水收集器,是一座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高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 )
A.充足的资金 B.先进的设计理念
C.国家政策支持 D.高昂的地租
5.该建筑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立面,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 B.使结构合理,方便游览体验
C.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 D.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答案】4.B
5.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9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4.注意题干关键词“建筑特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中心大厦高度高,外观圆润,成螺旋状,建筑特色鲜明,这主要得益于先进的设计理念,B正确;资金为该中心大厦的建成提供了保障,但不是使得上海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A错;材料并无信息表明有国家政策支持,C错;高昂的地租使得该区域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但不是促使该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D错。故答案为:B。
5.根据材料“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可知,该建筑中上部风力较大;建筑外观圆润(摩擦力较小),且呈螺旋状立面(减少与风的正面接触)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D正确;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不是主要目的,A错;该大厦并非为游客游览体验所修建,B错;风力发电设备位于顶层,故与“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无关,C错。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连云期末)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东侧,人口约4659万,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表为人均最低需求量与云南现有资源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资源(km2) 水资源(m3) 森林资源(km2)
人均最低需求量 0.001 2000 0.001
现有资源总量 60700 1480亿 182000
6.制约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类型为( )
A.森林资源 B.淡水资源 C.耕地资源 D.气候资源
7.云南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
B.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资源互补性
C.大力垦荒,扩大耕地资源保有量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答案】6.C
7.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6.由材料可知,云南人口约4659万,根据人均最低需求量可算出,耕地和森林资源最低需求量为4.659万平方千米、水资源最低需求量为9318万立方米,对比表中现有资源总量可知云南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现有耕地资源总量与最低需求量相差最小,可知制约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为耕地资源,C正确、AB错;云南气候资源从表中无法判断,D错。故选C。
7.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云南现有耕地资源资源数量较少,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为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资源互补性,B正确;云南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适宜大力垦荒扩大耕资源保有量,C错;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易造成生态破坏,A错;制约云南人口合理容量的资源为耕地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率,节约水资源对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不大,D错。故选B。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简称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受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若铁路全线共有桥梁219座,其中特大桥19座,和若铁路贯通后,便捷当地群众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对外开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和若铁路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经济 B.技术 C.城市 D.矿产
9.和若铁路有53.7千米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减少占用土地
C.提高运行速度 D.预留风沙通道
【答案】8.A
9.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8.由材料“和若铁路贯通后,便捷当地群众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对外开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原料和产品的输入输出,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是和若铁路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A正确;技术、城市、矿产对该交通线路建设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9.结合材料可知此为绕沙漠环形铁路,以桥代路可以让风沙直接从桥下通过,减少对铁路运输的负面影响,D正确;沙漠地区野生动物较少,为野生动物预留迁徙通道需要的距离较短,A错误;该地区以沙漠地形为主,可用于建设铁路的土地面积广阔,以桥代路不是为了减少占用土地,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和若铁路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以桥代路对于火车的运行速度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了我国东部地区某城镇,提出了该城镇进一步规划的建议。下图为研学小组成员绘制的该城镇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功能区可能分别为( )
A.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B.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居住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居住区、办公区、中央商务区
11.下列研学小组对城镇规划的建议中,合理的是( )
A.①处建设化学工业园区 B.②处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C.③处建设高档住宅小区 D.④处建设城市防护绿地
【答案】10.C
11.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并沿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
10.读图可知,甲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围,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为工业区。C正确。故答案为:C。
11.化工园区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①处位于城市的上风向,故A错。②处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水质差,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故B错。 ③处在风景区,建设高档次住宅小区会破坏景观,故C错。④处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建设城市防护绿地可以减轻对居民区的污染,故D对。 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第2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于2014年4月16日举行开幕式。菏泽市为我国的“牡丹之乡”,牡丹种植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2012年初,国家林业局将菏泽市列为全国专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国家林业局选择在菏泽市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临近黄河,水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13.“花随人意应时开”,2013年11月底,菏泽市10余万株冬季催花牡丹陆续南下催花。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促使催花牡丹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14.菏泽某园艺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80万枝,产品大量出口到荷兰、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影响菏泽鲜花牡丹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B.适宜的气候
C.廉价的劳动力 D.优越的政策
【答案】12.D
13.C
14.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2.菏泽市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是该地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项正确。A、B、C项属于自然条件。故答案为:D。
13.影响农业生产种类、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从题目可知,催花牡丹较普通牡丹花期较早,类似反季节蔬菜、水果等,市场价格高,需求量大,所以出现了该种种植技术的实施。故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4.鲜花花期短,易枯萎,在传统运输条件下,运输距离有限。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发展大大的缩短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同时保鲜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也使得一些易腐烂、变质货物长距离运输成为了可能。故A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是指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土地资源②科学技术③历史文化④网络通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下列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的是( )
①工业设计②美容健身③休闲旅游④基金管理⑤家政服务⑥会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一、服务业分为商业性服务业和非商业性服务业。
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市场因素(2)交通因素(3)劳动力因素(4)集聚因素(5)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2.公共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着眼于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人口分布。
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市场:服务业企业会考虑所选地区对服务的需求,还会考虑潜在的市场规模;人口越多,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越高,市场需求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2、交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考虑到方便货物运输;生活性服务业多分布在居民区;大型商场和仓储式超市多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空间宽敞的地方。
3、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会考虑劳动力成本。
4、商业集聚:类似于工业集聚,通过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
还有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5.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因此其发展与历史文化无关,③错误;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通信技术和科技,因此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的区位因素是网络通信和科技,②③正确;土地资源虽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联系,但其更多依托制造业的发展,④错误。故答案为:D。
16.分析材料可知:美容健身、休闲旅游、家政服务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属于生活性服务业,②③⑤符合题意;工业设计可以为生产过程提供设计等服务,属于生产性服务业,①不符合题意。基金管理属于金融行业,应为生产性服务业,④不符合题意;会展是为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应属于生产性服务业,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0高一上·东莞月考) 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7.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是( )
A.下降运动 B.上升运动
C.向低纬运动 D.东西方向运动
18.由棕榈化石发现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答案】17.B
18.D
【知识点】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17.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高原气候。故答案为:B。
18.根据材料棕榈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说明棕榈科植物需要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因此判断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潮湿,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A.⑤、⑥附近 B.②、⑥附近 C.③、④附近 D.①、⑤附近
【答案】19.A
20.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19.读图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及分类可知,寒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图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为千岛寒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⑤为日本暖流,⑥为阿拉斯加暖流。为寒流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A。
2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秘鲁寒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为千岛寒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⑤为日本暖流,⑥为阿拉斯加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秘鲁渔场。分别位于①、⑤附近,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2.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A.上海 B.青岛 C.北京 D.东京
【答案】21.B
22.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法: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用手:掌心向上,南左北右,近地面偏45°,高空偏90°)
21.结合图示可知,上海地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垂直等压线由高气压1024hpa指向低气压1022hpa,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后与等压斜交。形成西南风,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22.等压线图中,风力最大的应该是等压线最密集的地区,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结合图示可知应该是北京地区,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4.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23.A
24.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3.古诗中有明显的“塞北”与“江南”的对比,有“冰雪”与“杏花”的对照,说明反映的是因为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答案为:A。
2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反映的是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的不同。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为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梯田的开发改变了( )
A.地貌类型 B.坡向 C.坡度 D.土壤类型
26.元阳梯田的开发,将有利于( )
①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景观结构,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②扩大耕作面积,保障农业产量
③保持当地水土
④能有效利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荒漠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利用土壤凝结剂
C.防治工程开挖后,要及时回填 D.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25.C
26.D
27.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25.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梯田的开发改变了坡地的坡度,但并没有改变当地的地貌类型、坡向及土壤类型,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6.由图可看到元阳梯田的开发使这里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景观结构,可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①正确;坡地开发了梯田后,扩大了耕作面积,可提高农业产量,保障了农业产量,②正确;梯田的开发减缓了流水在坡面上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当地水土,③正确;梯田耕作时,使用农家肥,可增加土壤肥力,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答案为:D。
27.荒漠地区水分条件差,不适合植树造林,D符合题意;设置草方格沙障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径流,增加下渗,A与题意不符;利用土壤凝结剂可以改善土壤松散的性状,减少水分蒸发,B与题意不符;防治工程开挖后,及时回填,可以防止降水后地表径流对其表面的侵蚀,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28.(2019高一上·蛟河月考)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北岸 B.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1)B
(2)B
【知识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回归线上没区分南北回归线,故ACD错误。(2)该河位于北半球,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南岸侵蚀严重,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B正确。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由于地球的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
29.(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为断层,断开了④岩层,表明断层发生在④岩层形成之后;断层①之上覆盖了②岩层,②岩层没有被断层断开,表明②岩层形成于断层①之后;图中显示,③岩层为喷出岩,覆盖在②岩层之上,岩浆通道冲断了②岩层,表明岩层③形成于岩层②之后。由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岩层及地质构造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地质构造与水平岩层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形成的时间一定晚于相应岩层的形成时间。如断层的形成一定晚于被其切断的岩层。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3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④根治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30.C
31.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海绵城市的特点及意义:①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效管理雨水及洪涝灾害,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增加城市的海绵体,让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②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现象的作用。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③增加城市美观,海绵城市建设手段中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还能增加城市美观度,提高城市品位。
30.城市化使城市水体面积减少,蒸发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对区域降水量影响不大,B错误。雨季降水量大,地表径流增加,C正确;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C。
31.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②③正确;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迟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④错误;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⑤错误;城市中的开发模式对土壤侵蚀影响不大,①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长春模拟)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多山,盛产山核桃。2007
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2007年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此后,白牛村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如今,白牛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2007 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文化因素 B.经济因素 C.环境因素 D.政策因素
33.2007 年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 )
A.农产品特色鲜明 B.自然环境优美
C.电子商务发展 D.劳动力充足廉价
34.发展电子商务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 )
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③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④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2.B
33.C
34.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32.经济因素是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07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说明当时白牛村经济较为落后,因此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B对。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不是村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A、C、D错。故答案为:B。
33.根据材料,2007年后,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互联网的利用带动了电子商务发展,C对。农产品特色鲜明、自然环境优美、劳动力充足廉价不是成为电商村的直接原因,A、B、D错。故答案为:C。
34.发展电子商务使白牛村成为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产业集聚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①对。相关的人才集聚,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②对。该村是因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有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④对。可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③错。据此分析选B。
二、综合题
35.(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③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2)写出下列各个辐射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3)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 ,此时段绿洲气压 (高或低),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
【答案】(1)①对流层;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电离层;耀斑;无线电短波通信
(2)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3)D
(4)③;④
(5)6:00——21:00;高;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③层中有电离层,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带电粒子会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讯号受到干扰。
(2)由图2可知,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④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还热量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
(3)由图2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①无关,②减弱,③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在温室大棚内,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36.(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P地区AB与CD河段主要外力作用。
(2)分析P地区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AB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CD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2)变化: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原因:P地区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AB河段位于等高线密集区,且海拔较高,应位于河流上游,上游地形坡度较大,水流速度快,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CD河段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位于河流下游,水流速度减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2)根据河流沉积分选性特点,从C地到湖沼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读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可知:从C地到湖沼,地势趋于平坦;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从C地到湖沼,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点评】影响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因素: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这种由于河流流速的有规律变化,其搬运物按颗粒粗、细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离沉积的现象,叫做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的机械分选作用。
37.(2019高二上·广安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答案】(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该题难度适宜,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书上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1) 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需 经初加工方可出口,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2) 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方面考虑。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凭祥靠近红木资源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红木家具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3)根据第(2)问凭祥作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可以节省运输费用,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工业企业集聚,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38.(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此地是塔里木盆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国营农场应该分布在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据图中河流分布可以推断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带;棉花种植有冰川积雪融水做水源,光照足、热量足、气温的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地形平坦、在山口冲积扇上,土壤适宜等,是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此地有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是全国唯一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品质好,国营农场,有政策大力支持,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种植成本低,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市场需求量大。
(3)先分析自然条件的不足,再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的不足,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本地区的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棉花种植面积大,在棉花采摘期时,劳动力不足尤为突出。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