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6 16:19: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7·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答案】1.B 2.A
【分析】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是温带草原带、甲是荒漠带,甲→乙→丙自然带呈东西更替,大致由沿海的森林带过渡到内陆的荒漠,主要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而造成,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符合题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中的自然带变化特征与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排除ACD。故选B。
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是亚寒带针叶林带,①→②→③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更替,纬度不同自然带不同,因此应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纬度不同而导致),A符合题意;①、②、③自然带均为森林自然带,水分条件相似,①、②、③自然带地形差异小,因此水分和地形不是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排除BC;土壤差异往往是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
【点睛】纬度地带性:影响因素—热量,更替方向——自然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经度地带性: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水分;更替方向:自然带呈由沿海向内陆更替变化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最为突出。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自然带也依次变化;完整的从下向上的垂直自然带谱: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草原带、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主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山地主峰属于( )
A.天山山脉 B.贺兰山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
4.甲自然带在西坡几乎没有分布,主要原因是( )
A.背风坡,降水少 B.蒸发多,水分少 C.坡度大,土层薄 D.聚落多,破坏多
5.亚高山灌丛在西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B.降水较少,热量条件好
C.坡度较小,土壤厚度大 D.人烟稀少,耕作破坏少
【答案】3.B 4.A 5.B
【分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山地基带为荒漠草原带,可以判断出该山地位于内陆地区,横断山脉、太行山位于季风气候区,CD错误。天山山脉为东西走向,植被南北坡发生变化;贺兰山有东西坡,判断该山地为贺兰山,A错误,B正确。故选B。
4.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山地为贺兰山,甲自然带上下都是灌丛,山地降水一般是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减少、山顶热量条件差,甲自然带水分条件比灌丛要好;甲自然带西坡没有分布,说明水分条件较差,原因只能是降水少、蒸发多,但西坡纬度与东坡一致,气温相似,蒸发量相差不多,所以贺兰山西坡为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A正确,BC错误。与人类活动的作用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5.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分布海拔高低,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亚高山灌丛在西坡分布海拔较高,是热量条件较好,原因之一是背风坡,降水少,下沉气流增温,B正确。距离西风带较远,已经很难受西风的影响小,A错误。东坡坡度大、土层薄,C错误。甲自然带海拔较高,降水少,人类活动少,聚落少,D错误。故选B。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017·江苏·高三课时练习)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杭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呈现黄色,完成下面小题。
6.杭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城区绿化管理良好
7.下图中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6.B 7.B
【分析】6.杭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是因为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反映小范围内的特征,B对;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体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是较大尺度范围内的特征,AC错,银杏树叶的变色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和绿化管理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7.银杏树叶变色和温度有关。由于广西、贵州等地所在海拔较高,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所以等候线向低纬度突出;广东、福建等地位于沿海地区,温度较高,所以等候线向高纬度突出,ACD错误,故选择B。
【点睛】非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表现: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9.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答案】8.A 9.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8.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9.甲山与丙山海拔相当,但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原因是甲山的纬度更低(由基带推测纬度),热量条件更好,A错,D对。距海远近及降水多少会影响植被类型,对植被带数量影响较小,B、C错。故答案选D。
【点睛】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2)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3)坡向: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自然带谱可能会较多;阴坡和背风坡可能会少。(4)坡度:适当的坡度有利于增加自然带谱。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11.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0.B 11.D
【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0.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选项中各地区的自然带:青藏高原为高原植物区,东非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美国中央大平原为 温带草原带,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故答案选B。
11.理论上该岛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故答案选D。
【点睛】非地带性一般是指按照地域分布规律,自然带在应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都是属于非地带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13.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会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答案】12.A 13.C
【分析】12.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很深,且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说明其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水分缺乏,A正确。水热条件好的地区植被茂盛,枝叶繁茂,BD错误。寒冷地区植被一般为针状,以抗寒抗旱,C错误。故本题选择A。
13.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C正确,D错误。气候干旱,如果无法获取充足的水分,地上部分植株会变小,AB错误。故本题选择C。
【点睛】天然植被一般都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能够了解气候和植被之间的关系,并相互推断两者的特点。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较易形成和发育。下图是新疆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可知,甲坡最有可能是( )
A.南坡、迎风坡 B.南坡、背风坡
C.北坡、迎风坡 D.北坡、背风坡
15.与同海拔的针叶林带相比,草甸带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高寒,太阳辐射弱 B.土层较薄,有机质缺乏
C.风力强劲,风蚀强度大 D.土壤较干,生物量较小
【答案】14.C 15.D
【分析】14.甲坡冰雪带海拔分布较低且有针叶林带的分布,说明水分较充足,最有可能迎风坡。阿尔泰山东西走向,北坡为来自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故选C。
15.本题通过对比友谊峰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谱的不同特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与针叶林带相比,生物量较小;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土壤较干,D正确。与针叶林海拔相同,气候和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草原、草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往往较高,B错;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小,C错。
【点睛】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我国西北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所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是荒漠带,山地的北坡为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所以在北坡的半山腰水分较好,会出现针叶林。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地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它们都是由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4)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答案】(1) 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 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4) 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自然带判断、分布、成因、自然带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察。
(1)
图中C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H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两种气候的水热状况都适宜温带森林的发育,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东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但因纬度不同,气温有明显差异,纬度较低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中G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成因相同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
(3)
自然带D、C、B、A处于不同纬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4)
自然带D、E、F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明显差异,分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水分。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是中美洲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中美洲第一个因商业价值而种植咖啡和香蕉的国家。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乱砍滥伐,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从75%下降到21%,生物物种也逐渐减少。20世纪九十年代,哥斯达黎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森林保护。下图示意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1)指出哥斯达黎加东部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从生态环境角度,说明哥斯达黎加进行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3)简述哥斯达黎加种植咖啡和香蕉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1)主要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成因:纬度低,气温高;受东北信风及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显著。
(2)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缓解气候变暖;减少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其独特和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等。
(3)地处低纬,水热充足;多火山灰,土壤肥沃;多山地,利于排水等。
【分析】本题以哥斯达黎加为背景,涉及植被分布及成因、森林保护和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
(1)本题主要结合哥斯达黎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充足;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中部为山地,东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因此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2)
本题主要结合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及植被物可使50%~80%的降水渗入林地土层,形成地下水,减少了地表径流和表土冲刷,同时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森林的枝叶可以挡风,根系可以固土固沙,有利于减少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大片森林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局地气候,增加雨量;森林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过滤和阻滞作用,植物根部能吸收或分泌次生代谢物质,分解地面有毒污染物质,分解有机物,使地面土壤和水源净化;该处森林生物物种丰富,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了这些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其独特和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3)
本题主要从热量、水分、土壤、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其纬度位置,该地位于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充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图中有火山分布,说明该地多火山灰,土壤肥沃;该处降水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利于排水。
【点睛】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问题。
(1)自然带①②③变化是_______地域差异,以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此变化在_______纬度地区分布明显。
(2)自然带⑧⑨⑩变化是_______地域差异,以_______变化为基础形成的。
(3)自然带①_______带,自然带②_______带,自然带③_______带,自然带⑦_______带。
(4)沙漠边缘的绿洲是_______分布。
【答案】 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 高、低纬 从沿海到内陆的 水分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非地带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1)自然带①②③变化特点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所以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此变化在高、低纬度地区分布比较明显。
(2)自然带⑧⑨⑩变化特点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3)据图可知自然带②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热带荒漠带,进而可以推断出自然带①为热带草原带,自然带③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⑦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沙漠边缘的绿洲是水分影响下出现的非地带性分布。
19.(2018·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课时练习)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①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分析】本题以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为材料,涉及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①地为热带雨林景观,虽然不是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充足;由于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水热组合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出现明显变化,植被出现明显差异,形成垂直气候带。
20.(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3) 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4)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5) 乙 从赤道到两极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及南美洲自然带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运动、气候、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智利地处南美洲西部,这里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
根据图片可知,图中A是地中海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3)
根据图片可知,B是热带沙漠气候,代表植被是热带荒漠带,在南美洲主要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主要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只分布在沿海;流经沿岸地区的秘鲁寒流,减温减湿,使荒漠带向北延伸。
(4)
根据图片可知,C地区是热带雨林带,地处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又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5)
两图的荒漠带分布的纬度不同:在甲图南纬30-50°,为温带荒漠;乙图5南纬5-30°,为热带荒漠;可判断甲图在大陆东岸,乙图在大陆西岸。乙图中自然带①热带雨林—⑤热带荒漠—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是热量差异,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7·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主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山地主峰属于( )
A.天山山脉 B.贺兰山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
4.甲自然带在西坡几乎没有分布,主要原因是( )
A.背风坡,降水少 B.蒸发多,水分少 C.坡度大,土层薄 D.聚落多,破坏多
5.亚高山灌丛在西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B.降水较少,热量条件好
C.坡度较小,土壤厚度大 D.人烟稀少,耕作破坏少
(2017·江苏·高三课时练习)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杭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呈现黄色,完成下面小题。
6.杭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城区绿化管理良好
7.下图中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9.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11.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13.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会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较易形成和发育。下图是新疆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可知,甲坡最有可能是( )
A.南坡、迎风坡 B.南坡、背风坡
C.北坡、迎风坡 D.北坡、背风坡
15.与同海拔的针叶林带相比,草甸带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高寒,太阳辐射弱 B.土层较薄,有机质缺乏
C.风力强劲,风蚀强度大 D.土壤较干,生物量较小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地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它们都是由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4)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是中美洲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中美洲第一个因商业价值而种植咖啡和香蕉的国家。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乱砍滥伐,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从75%下降到21%,生物物种也逐渐减少。20世纪九十年代,哥斯达黎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森林保护。下图示意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1)指出哥斯达黎加东部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从生态环境角度,说明哥斯达黎加进行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3)简述哥斯达黎加种植咖啡和香蕉的优势自然条件。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问题。
(1)自然带①②③变化是_______地域差异,以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此变化在_______纬度地区分布明显。
(2)自然带⑧⑨⑩变化是_______地域差异,以_______变化为基础形成的。
(3)自然带①_______带,自然带②_______带,自然带③_______带,自然带⑦_______带。
(4)沙漠边缘的绿洲是_______分布。
19.(2018·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课时练习)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20.(2018·广西钦州·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