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影响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影响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6 16:17: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影响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甲、乙两海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暖流
【答案】B
【详解】洋流会使流经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发生弯曲,其规律是洋流的流向和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根据图中海水等温线温度的变化及弯曲方向可知,甲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乙洋流为南半球的暖流。综上分析,叙述错误的为B项,故选B。
【点睛】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流利于污染物扩散 B.暖流利于流经区降水增加
C.洋流可影响海洋运输 D.寒暖流交汇处天然气丰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A项正确;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B项正确;洋流既会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也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C项正确;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多是世界著名的渔场,D项错误。综上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D项。故选D。
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图中四点水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丙、丁、乙、甲
C.丁、丙、甲、乙 D.丁、甲、丙、乙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日本暖流,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二者纬度相当,但是由于洋流性质不一样,所以甲水温稍高,乙水温稍低。丙为千岛寒流,丁为阿拉斯加暖流,二者纬度较高,水温较甲乙要低,但是受洋流影响,丁水温稍高,丙水温稍低。所以图中四点水温由低到高排列为丙、丁、乙、甲,所以本题选B。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南非沙丁鱼属于沙丁鱼的一种,体型细小,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沙丁鱼的集聚地。每年1~3月,当冰冷的洋流沿海岸向北侵袭,形成一条狭长的冷水带时,沙丁鱼便开始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南非沙丁鱼迁徙时会整齐地聚集成群,主要目的是( )
A.节省体力 B.防御天敌 C.保持体温 D.方便摄食
5.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有( )
①寒流影响,水温低 ②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浅滩面积大,生存空间广 ④海水浅,海面风平浪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沙丁鱼每年5~7月从集聚地向产卵地大迁徙的原因有( )
①沿岸冷流向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 ②沿岸寒流降低了产卵地海域水温,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 ③沿岸寒流与外海的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④附近陆地河流处于丰水期,带给产卵地海域丰富的营养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4.B 5.A 6.A
【分析】4.读材料可知,沙丁鱼体型细小,聚集成群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天敌,B正确,故选B。
5.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寒流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6.5~7月,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冷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①正确;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产卵地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②正确;该沿岸寒流与外海的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③正确。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生活特性与环境关系,结合材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是(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⑤
8.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易形成大型渔场,如在①③交汇区就形成了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的气温低于②沿岸
【答案】7.A 8.A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大洋环流的模式图,可画图分析更加直观;结合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分析即可。
7.可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其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结合图示③④位于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A正确。⑤⑥是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BCD错误。故选A。
8.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传递和交换,A正确。图示①③洋流流向相反,为分流,而不能交汇形成渔场,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南美洲大陆西岸的寒流势力减弱,而赤道逆流势力加强形成南下的暖流而形成,故C错误;图示①为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而②为寒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故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D错误。故选A。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图:
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①处是红海,没有形成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故选C。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11.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0.C 11.C
【解析】10.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洋流向北流,有两种可能: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二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结合题中选项和世界洋流分布可知,美国东海岸的寒流、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北美洲西岸的寒流是向南流的,A、B、D错;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向北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C对,故选:C。
11.由题,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是向北流的寒流,流向与北上海轮航向相同,可使北上海轮航速加快,A错;洋流会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B错;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对、D错,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沙丁鱼喜冷水,多群居,以大量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下图为沙丁鱼迁徙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厄加勒斯浅滩适宜沙丁鱼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远离陆地,船舶较少 B.冰期较短,水温较高
C.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D.风浪较小,水流平稳
13.导致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群在5-7月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附近海域有赞比西河汇入,盐度低 B.冬季西风漂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北方为沙丁鱼产卵地,温度低鱼卵易孵化 D.冬季沿岸浅滩萎缩,海水营养物质减少
【答案】12.C 13.B
【解析】12.本题考查“渔场的形成”。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南部,是大型船舶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交通要道,船舶较多;图示海域等高(深)线稀疏,坡度较小,大陆架宽阔,水域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导致沙丁鱼集聚成群;该海域地处亚热带,全年不结冰;该海域有半年受西风控制,风速较大浪高水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南部沿海,地处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群集聚形成渔场,每年5-7月正值冬季,西风带北移,寒冷的西风漂流増强并北移至此,导致海水温度骤降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沿海岸向北流动,驱使沙丁鱼向水温适宜的北部迁移,故B正确,ACD错误。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起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①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
B.②为暖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升高
C.③为暖流,给北美洲带来丰沛降水
D.④为寒流,加剧了南美洲沿岸地区的荒漠化
15.图中渔场的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水温高 C.上升补偿流 D.水质好
【答案】14.A 15.A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渔场形成原因,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4.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②为加那利寒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降低,③为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墨西哥湾暖流,使沿岸地区降水更多,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5.图中渔场为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2、对海洋生物:形成四大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3、对海洋航行:顺流速度快,省油省时。逆流相反。4、对海洋污染:扩大污染面积,但可以加快净化速度。
二、综合题
16.(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艘轮船正如下图所示方向逆水航行,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据图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解释该风向的成因。
(2)分析A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判断该季节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的洋流性质,并说明该洋流对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答案】(1)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2)(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成因: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或副高控制)
(3)寒流。对气候:降温减湿,加剧沿岸荒漠化;对海洋生物:上升补偿流,鱼饵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北印度洋为区域背景,涉及了季风洋流分布及成因,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的影响,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轮船正沿箭头方向逆水航行,说明此时北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该地盛行西南风。 根据气压带移动的规律,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2)
A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夏半年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冬半年主要受副高控制,全年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3)
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的洋流是季风洋流,该季节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是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剧沿岸荒漠化。上升补偿流,给表层海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饵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冬季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________,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________。
(5)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材料二C处洋流的是( )
【答案】 都柏林 该处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天然水障 盛行西风 A(北大西洋暖流) 甲 D
【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
【详解】(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印第安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低。
(2)纽芬兰渔场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交汇处,饵料丰富;另外不同流向的洋流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3)从美洲返回欧洲,大致的航行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借助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A)。
(4)由图可知丁附近的洋流自南向北流,所以会把污染物携带至甲处,甲更易遭受污染。
(5)C处的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寒流。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一致,由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为暖流,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为寒流,所以D正确。
【点睛】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①②两支洋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图示海域可能存在一大型渔场,用 标出,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分析原因。
【答案】(1)①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如图所示。
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
(4)A路线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分析】题目通过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环境影响等问题的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①是从高纬水温低的海域流向低纬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低纬水温高的海域流向高纬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扰动强,营养物质多,浮游生物多往往形成渔场,图示区域主要是北美洲大陆东岸的纽芬兰游渔场;是东格凌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标注在③①交汇处。
(4)A路线是逆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而行,是逆洋流航行,逆风逆水,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东北信风带和北赤道暖流而行,顺洋流航行,顺风顺水,速度较快。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影响人类的活动。读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洋流的性质属于________。
(2)图中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什么
(3)乙地气候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早期欧洲航海家横跨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后来的航海者发现在图中A、B两条航线中,B航线路程更长,但用时最短,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1)暖流
(2)寒暖流交汇处。
(3)降温减湿
(4)航线B受到洋流的影响,航行顺水,速度快。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甲洋流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水温比流经海区高,是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乙地西部海域有加纳利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4)读图可知,航线B受到洋流的影响,顺洋流航行,航行顺水,速度快,因此虽然路程更长,但用时更短。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答案】(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和影响。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思维。要通过图文信息分析出罗斯环流位于南极洲附近,属于极地环流。极地环流主要受盛行风极地东风影响而形成的。进而分析极地环流的形成的动力因素。
(1)
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海水受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动;海水向东流动过程中,遇到陆地的阻挡,向北偏转方向;向北流动过程中,遇到了西风漂流,因此顺着西风漂流,自东向西流动,因此形成了罗斯环流。
(2)
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洋流的分类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根据极地东风、大陆轮廓和西风漂流,根据冰筏的移动,倒推其动力机制(极地环流——>极地东风——>气压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点睛】洋流的分类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极地东风、大陆轮廓和西风漂流,分析罗斯环流的形成机制;②根据冰筏的移动,倒推其动力机制(极地环流——>极地东风——>气压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③根据降雨的温度、流动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分析降雨加速海冰融化的原因。世界的洋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①风海流: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世界上大多数的洋流,都属于风海流;②补偿流:当某一个海域的表层海水被吹拂走后,其他海域的海水过来补充,或者深层的海水来补充,即为补偿流。例如秘鲁寒流、索马里寒流、日本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地中海深层海水,也为补偿流)。③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的不同(温度、盐度),海水从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例如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红海、波罗的海——>大西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影响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甲、乙两海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暖流
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流利于污染物扩散 B.暖流利于流经区降水增加
C.洋流可影响海洋运输 D.寒暖流交汇处天然气丰富
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图中四点水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丙、丁、乙、甲
C.丁、丙、甲、乙 D.丁、甲、丙、乙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南非沙丁鱼属于沙丁鱼的一种,体型细小,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沙丁鱼的集聚地。每年1~3月,当冰冷的洋流沿海岸向北侵袭,形成一条狭长的冷水带时,沙丁鱼便开始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南非沙丁鱼迁徙时会整齐地聚集成群,主要目的是( )
A.节省体力 B.防御天敌 C.保持体温 D.方便摄食
5.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有( )
①寒流影响,水温低 ②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浅滩面积大,生存空间广 ④海水浅,海面风平浪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沙丁鱼每年5~7月从集聚地向产卵地大迁徙的原因有( )
①沿岸冷流向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 ②沿岸寒流降低了产卵地海域水温,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 ③沿岸寒流与外海的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④附近陆地河流处于丰水期,带给产卵地海域丰富的营养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是(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⑤
8.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易形成大型渔场,如在①③交汇区就形成了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的气温低于②沿岸
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11.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沙丁鱼喜冷水,多群居,以大量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下图为沙丁鱼迁徙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厄加勒斯浅滩适宜沙丁鱼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远离陆地,船舶较少 B.冰期较短,水温较高
C.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D.风浪较小,水流平稳
13.导致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群在5-7月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附近海域有赞比西河汇入,盐度低 B.冬季西风漂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北方为沙丁鱼产卵地,温度低鱼卵易孵化 D.冬季沿岸浅滩萎缩,海水营养物质减少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起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①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
B.②为暖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升高
C.③为暖流,给北美洲带来丰沛降水
D.④为寒流,加剧了南美洲沿岸地区的荒漠化
15.图中渔场的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水温高 C.上升补偿流 D.水质好
二、综合题
16.(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艘轮船正如下图所示方向逆水航行,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据图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解释该风向的成因。
(2)分析A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判断该季节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的洋流性质,并说明该洋流对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冬季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________,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________。
(5)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材料二C处洋流的是( )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①②两支洋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图示海域可能存在一大型渔场,用 标出,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分析原因。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影响人类的活动。读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洋流的性质属于________。
(2)图中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什么
(3)乙地气候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早期欧洲航海家横跨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后来的航海者发现在图中A、B两条航线中,B航线路程更长,但用时最短,请你说明理由。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