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下图为“某气候类型世界分布简图(图中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所示气候类型图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2.影响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M海域较同纬度海洋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下沉气流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安第斯山冰川的冷源作用
4.若某年M海域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东南信风增强 B.赤道逆流增强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沿岸的上升流增强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6.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7.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8.(2019·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庐山景观图”,判断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 )
①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 ②气旋、锋面活动频繁,降水丰沛
③山中多沟壑涧谷,水汽不易扩散 ④地面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显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图1为某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气候类型中,与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1·贵州·凯里市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山地可能是(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雪峰山 D.太行山
13.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大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在高度800m附近差异最小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阶段练习)读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甲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受高峻地势的影响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
C.甲地全年受信风带影响 D.乙地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
(2)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其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
(3)据图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印度洋洋流流向为________时针(顺、逆)。
(4)此时,N地受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____(多、少)。
(5)此时M地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6)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____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18.(2017·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区降雪量实况图(2013年1月17日20时至19日08时)。
材料二:2013年1月17~19日,西藏西南部的聂拉木和普兰一度出现强降雪,积雪深度32厘米,并伴有8级左右大风,且雪后有8~10℃降温。由于积雪太深或道路结冰等致使219国道、318国道和207省道沿线部分路段及部分县乡道路中断,救济物资无法送达,且牛羊因缺失草料、低温等损伤严重。
(1)简述西藏西部地区本时间段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造成的影响,并说出来年春季积雪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19.(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亚欧大陆上不同位置的五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不同位置的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2)C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它的成因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3)C地与D地气候差异很大,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4)E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它的成因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20.(2021·吉林江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研究太阳辐射和全球平均温之间关系,将同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和年均温做平均值并将相应信息画到下图中横坐标为平均温度单位℃,纵坐标为年太阳辐射量单位10焦·/8(年·平方米),每个点上的值为纬度(正数为北纬,负数为南纬)。
(1)读图分析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有什么变化规律?
(2)读图分析温度随纬度增加有什么变化规律?
(3)根据图能判断出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以及判读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下图为“某气候类型世界分布简图(图中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所示气候类型图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2.影响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答案】1.A 2.C
【解析】1.由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因此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A选项各月均温都在15℃以上,每月降水均在100㎜以上,因此A为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B为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C为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误。故选A。
2.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主要是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世界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及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巴西高原的东南侧、几内亚湾的北部、中美洲的东部;成因: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降水丰富;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M海域较同纬度海洋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下沉气流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安第斯山冰川的冷源作用
4.若某年M海域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东南信风增强 B.赤道逆流增强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沿岸的上升流增强
【答案】3.C 4.B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需要结合区域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3.由图可知,M海域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偏少,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A错误;赤道逆流为暖流,流向为自西向东,遇到南美大陆的阻挡,转向M海域,受此影响,降水增多,B正确;南赤道暖流流向为自东向西,M海域不会受此影响,C错误;沿岸上升流为寒流,受此影响,降水减少,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洋流对于降水的影响。暖流上空有热量和水汽向上输送,空气湿度增大而易产生降水。而寒流产生逆温,水汽不易向上输送,蒸发又弱,下层相对湿度有时虽然很大,但只能成雾,不能成雨;寒流表面多平流雾,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海陆风雾:陆风在白天流到寒流表面而形成平流雾;海雾:在寒暖流交汇处,风自暖流表面吹至寒流表面而形成平流雾。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6.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7.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答案】5.D 6.C 7.D
【解析】5.根据表格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地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降水量比乙丰富;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故AB错误;乙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6.根据上题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该题选C。
7.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误;地形和季节无关,故C错误; 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强弱相关,故B错,D对,所以该题选D。
8.(2019·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庐山景观图”,判断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 )
①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 ②气旋、锋面活动频繁,降水丰沛
③山中多沟壑涧谷,水汽不易扩散 ④地面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显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分析】考查庐山多云雾的原因。
【详解】中国江西省的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南面,因此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①正确;山中多沟壑,水汽不宜扩散,③正确。故该题选A项。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是:一是庐山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江湖中水汽大量蒸发,大量的水蒸气涌上庐山;庐山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降水蒸发也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因此庐山的水蒸气特别充足;二是庐山多沟壑涧谷,水汽在其中不易扩散;三是气温多变,四季分明,同一季节的不同月份,气温常常多变。当气温下降时水汽就凝结成雾。
9.(2018·全国·日照市北京路中学单元测试)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 B.受海陆分布影响 C.受季风影响 D.受地形影响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注意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
【详解】南美大陆西部是安第斯山脉山脉,东部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因为安第斯山脉山脉的阻挡,特别是在中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脉山脉的西侧为迎风坡,较为湿润,而安第斯山脉的东坡是西风带的背风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所以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图1为某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气候类型中,与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0.D 11.B
【分析】10.根据图1的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地高温期少雨,低温期多雨,雨热不同期,属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图2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信风带,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西风带。所以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11.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北纬30°~40°之间的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选项错误。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故热带草原气候也是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类似,B项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选项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全年受西风带或者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洋流、地形等五大因素。
(2021·贵州·凯里市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山地可能是(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雪峰山 D.太行山
13.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大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在高度800m附近差异最小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答案】12.C 13.A
【分析】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年降水量大于1000mm,且山脉的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该山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雪峰山中,只有雪峰山位于南方地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因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故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速率大于西坡,两侧山坡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在海拔800m附近,两坡降水量差异最大,东坡约1750mm,西坡约1350mm。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大于西坡,故A正确;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故B错误;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故C错误;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一般情况下,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是,随着海拔高的升高,降水量先增后减。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阶段练习)读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甲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受高峻地势的影响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
C.甲地全年受信风带影响 D.乙地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答案】14.A 15.D
【解析】14.22°S经过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图中地形剖面图为西高东低,且西部的山脉高度超过五千米,而非洲为低矮的高原,排除非洲,故该大洲为南美洲,南美洲西岸为安第斯山脉。甲地区位于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区,且沿岸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乙地降水量比甲地降水量多,甲地地处西部沿海,地势较低,A错误;甲地沿岸为秘鲁寒流,乙地沿岸为巴西暖流,B错误;甲地受信风和副高交替控制,C错误;乙地处于从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较多,D正确。故选D。
【点睛】南美洲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较窄但纬度跨度大的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所以分布较窄;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所以热带沙漠气候纬度跨度大。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
(2)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其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
(3)据图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印度洋洋流流向为________时针(顺、逆)。
(4)此时,N地受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____(多、少)。
(5)此时M地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6)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________。
【答案】 地中海气候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常年受副高和东北信风控制 冬季 逆时针 西风 多 西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气环流不同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形成,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原理。属于全球性大气环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只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够很快找到答案,难度较小。
【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①地为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也就是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2)B地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全年炎热干燥。
(3)结合图示可知,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南,全球气压带位置南移,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4)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地位于地中海东部地区,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5)此时,为北半球冬季,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地区,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M地是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N地为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和盛行带交替控制形成。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答案】(1)甲地: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等。
(3)相同点:两地都是全年高温。不同点:降水量乙地大于甲地,甲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在学习时应注意熟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详解】(1)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均大于15℃,应为热带气候。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降水丰富且逐月分配均匀,应为热带雨林气候。
(2)由图文材料可知:乙地位于岛屿东侧、西侧是山地,纬度为20°。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受暖流增温增湿和来自海洋的信风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所致。与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等地的热带雨林成因相同。
(3)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及水热配合等方面。读图可知:乙两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均大于15℃,两地都是全年高温。降水量乙地大于甲地,甲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乙地全年各月降水均丰沛。
18.(2017·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区降雪量实况图(2013年1月17日20时至19日08时)。
材料二:2013年1月17~19日,西藏西南部的聂拉木和普兰一度出现强降雪,积雪深度32厘米,并伴有8级左右大风,且雪后有8~10℃降温。由于积雪太深或道路结冰等致使219国道、318国道和207省道沿线部分路段及部分县乡道路中断,救济物资无法送达,且牛羊因缺失草料、低温等损伤严重。
(1)简述西藏西部地区本时间段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造成的影响,并说出来年春季积雪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1)由东北向西南递增。(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影响:阻碍交通及通信,降温影响畜牧业。危害: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分析】本题以西藏地区降雪量实况图为材料;涉及西藏西部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此次强降雪过程造成的影响、春季积雪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等知识;考查学生对西藏自然地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
从图中图例看到,本时间段降水量西南部降水比东北部多。故西藏西部地区本时间段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
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一般是从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对农作物、动物的影响来考虑;而春季积雪融水的危害主要是考虑短时期内可能会带来什么的不良表现,水会带来洪灾,可能会引发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危害。
19.(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亚欧大陆上不同位置的五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不同位置的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2)C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它的成因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3)C地与D地气候差异很大,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4)E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它的成因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
【答案】(1)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2)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海陆位置
(4)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不同位置的五个地区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判断、全球气候分布成因及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从图中可以看到A地其全年平均气温位于20℃以上,属于热带地区;其各月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量丰沛,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2)
C地其最低气温低于0℃,最高气温超过20℃,属温带气候,其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雨热同期,属季风气候,C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C、D同属中纬度地区,由于其纬度较为接近,故热量条件相似。从气候图中也能看到C、D气温差异相对较小,但其降水量差异较为明显,C地明显降水更多。从海陆位置来看,C距海近,故受海洋影响更多,降水量更大,故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海陆位置。
(4)
E地其最低气温位于0℃以上,最高气温不超过20℃;各月降水较为均匀,应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成因为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其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
20.(2021·吉林江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研究太阳辐射和全球平均温之间关系,将同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和年均温做平均值并将相应信息画到下图中横坐标为平均温度单位℃,纵坐标为年太阳辐射量单位10焦·/8(年·平方米),每个点上的值为纬度(正数为北纬,负数为南纬)。
(1)读图分析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有什么变化规律?
(2)读图分析温度随纬度增加有什么变化规律?
(3)根据图能判断出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以及判读依据是?
【答案】(1)纬度增加而减少。
(2)纬度增加而降低。
(3)太阳辐射影响地球温度变化,年均温随太阳辐射量增强而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同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和年均温做平均值关系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和全球平均温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由图片可知,纬度数值较大,太阳辐射量越小,纬度数值较小,太阳辐射量越大,总体来看,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2)
由图片可知,纬度高的地方,年均温较低,纬度低的地方,年均温较高,因此,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3)
通过以上两小问可以得出,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年均温随太阳辐射量增强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可以判断太阳辐射会影响地球的温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