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1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C.丁地骤降大雨 D.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2.未来几天丙地( )
A.气温将升高 B.易出现雾霾天气 C.一定出现降水天气 D.可能出现扬沙天气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4.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扫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下表为武汉市2020年2月14—17日天气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力
14日 多云 0°C~17°C 4-5级
15日 中雪 -3°C~4°C 5-6级
16日 多云 -3°C~7°C 3-4级
17日 多云 -2°C~12°C 1-2级
5.15日,武汉市进入“极速制冷”模式,其成因包括( )
①风雪交加,寒风强劲②融雪释放热量,气温低③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④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17日,该地风力明显减小,其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7.针对此次寒潮降温天气,武汉市应采取的防御措施不包括( )
A.发布寒潮预警信息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D.抗疫帐篷防风加固
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的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锋面反气旋 B.南半球锋面反气旋 C.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锋面气旋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0.乙地将会出现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B.寒潮
C.阳光明媚 D.雷电交加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12.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降水量各月累计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可能是( )
A.长春 B.长沙 C.北京 D.海口
14.影响该地7、8月降水量小的最主要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5.若某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徘徊于北回归线附近,则该地( )
A.1月降水量增加 B.4月降水量减少 C.6月降水量增加 D.10月降水量减少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北京、长沙的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
(3)判断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说明其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某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2)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
(3)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与乙地相比,容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垂直上升气流B.①处的风向为东北风
C.⑤处风力将比其他地点都大D.乙地天空晴朗无云
(3)若图中各处水汽比较充足,此时①②③④四处可能正在降水的有________;其中降水强度可能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_____。
(4)与“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中②④⑤处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坐标图对应的分别是下面的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
2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做出预报。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的位置。
(1)简述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1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C.丁地骤降大雨 D.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2.未来几天丙地( )
A.气温将升高 B.易出现雾霾天气 C.一定出现降水天气 D.可能出现扬沙天气
【答案】1.B 2.D
【分析】1.读图分析,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甲地大,A错误;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正确;丁地位于暖锋锋前,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小,C错误;乙地位于低压中心南部,可通过作图判断,风向为西南风,D错误。故选B。
2.读图分析,未来几天,丙地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气温将下降,A错误;丙地将出现大风、阴雨天气,有利于净化空气,减轻雾霾,B错误;如果冷锋过境前暖空气比较干燥,水汽含量少,丙地未来几天不一定会出现降水,可能出现扬沙天气,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步骤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4.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答案】3.C 4.A
【分析】3.读图,甲图中冷空气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北方寒潮,C对。长江下游的伏旱由高压系统导致,华北平原的春旱是由于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导致,江淮的梅雨是准静止锋导致,ABD错。故选C。
4.读图可知,甲图所示,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运动,形成冷锋;乙图所示则为暖锋。甲图所示为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为冷锋,暖气团被迫上升,可能形成降水,故A符合题意。甲图所示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故B不符合题意。乙图所示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形成暖锋,暖锋过境会形成连续性降水,故C不符合题意。乙图所示为暖锋,暖锋过境一般不出现大风或短时的雷暴天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锋面的理解和掌握。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运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多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暖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时,多带来连续性降水。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扫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下表为武汉市2020年2月14—17日天气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力
14日 多云 0°C~17°C 4-5级
15日 中雪 -3°C~4°C 5-6级
16日 多云 -3°C~7°C 3-4级
17日 多云 -2°C~12°C 1-2级
5.15日,武汉市进入“极速制冷”模式,其成因包括( )
①风雪交加,寒风强劲②融雪释放热量,气温低③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④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17日,该地风力明显减小,其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7.针对此次寒潮降温天气,武汉市应采取的防御措施不包括( )
A.发布寒潮预警信息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D.抗疫帐篷防风加固
【答案】5.D 6.D 7.C
【分析】5.据表格中内容可知,15日有冷锋系统从武汉过境,带来大风、降雪天气,故①③正确;融雪会吸收热量,不是释放热量,故②错误;15日为中雪天气,不是晴朗天气,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故本题选D。
6.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差。据表格中内容可知,14-17日武汉经历了冷锋系统过境,17日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武汉被冷空气控制,单一气团控制,水平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减小,故本题选D。
7.寒潮来临前,应提前发布寒潮预警信息,随时做好防寒准备,抗疫帐篷防风加固;但是停止一切户外活动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C。
【点睛】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体感温度受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的影响,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反之为降温的作用。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
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的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锋面反气旋 B.南半球锋面反气旋 C.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锋面气旋
【答案】C
【详解】由于反气旋气流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因此没有锋面反气旋这个天气系统,排除A、B;图中箭头表示的气流大致由四周流向中心,因此图示天气系统是气旋的西部,气 旋中心向西延伸的低压槽上,冷暖气流相遇形成了锋面,因此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观察图中箭头表示的风向,相对于当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转,因此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排除D,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0.乙地将会出现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B.寒潮
C.阳光明媚 D.雷电交加
【答案】9.A 10.B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该点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偏转30°-45°之间,则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读图可知,甲位于高压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为西风;图示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45°,所以其风向为西北风,故A正确,故选A。
10.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的前侧,将受冷锋的影响,产生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现象,若冷气团强,可能会带来寒潮天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以及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的分析,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12.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答案】11.A 12.C
【分析】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风和气压的关系;日温差的概念和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11.该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该城市吹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
12.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故选C。
【点睛】气旋过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反气旋过境气压先升高再降低。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降水量各月累计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可能是( )
A.长春 B.长沙 C.北京 D.海口
14.影响该地7、8月降水量小的最主要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5.若某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徘徊于北回归线附近,则该地( )
A.1月降水量增加 B.4月降水量减少 C.6月降水量增加 D.10月降水量减少
【答案】13.B 14.D 15.C
【解析】13.长春与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mm,而该地总降水量约1500mm,应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地区,排除AC;海口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且该地7、8月降水的累积速度较慢,应为伏旱天气,最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排除D,B正确,故选B。
14.读图可知,该地7、8月份降水量小于100mm,降水的累积速度较慢。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量小,因而影响该地7、8月降水量的最主要天气系统是反气旋,D正确,C错;7、8月我国南方地区冷锋天气较少,受暖锋影响降水较多,AB错。故选D。
15.如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脊就会长时间徘徊于北回归线附近,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雨带,就会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导致6月份的梅雨期降水量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置相对应。如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则主要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时间就长,6月份的梅雨期降水量就会增加。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北京、长沙的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
(3)判断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说明其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答案】(1)偏北风。南京的风力较大。理由: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长沙空气质量较好。原因:风力大,降水多
(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在图中南京位置标出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画出风向,应为偏北风或西北风。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两地风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大。
(2)依据图中北京、长沙两地等压线的特征分析,长沙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长沙又处于雨区,有降水。风和雨对空气具有净化作用,所以长沙空气质量较优;北京风力小,天气晴朗,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
(3)依据此时的时间为11月7日,属深秋季节,冷空气势力开始增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锋线以北,以偏北风为主。这些信息表明此天气系统为冷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在受冷锋影响,在未来冷锋向南推进过程中,本区将出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点睛】依据天气变化特征判断冷锋和暖锋: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某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1)高压(反气旋);7月澳大利亚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南半球冬季,珀斯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异大,风力大;南半球西风带以海洋为主,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及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2018年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内部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气压中心,因此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是高气压(反气旋)。该高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7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 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位于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至此控制该区域。
(2)珀斯冬季风力强动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气压差异、摩擦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0°~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半球冬季,气压芾、风带北移,珀斯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大;季南北温差大,图中显示,此时珀斯南北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强劲;珀斯西侧为海洋,地表摩擦力小,风力的阻力小,所以风力强劲。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2)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
(3)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
【答案】(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中上部温度低至0℃~-20℃。
(2)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
(3)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
【分析】本题以冰雹这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为例,考查冰雹形成的天气条件、局部地区冰雹天气形成的条件等。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某种特殊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挖局和剖析,整体难度较大,专业术语要求高,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1)本题考查冰雹的形成条件,根据材料和图进行分析,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大气不稳地,且积雨云中上部温度低至0℃~-20℃,大气能迅速降温等。
(2)冰雹大小的主要原因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一是由于川西高原抵触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二是由于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
(3)分析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根据第1小题冰雹形成的条件从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及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原因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扰动,大气不稳定;该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对流旺盛;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4)根据材料可知冰雹具有时间上发生时间段、突发性强;空间上范围狭窄,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分布分散,离散性强;而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等增加了冰雹天气预报难度。
【点睛】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与乙地相比,容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垂直上升气流B.①处的风向为东北风
C.⑤处风力将比其他地点都大D.乙地天空晴朗无云
(3)若图中各处水汽比较充足,此时①②③④四处可能正在降水的有________;其中降水强度可能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_____。
(4)与“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中②④⑤处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坐标图对应的分别是下面的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
【答案】 乙地 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系统,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易冷凝,形成降水 甲地 甲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 C ①④ ① ④ c b a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以及等压线图的判读。
【详解】(1)据图可知,甲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差,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气温日较差大;乙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2)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乙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D错误;据图可知,⑤处等高线最密集,风力将比其他地点都大,C正确;①处的风向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B错误。故选C。
(3)据图可知,近地面的锋面常和气旋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在锋面气旋中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因此图中①②之间为冷锋,降水位于锋面附近及锋后,③④之间为暖锋,降水位于锋前;北半球锋面呈逆时针旋转,因此①位于冷锋后,降水强度往往较大,④位于暖锋前,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4)据图可知,②地位于冷锋前,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因此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与之对应的应为c图;④地位于暖锋前,暖锋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与之对应的应为b图;⑤将受气旋控制,与之对应的应为a图。
【点睛】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简单来说,从等压线图上来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越稀疏风力越小。
2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等做出预报。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的位置。
(1)简述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答案】(1)位于北半球。 A处风向向右发生偏转(锋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2)在冷锋过境前为偏南风,过境后为西北风;风速变大。
(3)当气旋强度不变,由陆地移到海面时,(由于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加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
【分析】
【详解】(1)根据图中锋面移动的方向为逆时针移动,该气旋为逆时针旋转,所以位于北半球。
(2)B此刻吹偏南风,冷锋过境后,变为偏北风,等压线变的密集,风速加大。
(3)当气旋由陆地移到海面时,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加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会变小。如果没有摩擦力,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