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6 15: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版 · 七年级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这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反映出战国时期贵族的生活状况。
铜方鉴
——引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新课导入
铜冰鉴
——引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一、战国七雄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 公元前
476年 475年
东 周
“战国”时代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的《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夏、商
西 周
复习回顾: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朝代?
(一)战国名称的由来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3-34,期待你2分钟后精彩的回答。
勾画标注:
1、战国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年代?名称由来?
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在课本34页战国形势图勾画标注)
3、列举战国时期重大战役和战争特点
4、战国时期的战争较春秋时期有何不同?
自主学习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一.战国七雄
战国形势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交战时间:三年
战争结局:赵军大败,40万军队 被活埋。
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
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思考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二、大变革——兼并战争
战争特点
参战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交战区域广
战争规模大
时期 战争目的 战争特点 称霸方式 历史影响
春秋 争当霸主 (称霸战争) 时间短; 规模小; 强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战国 兼并统一 (兼并战争) 持续时间长;战争规模大;交战范围广;交战次数多; 强者兼并弱者,进而统一全国 战争更加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不同?
(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国七雄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战争结果: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争影响:
负面: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客观:促进政治改革、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结果如何?

人民对于连绵不断的战争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
1.背景:
经济:
政治:
军事: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根本)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富国强兵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人物:
秦孝公(支持者)
商鞅
2.目的:
二.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
阅读教材35页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直接动力)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废井田开阡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井田
三、大变革——变法图强
2.变法内容
符合
符合地主阶级利益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3)商鞅变法:军事内容
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示意图
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给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福建人们出版社,页129。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军事强国
符合
贵族无军功不能入贵族籍,不授予军功爵
对旧贵族打击最大:
奖励军功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3、统一度量衡
经济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爵并赏赐田地
军事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本人敢于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合作探究
1.只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才会取得成功。
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4.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三、大变革——变法图强
变法的启示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意义
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被车裂
都江堰水利工程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都江堰水利工程
1 修建
3 功能
4 影响
2 构成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防洪、灌溉、水运等。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一直发挥巨大作用,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反映我国人民智慧
1.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 )
A.秦 B.燕 C.楚 D.齐
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3.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A
D
D
4.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5.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B
当堂训练
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2.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 D.称雄天下的欲望
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阶段矛盾尖锐 B.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C.实现富国强兵 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贤”的官僚制
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 )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6.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 )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A
C
C
B
B
D
二次测评
7.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8.“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9.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10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胜迹的魅力?( )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紫禁城
C
D
A
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战国七雄:
(1)形成: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韩赵魏在中间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影响:A、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B、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形成。
商鞅变法:
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在使用。
(1)原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见书)
(3)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
力提高;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思维导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