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汉朝时称(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下面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中可以判断他们排练的是( )
A.昭君出塞 B.张骞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超经营西域
3.2000 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后世称为“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张骞出使西域之所以被称为“无意的凿空”是因为( )
A.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 B.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C.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D.成功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4.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
A.公元前1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1世纪末 D.公元前2世纪末
5.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 1000 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夏朝的阳城
6.“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推恩令”的实施
C.文景之治的出现 D.休养生息的实行
7.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班超曾长期留守西域 B.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C.东南亚是中国的版图 D.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8.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 )
A.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西域地区有了独立的领导机构
C.西域都护成为中央机构 D.西域地区与西汉建立了友好关系
9.两汉时期,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①张骞 ②董仲舒 ③班勇 ④班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如表可见,西汉( )
时间 举措
公元前 138 年、前 119 年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 121 年起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天山以南的农业诸国并入汉朝 版图
公元前 101 年 汉武帝设置使者校尉,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兼司 屯田
公元前 60 年 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A.在汉武帝时国力鼎盛 B.东西方的交流日趋频繁
C.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D.逐渐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二、非选择题
1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武帝经营西域的兴趣日浓,逐渐演变成有计划的扩
张运动,使汉族突破地理限制而与广大的西方世界交流融合。自黄河沿岸伸张到河西地域,又推广到西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逐步开发了这块原属于匈奴与其
他沙漠绿洲民族的广大土地。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凿空西域”对西汉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据《汉书 西域传》记载,西汉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戍边的士兵)数百人, 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 年),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人交易。
材料三
丝路上的考古发现(部分)
发现①:罗马废墟出土汉朝丝织品
发现②:新疆发现龟兹古镇遗址
发现③:山西墓葬棺床刻有古印度琵琶纹饰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材料四 自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建设,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 1440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36.2%,“一带一路”国家重要性愈发凸显。
(3)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B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B 题干中的“西域”“匈奴”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故 B 符合题意。
3.B 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并未完成,但是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所以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无意的凿空”。
4.D 公元前 119 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属于公元前 2 世纪末。
5.B 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长安。
6.A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
7.D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的钱币和陶器等, 证实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8.A 西域都护的设置,表明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9.D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30 多年,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10.D 表格内容都是西汉经营西域的措施,因此反映了西汉逐渐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11.答案 (1)开疆拓土,扩大了西汉的版图;突破地理限制,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
(2)军事角度:派兵驻守;民族关系角度:民族和睦;经济角度:贸易往来的需要;文化角度:中西互鉴(中西文明交流的需要)。(任写三点即可)
(3)历史意义: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古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归纳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从军事、民族关系、经济和文化角度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
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