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3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3课时)
(一)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1、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预习重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任务】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C。2、__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_______,_____等灾害频繁。排出的_____________破坏高空的_________,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3、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_____,风速比郊区 。【预习诊断】填表完成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现象主要因素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利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预习质疑】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
(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设计 补充
【预习交流】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精讲点拨】安第斯山的东、西两侧景观有什么差异 (山的西侧植被茂盛多;东侧植被稀少,干旱荒凉。)2、思考: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后得出:山的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得山的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相反,如果没有这座山的阻挡,景观绝对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3、绘图:(文图转换,进一步理解巩固地形雨)【拓展延伸】赤道地区可能出现雪峰吗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地区,由于地势高造成“赤道雪峰”的景观。)【系统总结】四、地形地势与气候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投影展示教材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的差异图、地图册中的“山地垂直景观变化”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堂限时作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 )A、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抬升,地形雨丰富2、“山下白花山上雪”则主要是因为( )A、地球的形状 B、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3、城市中心城区的气候不同于郊区,其表现在( )A、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B、气温偏高,风速偏大 C、气温偏高,风速偏小D、 气温偏低,风速偏大4、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其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5、一般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 )A、上升0.6℃ B降低0.6℃ C、上升6℃ D、降低6℃6、读右图并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是 雨示意图。(2)A点的海拨高度是 米,若B处的气温为26.5℃,那么A点的气温为 ℃(3)迎风坡降雨较多的原因是 气流 抬升,气温 ,背风坡因空气 ,气温 ,所以降雨就少。
参考答案
预习:
1.0.6 2.二氧化碳、急剧增加、旱涝、氯氟化合物、臭氧层
3.高、低
课堂限时作业:
1.D 2.B 3.C 4.C 5.B
6.地形雨、2500、11.5、爬坡、下降、干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