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6 12: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2.如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牛尊,史学界把它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珍贵实物资料。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文物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环上 D.牛尊的背部
3.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相互竞争的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
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 D.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4.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隶属于诸侯的卿大夫,篡夺诸侯国国君的权位;卿大夫手下的官员,篡夺卿大夫的权位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瓦解 B.诸侯争霸 C.民族交融 D. 国家产生
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激烈。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哪两个国家先后北上争霸( )
A.楚国和越国 B.楚国和吴国 C.齐国和吴国 D.吴国和越国
7.“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成语反映了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
A.青铜制造业发达 B.周王室权力加强
C.诸侯争霸 D. 封 建 制 逐 渐 形 成
8.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下划线处应该填的是( )
A.百家争鸣 B.民族交融 C.民族战争 D.经济交往
9.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人民备受战争之苦。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经济的发展 B.政权的更迭 C.制度的变革 D.争霸的危害
10.“春秋时期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楚先后灭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晋先后灭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成为中原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由此可见争霸战争(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局部统一C.导致了朝代更替 D.加速了西周灭亡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得以称霸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 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一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材料三 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
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改编自《三晋古文化源流》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诸侯争霸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排序应该是②①③。
2.C 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牛已经作为畜力被使用,牛尊的鼻子上有穿孔和环,说明了人对牛的驯服与使用。故 C 符合题意。
3.A 东周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这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是出现题干中这种新局面的根本原因。
4.D 根据所学和图示内容可知,图示反映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5.A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分封制瓦解。
6.D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
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都是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相关的成语。故选 C。
8.B 根据所学可知,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9.D 根据题干“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人民备受战争之苦”可知,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故题干反映了争霸的危害。
10.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过程也是诸侯兼并的过程,实现了局部统一。
11.答案 (1)重用人才;通过改革使国富兵强;利用“尊王攘夷”的口号。
(2)诸侯争霸促进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回答即可。(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诸侯争霸促进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由材料三“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可以看出,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