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详解】公民大会是在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内外的重大失误,D正确;五百人议事会属于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行政机构,A排除;元老院属于贵族议事机构,B排除;民众法庭负责的是司法审判,C排除。故选D。
2.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上,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这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故选D;中共一大是中共诞生的标志,A项不符题意,排除;八七会议上中共仍没有脱离共产国际的指示,其还未走向成熟,排除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早已成熟,排除C。
3.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其中,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4.A【详解】科举制将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宋代以后,科举制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以家世为选拔标准,排除C项;察举制由郡县长官举荐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
5.A【详解】根据材料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用词“荒唐”“悲惨”“失败”“一代人”等信息可知,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未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A项正确;B、C、D都不是作者所强调的,排除。故选A项。
6.A【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锦州”“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可以判断,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锦州解放之后,切断了东北和华北国民党军队的联系,A正确;淮海战役、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均与锦州无关,排除B、C、D。
7.C【详解】从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表来看,除了新生阶级和政治力量如民族资产阶级、职业革命家、政党领袖等之外,还有原清政府官员和士绅等旧式或传统势力,说明民国初年的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有普通民众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B项;D项中的“主导”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8.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C选项正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始于(夏朝)禹传位启,A选项错误;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不是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B选项不符合题意;内阁制创立于明成祖时期,D选项不符合题意。
9.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D正确;官僚政治与学术下移无关,A排除;分封制解体促进了学术下移,B属于颠倒因果关系,排除;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故选D。
10.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5-1926年,整体上“革命救国”的道路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两者都说明救国的主流思想逐渐从改良到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A项正确;中国近代社会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向垄断主义的过渡,排除C项;新思想的普及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1.B【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通过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了国家主权;而清政府仍运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的办法,没有提出修约和废约的要求。这表明当时清朝统治者缺少近代外交视野,B项正确;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与材料中的“洋务运动时期”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C项正确;对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C【详解】材料说明了三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三省的作用是有限的,皇帝可以不必通过三省而传达旨意,通过三省传达旨意是个别事例,因此,三省是君主专制的工具,C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皇帝的辅政机构,不是形同虚设,排除A;B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排除。
1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
(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论语》。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详解】(1)由图一中的文字信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由图二中的文字信息“凡人不分智愚、贫富……应该平等接受教育”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有教无类这一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创始人。
(2)由材料“十有五而志于学”可知,孔子胸怀大志;由材料“曾到宋国考察殷礼……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可知,孔子不仅勤学好问,而且还注重实地考察;由材料“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可知,孔子注重终生学习。结合所学可知,记录孔子思想语录的经典著作是其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
(3)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孔子自身学说的丰富内涵入手分析。
14.(1)【示例】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希望能打开中国的市场。起初,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的流失和军队战斗力的削弱。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国政府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示例】赞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矛盾也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从此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革命任务;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随着通商口岸开放,外国列强通过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同时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制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梦中震醒,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变革,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变革主流。
(3)【示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但在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灭,所以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中国知耻奋进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之一,让我们直面外国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疮疤,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建设强国”。所以,我们要深刻领会圆明园遗址核心价值内涵,正确认识圆明园遗址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事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挥圆明园国家遗址公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遗产的作用。
圆明园遗址不断在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在正视我们的荣光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的耻辱。
【详解】(1)原因:据图示可知,鸦片战争前,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因此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造成中国白银的流失和军队战斗力的削弱,导致银荒兵弱的局面,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旨在打开中国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侵略战争。
(2)观点:正确
依据材料“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社会矛盾变化、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近代中国经济影响以及近代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得出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遇英法联军的损毁,是近代中国被侵咯、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依据材料“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可知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所以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1)成果:天文历法:《石氏星表》、浑仪、简仪、《夏小正》、《授时历》;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2)主要内容: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增进了人们的交往;更加便利地、广泛地获取知识;激发人们自主平等和独立创新意识。
【详解】(1)第一发明,依据材料一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实可知,中国古代最早的较为科学的天文知识,当属《夏小正》,还有《石氏星表》、浑仪、简仪、《授时历》等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第二发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医中药方面成就突出,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要交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定量试验,得出了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又在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即研究出运动三大定律,后又通过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准确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3)根据材料“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通过互联网加强联系,即增进了人们的交往;根据材料“‘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可得出更加便利地、广泛地获取知识;根据材料“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可得出激发人们自主平等和独立创新意识。
答案第1页,共2页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 史
【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长90分钟。】
(
说明:
1.本试卷命题依照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命制;
2.试题以考查学生
史料分析能力;
3.试卷结构:
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
一、选择题(每道题4分,12道。共48分)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呈现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基本特点。此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元老院 C.民众法庭 D.公民大会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会议,其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当时的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
C.以家世为选拔标准 D.由郡县长官举荐人才
5.某学者指出“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据此分析作者认为辛亥革命
A.未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 B.盲目照抄照搬美国政体
C.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6.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一战”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7.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表
据表可知,民国初年
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 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
8.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9.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开始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一现象
A.促进了官僚政治的产生 B.加速分封制的解体
C.催生了新兴阶层的出现 D.推动了文化的活跃
10.1915~1918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一词出现频率为0.78%,1923~1926年“革命”一词的频率上升到25.1%;而杂志本身也实现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普通学生刊物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演变。这些变化
A.体现了救国主流思想的嬗变 B.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C.顺应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D.完成了新式思想文化的普及
1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积极开展“修约运动”,废除幕府时期和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与西方的平起平坐。而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政府却没有提出修约和废约的要求,抱定的目标依然是“以夷制夷”。这反映当时清朝统治者
A.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B.缺乏世界的观点看变化
C.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对资本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12.隋唐以来,一切皇帝的命令必须经过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封驳、尚书施行的连锁行政制度,只存在于政治理论上,存在于个别事例上。材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度形同虚设 B.三省能够有效制约君权
C.三省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不能直接下达政令
二、材料解析题(3道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年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14.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12分)
【写一写】
(1)根据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示意图,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谈一谈】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请回答:
(2)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说一说】
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2日报道,有人大代表近期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于刘雪松《重建圆明园”这个话题该罢休了》
请回答:
(3)对于提出此建议的人大代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15.(15分)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材料二 牛顿力学体系花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了普及,导致一种伟大的智力自满,对人的能力从未有过那么高的信心。
——摘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的重要成果。(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互联网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