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6 16:11: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如果湖泊或者湖群,只有河流流进,没有流出,盐分容易积累,成为咸水湖。读图,B只有河流注入,为咸水湖,故选B。
(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2.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4.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由此可知该河发源地
A.全年降水均匀 B.地下水储量较大
C.冬季温度较高 D.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答案】2.A 3.C 4.B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温带的东部,故B错误;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故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故D错误。故答案选A。
3.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干湿区来看,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故A错。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规律,按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甲位于200与300两条等值线之间,数值可能是200或300,不可能400,故B错。读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数值,可以判断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故C正确;该地区位于大陆内部,夏季风不能到达,太平洋的水汽也就无法到达这里,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所以北部降水较多,故D错,故答案选C。
4.读图可以看到,R河源头年降水量约300mm左右,属于半干旱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不会全年降水均匀,A错;降水少,可是河流全年水量丰沛,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只能是地下水丰富,B正确;读图可知,这里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C错。地形起伏大小与河流的水量丰沛无关,D错。故答案选B。
【点睛】贝加尔湖的水源补给大多数来自于河流涌入,以及周边大量的地下涌泉。以色楞格河为主,共有超过300条大小河流不断注入贝加尔湖中,而湖周围目前已发现的涌泉地下水脉超过300处,总涌量非常巨大,一昼夜总量就高达40万立方米,这也是贝加尔湖水源主要的补给来源之一。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①地下水补给 ②湖泊水补给 ③雨水补给 ④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答案】5.C 6.C
【分析】该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5.结合东北地区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图示c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b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a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d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为湖泊补给。故选C。
6.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淮河为夏季降水补给为主,夏汛明显,故选C。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图中河水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降而起落,表明河水的来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积雪融水
D.湖泊水
【答案】C
【详解】图中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深居内陆,大气降水少,不是主要水源,B错。地下水、湖泊水的补给是稳定的,水量变化小,A、D错。图中河水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降而起落,表明河水的来源是冰川积雪融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C对。故选C。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分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8.(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 )
A.两岸的地下水经常补给河水
B.两岸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C.两岸的地下水与河水互补
D.两岸地下水与河水均不能互补
【答案】B
【分析】该题考查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详解】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故河流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始终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所以选B。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1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B.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C.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答案】9.C 10.C
【解析】9.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此时长江处于丰水期,即6-7月。 结合选项选C。
10.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洞庭湖的面积缩小,蓄水能力减少,则丰水期a补给减少;枯水期b补给也减小。据此分析选C。
【点睛】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结合区域的气候背景进行分析。
1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江河水 D.地下水
【答案】B
【详解】水圈中的水体按其存在的领域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分为冰川水、地下水、江河水、湖沼水等等。在众多的水体中,海洋水占全部水体的96.53%,因此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因此,B符合题意;陆地水占全部水体的比重不足3.5%,其中冰川水占全部水体约1.74%,地下水占全部水体约1.69%,因此它们均不是水圈的主体,排除ACD。故选B。
【点睛】
1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详解】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应大于出湖径流量。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在②、④段小于出湖径流量,在①、③段大于出湖径流量,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C 14.B
【分析】13.①是太阳辐射,②为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降雨将空气中水分输送到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该题选C。
14.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②不断的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海洋水体,从而使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第1题需要注意设问中的为水分交换,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下,进行水分的交换,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答案】B
【详解】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新疆,流量较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可判断出该河流量受气温的日变化明显,故补给形式为冰川积雪融水。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大且昼夜变化不明显,排除A。季节性积雪融水以东北地区为主,春季大量融化,昼夜变化不明显,排除C。地下水补给水位稳定,变化小,排除D。故选B。
【点睛】补给类型:大气降水(普遍存在于降水丰富地区);高山冰雪融水(高山高原地区:新疆、西藏、落基山、阿尔卑斯山等) ;季节积雪融水(高纬度地区:欧洲、北美、俄罗斯、中国东北);地下水、 湖泊水流量小且稳定。
二、综合题
16.(2021·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说明甲图中河流的主要的补给水源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该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
【答案】(1) 雨水(雨水、湖泊水) 降水量
(2) 冰川融水 大 小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水源补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甲图中河流与海相通,源头是湖泊,且海拔约为500米,沿途也与一湖泊相连,因此该河的补给水源之一应是湖泊;该河距海洋近,降水丰富,因此该河的主要水源补给类型应有大气降水。湖泊对河流的水源补给稳定,河流径流量变化小;该河径流量要发生变化应受大气降水影响,因为沿海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多,冬季风带来的降水少,因此该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
(2)
乙图中河流源头位于海拔6000米的高山上,海拔高气温低,山顶上应有冰川覆盖。因此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其径流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河流断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比甲图中的河流大。甲图中河流径流量受夏季风影响大,而夏季风强弱不稳定,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大,因此乙图中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小。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主要有5种水补给类型,分别为:①大气降水(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是世界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②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③冰川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④湖泊水、地下水:全年都可以补给河流,可以与河流“相互补给”。
17.(2019·山东·栖霞市第二中学高一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和“北大西洋局部海区洋流系统示意图(图乙)”,回答问题。
(1)填出图甲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
(2)如果图甲中水库上游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给水库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
(3)图乙中C附近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渔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某船沿A→D→B→C→A方向航行,若只考虑顺风、顺水的条件,那么,途经D时利用的盛行风是_______,途经C时利用的洋流是_______。
【答案】(1) 水汽输送 地下径流
(2)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库容量减少
(3) 纽芬兰 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
(4) 东北信风 北大西洋暖流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影响和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等地理知识,突出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结合图示可知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因此图甲中水循环中环节名称应为水汽输送和地下径流。
(2)
图甲中水库上游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最终水库中泥沙淤积严重,库容量减少。
(3)
图乙中C附近是北美洲东北部海域,此处因拉布拉多寒流向南流动,墨西哥暖流向北流动,在纽芬兰岛附近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导致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富集于此;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这都有助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4)
图乙中某船沿A→D→B→C→A方向航行,D海域位于低纬北大西洋海区,是利用的盛行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C海域位于中纬北大西洋海区,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北大西洋暖流,船只途经C时利用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
【点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是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2、改善河流的污染情况;3、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4、使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得到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18.(2019·河北·昌黎一中高一期末)读“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褶皱构造中的____,(背斜/向斜)乙是褶皱构造中的____,(背斜/向斜)甲的地表形态是____.(山地/谷地或盆地)
(2)丙处的内力作用是____.d环节中河流在入海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峡谷/河口三角洲)形成这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乙地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
(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130年中全球气温升温0.85℃,因此a环节会____(增强/减弱)。我们昌黎县为实现b环节的是____季风(填方向);解决c环节在我国南方与北方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
【答案】(1) 背斜 向斜 谷地
(2) 火山喷发 三角洲 流水堆积
(3)向斜槽部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 增强 东南季风 跨流域调水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河水堆积地貌和水循环等知识,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图示可以判断出甲是背斜,乙是向斜,丙是火山喷发,a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是降水,d是地表径流。
(1)
结合图示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顶部岩层被侵蚀,是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是向斜;甲地属于背斜地质构造,顶部被侵蚀,地表形态是山谷。
(2)
丙处岩浆沿着火山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内力作用是火山喷发。d环节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环节,该环节中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该地貌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
(3)
乙处岩层向下凹陷,中心新两翼老,地质构造属于向斜,但却形成山岭,主要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
结合水循环图示可知a环节是蒸发,如果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会增加;b环节是水汽输送,从海洋上空输送至陆地表面上空,属于夏季风。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是东南季风;c环节属于降水环节,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跨流域调水是主要措施。
【点睛】褶皱的背斜和向斜地质构造判断方法:向上凸起的为“ 背斜 ”、向下弯曲的为“ 向斜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① 根据岩层的形态 。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 ,向下凹陷为向斜 (注意,是根据 岩层形态 ,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 );② 根据岩层的年代 。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两侧,即为下图中的“两翼”)。
19.(2021·湖南怀化·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月亮湖,又名“穿洞”,是地处越南下龙湾地区一大奇观。第一奇是它的构成,它是个被山石环抱的湖湾,被称为“海上天坑”;第二奇是它的进入方式,进月亮湖仅有一条狭窄的溶洞通道,长约60米,潮起潮落时,洞的高度约为2.5米至4米,游客只能乘坐小船进入;第三奇是它的湖水,月亮湖通过溶洞与海域相连,但却是个淡水湖。每年的11月~次年2月是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
材料二穿洞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
(1)描述月亮湖的地理位置。
(2)简析月亮湖是个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是11月~次年2月原因。
【答案】(1)地处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北面靠近中国,东南临南海(太平洋);隔北部湾与广东、海南相望。
(2)连接月亮湖和海域的水道狭窄,湖水与海水交换十分缓慢;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雨水为湖泊带来大量淡水补给。
(3)地处亚洲东南部热带沿海,5—10月多暴雨和台风,不适合出行;5—10月降水多,水位高,进出不便,11-次年2月,降水少,水位低,便于通过狭窄的水道进入月亮湖;3—5月为热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11-次年2月为凉季,气候凉爽,适合旅游。
【解析】本题考查月亮湖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详解】(1)地理位置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月亮湖地处北半球,东半球(北纬20°、东经107°附近);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北面靠近中国广西,东南临南海(太平洋);隔北部湾与广东、海南相望。
(2)月亮湖通过溶洞与海域相连,连接月亮湖和海域的水道狭窄,限制了湖水与海水交换,水体交换速度十分缓慢;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雨水为湖泊带来大量淡水补给,稀释了海水的盐度。
(3)旅游的最佳时期应该从气温、降水、安全等方面来分析。月亮湖地处亚洲东南部热带沿海,5—10月多暴雨和台风,安全因素考虑,不适合出行;5—10月降水多,水位高,进出月亮湖不便,11-次年2月,降水少,水位低,便于通过狭窄的水道进入月亮湖;3—5月为热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阳光毒辣,游客少,11-次年2月为凉季,气候凉爽,适合旅游,故11月~次年2月是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
【点睛】
20.(2021·吉林辽源·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每年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M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若甲、乙、丙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应处于____(白天/夜晚)。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和____。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施加影响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4)图中岩石①②中由外力形成的是____。如图,在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____(地貌类型)。
【答案】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夜晚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修水库 地表径流 降水 季风 ① 河口三角洲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水循环的类别、组成环节。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循环、海陆间的大循环、海内循环。其中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海陆间的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其中人类对其影响较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等工程。水循环的实质就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过程,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详解】(1)M处的水循环发生于陆地内部,属于陆地内循环。甲、乙、丙、丁发生于海陆之间,属于海陆间的大循环。若是热力循环,海洋上水汽上升,说明海洋温度较高,说明此时应为夜晚。
(2)人类对其影响较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工程。缓解时间分配不均主要通过修水库,而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通过跨流域调水进行。
(3)黄河之水天上来说明黄河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完成水汽输送需要季风完成。
(4)②为岩浆岩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①为沉积岩,是外力形成的岩石。在河流入海口处通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A.A B.B C.C D.D
(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2.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4.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由此可知该河发源地
A.全年降水均匀 B.地下水储量较大
C.冬季温度较高 D.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①地下水补给 ②湖泊水补给 ③雨水补给 ④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图中河水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降而起落,表明河水的来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积雪融水
D.湖泊水
8.(2014·全国·高三课时练习)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 )
A.两岸的地下水经常补给河水
B.两岸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C.两岸的地下水与河水互补
D.两岸地下水与河水均不能互补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1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B.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C.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1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江河水 D.地下水
1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二、综合题
16.(2021·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说明甲图中河流的主要的补给水源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该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
17.(2019·山东·栖霞市第二中学高一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和“北大西洋局部海区洋流系统示意图(图乙)”,回答问题。
(1)填出图甲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
(2)如果图甲中水库上游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给水库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
(3)图乙中C附近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渔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某船沿A→D→B→C→A方向航行,若只考虑顺风、顺水的条件,那么,途经D时利用的盛行风是_______,途经C时利用的洋流是_______。
18.(2019·河北·昌黎一中高一期末)读“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褶皱构造中的____,(背斜/向斜)乙是褶皱构造中的____,(背斜/向斜)甲的地表形态是____.(山地/谷地或盆地)
(2)丙处的内力作用是____.d环节中河流在入海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峡谷/河口三角洲)形成这种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乙地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
(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130年中全球气温升温0.85℃,因此a环节会____(增强/减弱)。我们昌黎县为实现b环节的是____季风(填方向);解决c环节在我国南方与北方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
19.(2021·湖南怀化·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月亮湖,又名“穿洞”,是地处越南下龙湾地区一大奇观。第一奇是它的构成,它是个被山石环抱的湖湾,被称为“海上天坑”;第二奇是它的进入方式,进月亮湖仅有一条狭窄的溶洞通道,长约60米,潮起潮落时,洞的高度约为2.5米至4米,游客只能乘坐小船进入;第三奇是它的湖水,月亮湖通过溶洞与海域相连,但却是个淡水湖。每年的11月~次年2月是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
材料二穿洞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
(1)描述月亮湖的地理位置。
(2)简析月亮湖是个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是11月~次年2月原因。
20.(2021·吉林辽源·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每年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M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若甲、乙、丙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应处于____(白天/夜晚)。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和____。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施加影响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4)图中岩石①②中由外力形成的是____。如图,在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____(地貌类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