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水的运动及能量交换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2.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
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
3.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答案】1.A 2.B 3.C
【分析】1.“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可知:3月后地下水埋深开始变浅,说明土壤含水量在不断增长;而3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蒸发显著加剧,在此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增长,推测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灌水,A正确。虽然9月后地”下水埋深也开始变浅,但9月之后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水分条件自然状态下已经在改善,无法确定是生态补水的结果。故选A。
2.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图可知: 5-8月尽管降水总量在不断增多,但地下水位在波动下降,可能是由于柽柳此季节枝叶茂盛,外界气温上升,地表蒸发或植物蒸腾造成大量水分损失,B正确。故选B。
3.“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这主要由于秋季快速降温,干旱地区夜晚凝结水较多,此季节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更多的凝结水缓慢下渗,形成土壤“湿层”,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含水量的随深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重点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地下水埋深度最浅是3-5月,但这时降水时少,故可以判断3月之后有一次比较大的生态灌水。5-8月地下水位的埋深较深,但这时降水时多,正常埋深较浅,推断可能是气温回升,植被蒸腾加大所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5.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C
【分析】4.读图可知,2001年冬季,各海湾L值均大于2002年,因此海冰面积2001年大于2002年,A正确。10年间辽东湾L值年际变化最大(约150千米),因此辽东湾海冰面积年际变化最大,B错误。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L值相等,但渤海湾整体面积较莱州湾更大,因此渤海湾海冰面积应大于莱州湾,C错误。随时间变化各海湾L值有增有减,海冰面积也是有增有减,D错误。故选A。
5.由图示信息可知,莱州湾为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较之于渤海湾、辽东湾的海河、辽河等河流汇入,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③正确;并且黄河含沙量较之于海河、辽河更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②正确。与太阳辐射、人类活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莱州湾海冰多的原因: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并且黄河含沙量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大。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洋面降湿,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B.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
C.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装长,北延伸
D.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
7.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属于上升偿流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6.B 7.C
【分析】6.读图可知,图中PQ位于30°附近,应为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图中P位于大洋东岸,为南半球的寒流,Q位于大洋西岸,应为北半球暖流。甲地经线为70°,则P为秘鲁寒流,可以使洋面降温减湿,A对。深层冷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众多,渔业资源丰富,B错。受秘鲁寒流影响,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C对。冷海水经过,近海地区洋面雾日增多,D对。故选B。
7.图中Q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如果乙为120°,则Q为日本暖流,上升补偿流为寒流,A错。全球最大的暖流为墨西哥湾暖流,B错。舟山渔场形成与日本暖流分支-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有关,C对。沿岸受其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故选C。
【点睛】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北纬70°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乙为图甲中的P点1996-2015年不同方向海水流速数据统计(向北流的海水画在中心圆圈的北侧,以此类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巴西暖流
9.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集中在东南部外,还集中在( )
A.南部 B.西南部 C.西部 D.北部
【答案】8.B 9.D
【分析】8.巴伦支海位于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向北进入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不影响大西洋,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巴西暖流都在南半球也不会影响此地。选B正确。
9.由图示可知,海冰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和北部;西部、南部和西南都较少;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大量海水携带热量从西部、西南部、南部深人海区,造成巴伦支海的海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选D正确。
【点睛】巴伦支海是大西洋海水进人北冰洋重要通道,因而成为受到外来暖水影响最显著的海域。巴伦支海东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较弱,且洋流携带的海冰受到其东南部岛屿的阻挡,海冰汇集;巴伦支海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因为纬度太高、水温过低。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位于( )
A.北半球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1.图中洋流( )
A.①为西风漂流 B.②为暖流 C.③位于大西洋东岸 D.④位于大洋洲东岸
12.下列洋流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B 11.D 12.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运动规律和洋流的影响。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0.图示中低纬洋流受信风和中纬西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判断是南半球;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应是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结合图示可知①是赤道暖流,A错误;②是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B错误;③也是寒流,在90°W附近,应位于太平洋东岸,C错误;④洋流位于18°0经线附近的暖流,应在太平洋,应在南半球,判断为大洋洲的东岸。D正确。故选D。
12.按图中各洋流所在位置可知①印度洋上南赤道暖流,②是大西洋上的本格拉寒流,③ 是太平洋的秘鲁寒流,④是太平洋上的东澳大利亚暖流。③洋流附近是世界著名的由上升流形成的渔场,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以赤道为界:北太平洋:自东向西顺时针流。南太平洋:自西向东逆时针流。北大西洋:自东向西顺时针流。南大西洋:自西向东逆时针流。印度洋:(1)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2)南印度洋,全年逆时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顺时针绕地球一圈。
洋流模式图: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对图中实线所示洋流的主要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减少所致 B.东北信风所致
C.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增多所致 D.盛行西风所致
14.若某些年份,图示海洋的低纬度海区东部海水持续增温,则下列情况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图中实线所示洋流势力增强 B.低纬度海区东岸更加干燥
C.美国东南沿海降水减少 D.美国东南沿海水温上升
15.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气象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夏季降水将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以下说法与,上述2016年的预测一致的是( )
A.夏季风增强,我国梅雨季节提前 B.夏季风减弱,南方雨季时间偏长
C.秘鲁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水温偏低 D.秘鲁渔场上升流增强,渔业增产
【答案】13.D 14.C 15.B
【分析】13.图中实线所示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是盛行西风所致,D正确、B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为风海流,不是补偿流,A、C错误。故选D。
14.若某些年份,图示海洋的低纬度海区东部海水持续增温,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那么墨西哥湾暖流与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都会减弱,故A错误;受低纬度海区东部海水持续增温的影响,空气受热上升,低纬度海区东岸会更加湿润,故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减弱,输送到美国东南部的热量减少,美国东南部沿海的水温会较常年偏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5.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夏季风减弱,南方雨季时间偏长,易出现涝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水温偏高,秘鲁渔场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综上分析可知,故选B。
【点睛】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按照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是在盛行风影响下,表层海水有规律的流动。主要包括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
(2)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
(4)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_____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答案】 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1~2 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 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气温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A
【详解】(1)图中显示,河流甲的流量随气温而变化,因此其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因为北半球陆地7-8月份气温高,此时冰雪融化量大。
(2)图中显示,1~2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1~2月,气温低于0℃,冰雪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此时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农业活动开始繁忙,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为春汛、夏汛,拥有此特征的河流一般位于中国东北,其中A汛期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主汛期,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4)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需要较高的气温冰雪融化才会进入汛期,以夏汛为主,应为西北地区的河流;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为春汛、夏汛,拥有此特征的河流一般位于中国东北。据此选A。
【点睛】河流的补给
1.雨水补给。最为普遍,河流水量随降水量而变。
2.季节性融水补给。水量随气温而变,通常有春汛现象。
3.永久性积雪融水或冰川融水补给。水量随气温而变,通常需要较高的气温,汛期在夏季。
4.湖泊水补给,河流与干流有互补关系。
5.地下水补给。这是河流可靠而稳定的补给水源。
1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_。
(2)这条河流流量的高峰出现在________(季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_____循环,这种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 降雨量 大气降水(或雨水) 夏季 降水量大 B 海陆间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分析】本题以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考查河流的补给水源、汛期、地区分布、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详解】(1)根据“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分析可知,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所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主要是大气降水(雨水)。
(2)据图可知,该河流量的高峰出现在6月,即夏季。据上小题分析,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所以,该河流量的高峰出现夏季的原因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大。
(3)据图判断,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所处气候区的降水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与地中海的降水特征正好相反,故A错误;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一致,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
(4)据前几小题分析,该河为外流河,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该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点睛】对于本题,首要的是通过关系图判断河流流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呈正相关。
18.(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
(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详解】(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
(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海洋资源大量开采等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依据渔业资源萎缩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海洋资源保护,防治海洋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________,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径流汇入;海域较封闭;高纬低温海水注入 逆 地转偏向力;海岸轮廓(陆地形状) 南部 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饵料丰富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为背景,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和洋流对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从材料中可知,圣劳伦斯湾由圣劳伦斯河的淡水径流注入,存在河水的稀释;圣劳伦斯湾是海湾构造,海域相对封闭,和大洋的海水交换有限;受到北部的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高纬度低温海水的注入,降低了海水盐度的溶解量和海水的蒸发量,从而降低盐度。
(2)海流旋转的方向可以从地转偏向力和海陆分布两个角度思考。从材料可知,从贝尔岛海峡流入的海流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此外受到海湾轮廓(大陆的陆地形状)的影响继而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3)浮冰主要受到洋流影响,结合上题可知,由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可知浮冰向南运动积聚于海湾的南部。从题干问题看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水温上升;与从北边来的冷海水交汇,饵料丰富,促使鲸向海湾聚集。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____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____所消耗的热量。
(2)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两曲线交点E表示海洋热量收支____。
(3)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____的影响。
(4)分析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的原因。
(5)请归纳总结北半球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规律。
【答案】(1) 太阳辐射 蒸发
(2) 大于 盈余 小于 亏损 平衡
(3)纬度位置(或太阳辐射)
(4)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20°N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较多,热量收入较多
(5)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附近;赤道地区至30°N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30°N—90°N热量亏损,纬度越高亏损越大。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大气运动、洋流等达到平衡。
【分析】本题质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
太阳辐射是地表的直接热源,因此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
(2)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支出大于海洋热量收入,因此海洋热量有亏损。图中两曲线交点E处表示海洋热量收入等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收支平衡。
(3)
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海水热量的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故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纬度的影响。
(4)
影响海水热量收入的因素包括纬度、天气状况等因素。赤道海区的热量收入最多,但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热量支出也较多;20°N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较多,热量收入多,支出相对较少。
(5)
此题是前面四问的归纳总结,只需将前面四问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即可,同时还需注意,全球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是不同海区、不同时期,海水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即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附近;赤道地区至30°N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30°N~90°N热量亏损,纬度越高亏损越大。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大气运动、洋流等达到平衡。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水的运动及能量交换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2.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
A.气温回升 B.植被蒸腾 C.空气干燥 D.渗漏损失
3.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蒸发减弱 B.生态灌水 C.下渗积累 D.毛细上升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5.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大。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洋面降湿,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B.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
C.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装长,北延伸
D.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
7.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属于上升偿流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6.B 7.C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北纬70°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乙为图甲中的P点1996-2015年不同方向海水流速数据统计(向北流的海水画在中心圆圈的北侧,以此类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巴西暖流
9.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集中在东南部外,还集中在( )
A.南部 B.西南部 C.西部 D.北部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位于( )
A.北半球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1.图中洋流( )
A.①为西风漂流 B.②为暖流 C.③位于大西洋东岸 D.④位于大洋洲东岸
12.下列洋流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对图中实线所示洋流的主要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减少所致 B.东北信风所致
C.大洋东部海区海水增多所致 D.盛行西风所致
14.若某些年份,图示海洋的低纬度海区东部海水持续增温,则下列情况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图中实线所示洋流势力增强 B.低纬度海区东岸更加干燥
C.美国东南沿海降水减少 D.美国东南沿海水温上升
15.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气象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夏季降水将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以下说法与,上述2016年的预测一致的是( )
A.夏季风增强,我国梅雨季节提前 B.夏季风减弱,南方雨季时间偏长
C.秘鲁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水温偏低 D.秘鲁渔场上升流增强,渔业增产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
(2)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
(4)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_____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1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_。
(2)这条河流流量的高峰出现在________(季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_____循环,这种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意义是______。
18.(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
(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________,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____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____所消耗的热量。
(2)图中A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B区域表示海洋热量收入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洋热量支出,因此海洋热量有____(填亏损或盈余)。图中两曲线交点E表示海洋热量收支____。
(3)图中C点和D点温度的差异,主要受____的影响。
(4)分析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N附近的原因。
(5)请归纳总结北半球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规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