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溶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溶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16 09:49:00

文档简介

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溶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新昌期末)小明去朋友家玩,中午就餐时朋友家有四种饮料供小明选择。这四种饮料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豆浆
C.雪碧 D.牛奶
2.(2021八上·兰溪月考)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3.(2021八上·乐清期中)在购买金鱼时,商家一般会将金鱼放在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中扎好,便于顾客携带。若将其直接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不计塑料袋质量),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4.(2021八上·三门期末)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溶剂质量不变
B.②到③的操作也可以是降温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②一定比①大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都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 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10% B.5% C.2.5% D.20%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 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A.A B.B C.C D.D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甲同学感到有点饿,就冲了一杯热的白糖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白糖水变凉,喝白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该白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冲白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白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白糖水时感到很甜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将体积和材料均不同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水中,两球静止时如图A1-3-9所示,甲小球浮在水面,乙小球沉底,已知甲小球的体积比乙小球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小球的质量比乙小球大 B.甲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甲小球的密度比乙小球大 D.乙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把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 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 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g取10 N/kg)(  )
A.悬浮,1.0×103 kg/m3 B.漂浮,0.95×103 kg/m3
C.下沉,1.2×103 kg/m3 D.漂浮,0.90×103 kg/m3
1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2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1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3节 水的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存在)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有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1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3节 水的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存在)关于泡脚盆内起按摩作用的凸起甲、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受到浮力的作用
B.甲、乙均不受浮力的作用
C.甲受到浮力的作用,乙不受浮力的作用
D.甲不受浮力的作用,乙受到浮力的作用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探究水的组成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下列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字面含义正确的是(  )
选项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A. 正确 正确
B. 正确 错误
C. 错误 正确
D. 错误 错误
A.A B.B C.C D.D
18.(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19.(2022八上·上城期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得出同一物体浸入水中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小的结论
C.利用乙、丙,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D.利用丙、丁,可以初步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20.(2022八上·衢江期末)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二、填空题
2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三根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F甲< F乙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2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如图所示,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2)一段时间后茶叶逐渐下沉,是因为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23.(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图中A表示电源的   极。
(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填字母)。
A.水是导体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24.(2022八上·衢江期末)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5.(2021八上·三门期末)图甲是自沉浮式探测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乙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当油囊中的油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1)该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kg,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   N。
26.(2021八上·温州期末)“天气瓶”和“彩球温度计”是两款不同的现代居家饰品,都可以获知天气冷暖变化。
(1)图甲为“天气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
(2)图乙为“彩球温度计”,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某时,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
(3)图乙中漂浮的“24℃”小球重5克,则其所受浮力为   牛。(g取10牛/千克)
27.(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
(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28.(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要准确称取氯化钠   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   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3)操作戊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4)在配置溶液时,下列选项中的情况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A.甲图——氯化钠中含杂质 B.乙图——称量用的砝码有缺损
C.丙图——烧杯用水湿润过 D.丁图——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尽
29.(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0.(2021八上·东阳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室温时将40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5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确定食盐溶液已经饱和的证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3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某同学为了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设计了如图B1-5-5所示的实验。分别在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中逐渐加入蔗糖和松香,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比较所溶解的蔗糖和松香的多少。
(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请你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
(2)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实验时还应控制   相同。
(3)如果观察到   的现象,则验证了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33.(2022八上·上城期末)小金同学在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A:测出物体的重力G1:
B:准备好如图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
C: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放入溢水杯中,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T1:
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重力G2
(1)小金缺少的一个步骤E请补充完整:   ;
(2)小金补充完步骤E后,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得出的数据无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请说明指出原因    。此时得出的结论是F浮   G排液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金完善了全部实验步骤和条件后,得出_   的结果关系式(用五个步骤中的字母表示),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是正确的。
四、解答题
34.(2022八上·定海期末) 2021年12月9日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们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悬浮”在空间站中,这样的环境使航天员难以行动。为了适应这样的特殊环境,航天员在地面的型水池中进行太空行走的模拟训练,如左图。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某同学认为,王亚萍在大型水池中模拟训练时,她处于悬浮状态(如左图),在空间站中处于(如右图)所示“悬浮”状态,两者“悬浮”的原理是一样的。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天宫课堂的浮力实验,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无法上浮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给出了以下解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因为水失去质量,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
B.在太空环境,水在乒乓球上下表面无法形成压力差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能太空中该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太小
D.太空中的乒乓球等同于浸没在液体中但与容器底部紧贴的蜡块
(3)若王亚萍质量为55千克,穿戴设备的质量为120千克,她在水中模拟训练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35.(2021八上·椒江期末)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60℃时,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钾, 求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果粒橙、豆浆和纯牛奶,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它们都会分层,没有稳定性,肯定不是溶液,故A、B、D不合题意;
雪碧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具有均一和稳定性,是溶液,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将空气看作液体,其中的颗粒物等于看作不溶于空气的固态物质,则医用防护口罩的工作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断。
【解答】金鱼在水中悬浮,则它的密度几乎等于水的密度,
也就是相当于袋内只有水,而没有金鱼。
不计塑料袋的质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塑料袋受到的浮力等于水的重力,
即F浮力=G水;
ρ水gV排=ρ水gV;
解得:V排=V;
因此内外水面相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判断。
【解答】“一摇冰”在夏天可以制冷,说明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时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粗盐的质量时,粗盐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过滤时,漏斗口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处,液体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2)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减小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
(4)分析是否有晶体析出。
【解答】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当溶剂的质量不变时,可以降温减小溶解度,也可以增加硝酸钾,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以是蒸发水分,也可以是降温减小溶解度,故B正确;
C.如果使用的是降温的方法,那么①②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③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确定是否饱和;
(2)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
(4)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解答】A.甲和丙中都存在未溶的固体,则甲和丙肯定饱和。而乙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表格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3g,10g和7g,而溶剂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丙>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升高温度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甲的溶质质量最小,则甲的溶解度最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200g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0g×10%=20g;
加入200g水后溶液质量为:200g+200g=400g;
那么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5%。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解答】在A、B、C中,所得溶液的质量都等于水和加入食盐质量的总和,即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则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故A、B、C不合题意;
在D中,水和食盐的总质量为:100g+40g=140g>136g,即溶液中存在未溶的食盐固体,那么该溶液肯定饱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凉的白糖水底部出现剩余的白糖时,说明此时糖水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2)(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再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重力的大小,最终确定质量的大小关系;
(3)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小球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再比较小球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在水里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B正确,D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甲排甲在水面漂浮,则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乙在水底下沉,那么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比较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故C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该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与排开酒精的质量,分析它的状态,并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它的密度。
【解答】①如果该物块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相等。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此时它排开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②如果该物块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浸没,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之比:F水:F酒精=ρ水gV排:ρ酒gV排=ρ水:ρ酒=1:0.8=5:4。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排开水和酒精的质量比为:m水:m酒精=5:4;
③比较可知,该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时,不能全部漂浮,也不能全部浸没,那么只能是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浸没。
因为物体在水中漂浮,那么它的重力G=F水=m排水g=0.076kg×10N/kg=0.76N;
物体在酒精中浸没,那么它的体积为:;
则物体的密度:。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其中的变量,以及引起变化的物理量,据此进行猜想即可。
【解答】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盆子受到的浮力越大。此时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则盆子排开水的体积越大。那么可以得到这样的猜想,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对浮力的认识判断。
【解答】无论容器在什么位置,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解答】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来源于上下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根据图片可知,甲凸起的上下两个表面都有水,肯定会受到浮力;乙凸起的下表面没有水,不会受到向上的压力,因此不会受到浮力。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就是描述的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因此是正确的;“而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的是水一旦流入大海就不会再回来了,其实海水可以通过蒸发形成云,云在风的作用下向内地进行水汽输送,最后形成降雨,这样水就回到了内陆,因此是错误的。
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F浮力=G-F拉,结合控制变量法的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块的重力为1.6N,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N,那么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1.6N-1N=0.6N,故A错误;
B.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同一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根据F浮力=G-F拉可知,此时它受到浮力越大,故B错误;
C.根据乙丙两图可知,a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G-F拉=1.6N-1N=0.6N,b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G-F拉'=1.6N-0.7N=0.9N,则得到结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小的结论,故C错误;
D.根据丙丁可知,b在水中受到浮力为0.9N,在酒精中受到浮力0.7N,那么得到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食盐的溶解速度只与食盐形状、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与水量无关。则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该控制食盐的形状和是否搅拌相同,而改变温度,那么对照实验应该选甲和丙。
故选B。
21.【答案】(1)C
(2)A
(3)乙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
(2)对三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重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大小;
(3)将三个球的密度与水的比较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液体的密度相同,且三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故选C。
(2)甲:弹簧伸长,小球受到向下的拉力和重力,以及向上的浮力,那么G甲=F浮力-F拉力;
乙:弹簧没有伸长也没有缩短,小球不受弹力,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那么G乙=F浮力;
丙:弹簧被压缩,受到向上的弹力和浮力,以及向下的重力,那么G丙=F浮力+F弹力;
比较可知,小球的重力G甲根据公式G=ρVg可知,小球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故选A。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乙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它在液体中应该悬浮,那么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22.【答案】(1)等于
(2)小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是指自然状态下,物体一部分在液面下,一部分在液面之上。此时物体只受两个力:重力和浮力,二力平衡;
(2) 物体浮沉条件是: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解答】(1)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等于重力。
(2)一段时间后茶叶逐渐下沉,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
23.【答案】(1)负
(2)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3)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则a内为氢气,b内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A表示电源的负极。
(2)b试管内为氧气,则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3)纯净的水为绝缘体,故A错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故选B。
24.【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④表示降水,③是水分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解答】(1)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水汽输送;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25.【答案】(1)所受浮力
(2)550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标受到浮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它的浮沉原因。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计算。
【解答】(1)油囊的体积变大时,浮标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大,此时浮力大于重力,即浮标上浮,那么该浮标是通过改变所受浮力来改变浮沉状态的。
(2)浮标在水面漂浮,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mg=55kg×10N/kg=550N。
26.【答案】(1)减小
(2)20℃-22℃
(3)0.05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考查晶体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随之改变,根据浮起的小球进行判断。
(3) 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进行计算。
【解答】(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
(2)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温度大于“20℃”,另外分析可知“22℃”、“24℃”的小球上浮,则温度小于“22℃”,故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20℃-22℃ 。
(3) F浮=G=mg=0.005千克× 10牛/千克 = 0.05牛 。
27.【答案】(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
(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
(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28.【答案】(1)5
(2)滴管
(3)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4)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水时用量筒和滴管分析;
(3)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
(4)根据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分析。
【解答】(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3) 操作戊为溶解,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 氯化钠中含杂质会使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质质量偏小而偏小,A错误; 称量用的砝码有缺损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错误; 烧杯用水湿润过会使溶剂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 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尽会使水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正确。
故答案为:(1)5;(2)滴管;(3)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4)D。
29.【答案】(1)C
(2)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白色盐晶的生成过程判断;
(2)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是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结晶析出的过程,故选C。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30.【答案】(1)溶质
(2)有食盐剩余(有固体或晶体剩余)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解答;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则“?”是指溶质。
(2)室温时将40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5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确定食盐溶液已经饱和的证据是有食盐剩余(有固体或晶体剩余)。
31.【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80%
(5)A;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精盐的产率=;
(5)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故选C;
(2)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称取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ACB。
(3)操作B为蒸发结晶,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10.0 g-2.0 g=8.0 g,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为6.4 g,所以精盐的产率为 ×100%=80%。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说明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
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杂质未被过滤除去,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产率偏高,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由于称量了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所以该操作对计算精盐产率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即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会导致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2.【答案】(1)需要再增加一组蔗糖放入等质量酒精的实验(或松香放入等质量水中的实验)
(2)温度
(3)蔗糖在水中溶解了,而在酒精中溶解很少或没有明显溶解[与(1)对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溶剂相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关系时,必须控制溶质的性质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2)物体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高低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根据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的关系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解答】(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需要再增加一组蔗糖放入等质量酒精的实验(或松香放入等质量水中的实验)。
(2)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实验时还应控制温度相同。
(3)如果观察到蔗糖在水中溶解了,而在酒精中溶解很少或没有明显溶解的现象,则验证了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33.【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G桶
(2)溢水杯中的水末加满;大于
(3)G1-T2=G2-G桶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要根据F浮=G-F拉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要根据G排=G总-G桶计算出排开水的重力,最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即可。
(2)根据图片可知,图B中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那么放入物体后,不会立刻排出水,而是水面先上升到溢水杯口后才会有水排出,这样排出水的重力就会偏小,据此比较浮力和G排的关系。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G排=G总-G桶可知,要计算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就必须测量出空桶的重力G桶和排开水和桶的总重力G总,那么小金缺少的步骤为: 测量空桶的重力G桶 。
(2)小金补充完步骤E后,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得出的数据无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原因为:溢水杯中的水末加满,此时得出的结论是F浮大于G排液 。
(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G1-T2,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总-G桶=G2-G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得到: G1-T2=G2-G桶 。
34.【答案】(1)不正确
(2)B
(3)当王亚萍在水中悬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和设备的总重力,
即F浮=G总=m总g=(55kg+120kg)×10N/kg=1750N。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对两种情况下王亚萍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2)①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②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判断;
③根据排开液体体积和自身体积的关系判断;
④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3)根据悬浮条件计算。
【解答】(1)我认为该说法不正确,理由:当她在水池中处于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她在太空站中悬浮时,她处于失重状态,即处于真正不受力的状态。
(2)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在太空环境中,所有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就是液体的重力,所以水在乒乓球上下表面不会产生压强,也不会产生压力差,故B正确;
C.在太空中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故C错误;
D.太空中的乒乓球上下两个表面都不受水的压强;而浸没在液体中但与容器底部紧贴的蜡块,它的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而下表面不受液体向上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35.【答案】(1)大于
(2))解:60℃时,硝酸钾的的溶解度为110克
则该温度下在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5克硝酸钾
硝酸钾%= ×100%≈52.4%或硝酸钾%= ×100%≈52.4%
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60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 / 1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溶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新昌期末)小明去朋友家玩,中午就餐时朋友家有四种饮料供小明选择。这四种饮料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豆浆
C.雪碧 D.牛奶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果粒橙、豆浆和纯牛奶,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它们都会分层,没有稳定性,肯定不是溶液,故A、B、D不合题意;
雪碧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具有均一和稳定性,是溶液,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八上·兰溪月考)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解答】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将空气看作液体,其中的颗粒物等于看作不溶于空气的固态物质,则医用防护口罩的工作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1八上·乐清期中)在购买金鱼时,商家一般会将金鱼放在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中扎好,便于顾客携带。若将其直接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不计塑料袋质量),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断。
【解答】金鱼在水中悬浮,则它的密度几乎等于水的密度,
也就是相当于袋内只有水,而没有金鱼。
不计塑料袋的质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塑料袋受到的浮力等于水的重力,
即F浮力=G水;
ρ水gV排=ρ水gV;
解得:V排=V;
因此内外水面相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1八上·三门期末)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判断。
【解答】“一摇冰”在夏天可以制冷,说明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时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粗盐的质量时,粗盐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过滤时,漏斗口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处,液体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溶剂质量不变
B.②到③的操作也可以是降温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②一定比①大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2)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减小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
(4)分析是否有晶体析出。
【解答】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当溶剂的质量不变时,可以降温减小溶解度,也可以增加硝酸钾,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以是蒸发水分,也可以是降温减小溶解度,故B正确;
C.如果使用的是降温的方法,那么①②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③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质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7.(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都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确定是否饱和;
(2)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
(4)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解答】A.甲和丙中都存在未溶的固体,则甲和丙肯定饱和。而乙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表格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3g,10g和7g,而溶剂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丙>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如果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升高温度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甲的溶质质量最小,则甲的溶解度最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 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10% B.5% C.2.5% D.20%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200g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0g×10%=20g;
加入200g水后溶液质量为:200g+200g=400g;
那么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5%。
故选B。
9.(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 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
【解答】在A、B、C中,所得溶液的质量都等于水和加入食盐质量的总和,即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则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故A、B、C不合题意;
在D中,水和食盐的总质量为:100g+40g=140g>136g,即溶液中存在未溶的食盐固体,那么该溶液肯定饱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甲同学感到有点饿,就冲了一杯热的白糖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白糖水变凉,喝白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该白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冲白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白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白糖水时感到很甜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凉的白糖水底部出现剩余的白糖时,说明此时糖水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将体积和材料均不同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水中,两球静止时如图A1-3-9所示,甲小球浮在水面,乙小球沉底,已知甲小球的体积比乙小球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小球的质量比乙小球大 B.甲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甲小球的密度比乙小球大 D.乙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2)(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再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重力的大小,最终确定质量的大小关系;
(3)根据浮沉条件比较小球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再比较小球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在水里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B正确,D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甲排甲在水面漂浮,则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乙在水底下沉,那么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比较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故C错误。
故选B。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把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 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 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g取10 N/kg)(  )
A.悬浮,1.0×103 kg/m3 B.漂浮,0.95×103 kg/m3
C.下沉,1.2×103 kg/m3 D.漂浮,0.90×103 kg/m3
【答案】B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该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与排开酒精的质量,分析它的状态,并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它的密度。
【解答】①如果该物块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相等。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此时它排开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②如果该物块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是浸没,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之比:F水:F酒精=ρ水gV排:ρ酒gV排=ρ水:ρ酒=1:0.8=5:4。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排开水和酒精的质量比为:m水:m酒精=5:4;
③比较可知,该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时,不能全部漂浮,也不能全部浸没,那么只能是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浸没。
因为物体在水中漂浮,那么它的重力G=F水=m排水g=0.076kg×10N/kg=0.76N;
物体在酒精中浸没,那么它的体积为:;
则物体的密度:。
故选B。
1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2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其中的变量,以及引起变化的物理量,据此进行猜想即可。
【解答】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盆子受到的浮力越大。此时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则盆子排开水的体积越大。那么可以得到这样的猜想,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3节 水的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存在)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有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对浮力的认识判断。
【解答】无论容器在什么位置,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3节 水的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存在)关于泡脚盆内起按摩作用的凸起甲、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受到浮力的作用
B.甲、乙均不受浮力的作用
C.甲受到浮力的作用,乙不受浮力的作用
D.甲不受浮力的作用,乙受到浮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解答】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来源于上下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根据图片可知,甲凸起的上下两个表面都有水,肯定会受到浮力;乙凸起的下表面没有水,不会受到向上的压力,因此不会受到浮力。
故选C。
1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探究水的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下列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字面含义正确的是(  )
选项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A. 正确 正确
B. 正确 错误
C. 错误 正确
D. 错误 错误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就是描述的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因此是正确的;“而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的是水一旦流入大海就不会再回来了,其实海水可以通过蒸发形成云,云在风的作用下向内地进行水汽输送,最后形成降雨,这样水就回到了内陆,因此是错误的。
故选B。
18.(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2八上·上城期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得出同一物体浸入水中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小的结论
C.利用乙、丙,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D.利用丙、丁,可以初步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F浮力=G-F拉,结合控制变量法的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块的重力为1.6N,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N,那么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1.6N-1N=0.6N,故A错误;
B.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同一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根据F浮力=G-F拉可知,此时它受到浮力越大,故B错误;
C.根据乙丙两图可知,a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G-F拉=1.6N-1N=0.6N,b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G-F拉'=1.6N-0.7N=0.9N,则得到结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小的结论,故C错误;
D.根据丙丁可知,b在水中受到浮力为0.9N,在酒精中受到浮力0.7N,那么得到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20.(2022八上·衢江期末)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食盐的溶解速度只与食盐形状、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与水量无关。则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该控制食盐的形状和是否搅拌相同,而改变温度,那么对照实验应该选甲和丙。
故选B。
二、填空题
2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三根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F甲< F乙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填“甲”“乙”或“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答案】(1)C
(2)A
(3)乙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
(2)对三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重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密度公式比较密度大小;
(3)将三个球的密度与水的比较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液体的密度相同,且三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F丙,故选C。
(2)甲:弹簧伸长,小球受到向下的拉力和重力,以及向上的浮力,那么G甲=F浮力-F拉力;
乙:弹簧没有伸长也没有缩短,小球不受弹力,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那么G乙=F浮力;
丙:弹簧被压缩,受到向上的弹力和浮力,以及向下的重力,那么G丙=F浮力+F弹力;
比较可知,小球的重力G甲根据公式G=ρVg可知,小球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故选A。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乙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它在液体中应该悬浮,那么乙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2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3课时 物体浮沉的条件)如图所示,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2)一段时间后茶叶逐渐下沉,是因为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答案】(1)等于
(2)小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漂浮是指自然状态下,物体一部分在液面下,一部分在液面之上。此时物体只受两个力:重力和浮力,二力平衡;
(2) 物体浮沉条件是: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解答】(1)茶叶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等于重力。
(2)一段时间后茶叶逐渐下沉,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
23.(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图中A表示电源的   极。
(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填字母)。
A.水是导体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答案】(1)负
(2)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3)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则a内为氢气,b内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A表示电源的负极。
(2)b试管内为氧气,则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3)纯净的水为绝缘体,故A错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故选B。
24.(2022八上·衢江期末)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④表示降水,③是水分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解答】(1)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水汽输送;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25.(2021八上·三门期末)图甲是自沉浮式探测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乙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当油囊中的油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1)该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kg,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   N。
【答案】(1)所受浮力
(2)550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标受到浮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它的浮沉原因。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计算。
【解答】(1)油囊的体积变大时,浮标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大,此时浮力大于重力,即浮标上浮,那么该浮标是通过改变所受浮力来改变浮沉状态的。
(2)浮标在水面漂浮,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mg=55kg×10N/kg=550N。
26.(2021八上·温州期末)“天气瓶”和“彩球温度计”是两款不同的现代居家饰品,都可以获知天气冷暖变化。
(1)图甲为“天气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
(2)图乙为“彩球温度计”,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某时,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
(3)图乙中漂浮的“24℃”小球重5克,则其所受浮力为   牛。(g取10牛/千克)
【答案】(1)减小
(2)20℃-22℃
(3)0.05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考查晶体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液体密度随之改变,根据浮起的小球进行判断。
(3) 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进行计算。
【解答】(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晶体增多。由此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
(2)当温度降低到小球所标注的温度值时,该小球会浮起。只有“20℃”、“18℃”的小球沉底,则温度大于“20℃”,另外分析可知“22℃”、“24℃”的小球上浮,则温度小于“22℃”,故此时的气温范围为 20℃-22℃ 。
(3) F浮=G=mg=0.005千克× 10牛/千克 = 0.05牛 。
27.(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
(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答案】(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
(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
(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28.(2021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要准确称取氯化钠   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   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3)操作戊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4)在配置溶液时,下列选项中的情况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A.甲图——氯化钠中含杂质 B.乙图——称量用的砝码有缺损
C.丙图——烧杯用水湿润过 D.丁图——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尽
【答案】(1)5
(2)滴管
(3)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4)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水时用量筒和滴管分析;
(3)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
(4)根据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分析。
【解答】(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3) 操作戊为溶解,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 氯化钠中含杂质会使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质质量偏小而偏小,A错误; 称量用的砝码有缺损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错误; 烧杯用水湿润过会使溶剂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 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尽会使水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正确。
故答案为:(1)5;(2)滴管;(3)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4)D。
29.(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答案】(1)C
(2)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白色盐晶的生成过程判断;
(2)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是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结晶析出的过程,故选C。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30.(2021八上·东阳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室温时将40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5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确定食盐溶液已经饱和的证据是   。
【答案】(1)溶质
(2)有食盐剩余(有固体或晶体剩余)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解答;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则“?”是指溶质。
(2)室温时将40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5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确定食盐溶液已经饱和的证据是有食盐剩余(有固体或晶体剩余)。
三、实验探究题
3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80%
(5)A;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精盐的产率=;
(5)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故选C;
(2)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称取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ACB。
(3)操作B为蒸发结晶,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10.0 g-2.0 g=8.0 g,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为6.4 g,所以精盐的产率为 ×100%=80%。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说明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
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杂质未被过滤除去,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产率偏高,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由于称量了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所以该操作对计算精盐产率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即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会导致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某同学为了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设计了如图B1-5-5所示的实验。分别在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中逐渐加入蔗糖和松香,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比较所溶解的蔗糖和松香的多少。
(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请你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
(2)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实验时还应控制   相同。
(3)如果观察到   的现象,则验证了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答案】(1)需要再增加一组蔗糖放入等质量酒精的实验(或松香放入等质量水中的实验)
(2)温度
(3)蔗糖在水中溶解了,而在酒精中溶解很少或没有明显溶解[与(1)对应,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溶剂相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关系时,必须控制溶质的性质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2)物体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高低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根据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的关系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解答】(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需要再增加一组蔗糖放入等质量酒精的实验(或松香放入等质量水中的实验)。
(2)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实验时还应控制温度相同。
(3)如果观察到蔗糖在水中溶解了,而在酒精中溶解很少或没有明显溶解的现象,则验证了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33.(2022八上·上城期末)小金同学在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A:测出物体的重力G1:
B:准备好如图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
C: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放入溢水杯中,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T1:
D: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重力G2
(1)小金缺少的一个步骤E请补充完整:   ;
(2)小金补充完步骤E后,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得出的数据无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请说明指出原因    。此时得出的结论是F浮   G排液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金完善了全部实验步骤和条件后,得出_   的结果关系式(用五个步骤中的字母表示),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是正确的。
【答案】(1)测量空桶的重力G桶
(2)溢水杯中的水末加满;大于
(3)G1-T2=G2-G桶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要根据F浮=G-F拉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要根据G排=G总-G桶计算出排开水的重力,最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即可。
(2)根据图片可知,图B中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那么放入物体后,不会立刻排出水,而是水面先上升到溢水杯口后才会有水排出,这样排出水的重力就会偏小,据此比较浮力和G排的关系。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G排=G总-G桶可知,要计算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就必须测量出空桶的重力G桶和排开水和桶的总重力G总,那么小金缺少的步骤为: 测量空桶的重力G桶 。
(2)小金补充完步骤E后,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得出的数据无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原因为:溢水杯中的水末加满,此时得出的结论是F浮大于G排液 。
(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G1-T2,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总-G桶=G2-G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得到: G1-T2=G2-G桶 。
四、解答题
34.(2022八上·定海期末) 2021年12月9日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们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悬浮”在空间站中,这样的环境使航天员难以行动。为了适应这样的特殊环境,航天员在地面的型水池中进行太空行走的模拟训练,如左图。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某同学认为,王亚萍在大型水池中模拟训练时,她处于悬浮状态(如左图),在空间站中处于(如右图)所示“悬浮”状态,两者“悬浮”的原理是一样的。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天宫课堂的浮力实验,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无法上浮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给出了以下解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因为水失去质量,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
B.在太空环境,水在乒乓球上下表面无法形成压力差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能太空中该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太小
D.太空中的乒乓球等同于浸没在液体中但与容器底部紧贴的蜡块
(3)若王亚萍质量为55千克,穿戴设备的质量为120千克,她在水中模拟训练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1)不正确
(2)B
(3)当王亚萍在水中悬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和设备的总重力,
即F浮=G总=m总g=(55kg+120kg)×10N/kg=1750N。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对两种情况下王亚萍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2)①根据质量的特性判断;
②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判断;
③根据排开液体体积和自身体积的关系判断;
④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3)根据悬浮条件计算。
【解答】(1)我认为该说法不正确,理由:当她在水池中处于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当她在太空站中悬浮时,她处于失重状态,即处于真正不受力的状态。
(2)A.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在太空环境中,所有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就是液体的重力,所以水在乒乓球上下表面不会产生压强,也不会产生压力差,故B正确;
C.在太空中乒乓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故C错误;
D.太空中的乒乓球上下两个表面都不受水的压强;而浸没在液体中但与容器底部紧贴的蜡块,它的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强,而下表面不受液体向上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35.(2021八上·椒江期末)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2)60℃时,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钾, 求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1)大于
(2))解:60℃时,硝酸钾的的溶解度为110克
则该温度下在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5克硝酸钾
硝酸钾%= ×100%≈52.4%或硝酸钾%= ×100%≈52.4%
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60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