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2
0
2
2
2022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4
课 前 导 入
同学们,知道这两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
圆明园
这两幅图是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曾经的圆明园富丽堂皇、奢华无比,如今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多辉煌呢?我国的技术人员综合了各种史料信息用科技复原了圆明园的美景,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宏伟与壮观。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昔日圆明园的美景吗?
亭台楼阁,美轮美奂。
气势宏伟,巧夺天工。
几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筑就是文化的见证之一。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但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园林被毁,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起来回忆这段历史吧。
走近作者
王英琦 女,1954年生。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我遗失了什么》,短篇小说集《爱之厦》,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圆明园 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历时150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烧三天三夜,是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后,小组讨论、交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 可估量的损失;
第2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布局;
第3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第4自然段:介绍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
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词语熟读
毁灭 殿堂 象征 仿照 陵园 建筑 漫游 饱览 境界 宏伟 唐代 闯进 统统 搬运 销毁 罪证 奉命
huǐ
diàn
línɡ
lǎn
jìnɡ
hónɡ
tánɡ
chuǎnɡ
tǒnɡ
xiāo
fènɡ
博物馆 天南海北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风景名胜
奇珍异宝
ɡū
ɡǒnɡ
huī
huánɡ
我会认
huǐ
毁
gū
估
gǒng
拱
huī
辉
huáng
煌
diàn
殿
líng
陵
lǎn
览
jìng
境
hóng
宏
táng
唐
chuǎng
闯
tǒng
统
xiāo
销
fèng
奉
书写指导
huǐ
毁
“臼”上宽下窄,里面的两短横不相连。
diàn
殿
左右宽窄相当。“又”捺舒展。注意右上部是“ ”,不是“几”。
fèng
奉
上部三横间距均匀,撇、捺舒展盖下。
词语解释
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指数量大或程度深。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众星拱月:比喻众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奇珍异宝:指奇特罕见的宝贝。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部分(2-4):
具体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
第三部分(5):
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第一部分(1):
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归纳总结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会写“毁、拱”等 15 个字,熟读并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词语。
课堂练习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jìn jìng),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gū gǔ)量的损失。
(2)圆明园中的殿堂金(碧 壁)辉煌,各种亭台楼阁玲珑剔(tī tì)透。
2.下列词语中,标红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奉命 奉献 B.销毁 销售
C.国境 思想境界 D.拱卫 拱抱
\
\
\
\
D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众( )拱( ) 举世( )( ) ( )台楼( )
奇( )异( ) ( )情( )意 天( )海( )
(1)写一个和画“___”词语构词方式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
(2)故宫拥有无数的__________,吸引了来自_________的朋友前来参观。(选词填空)
4.选词填空。
留恋 流连 依恋 眷恋
(1)桃花盛开时节,我常常( )花间,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2)年幼的弟弟十分( )妈妈,和妈妈寸步不离。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之情。
(4)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现在要离开了,怎能不叫我( )呢?
星
月
闻
名
亭
阁
珍
宝
诗
画
南
北
酸甜苦辣
奇珍异宝
天南海北
流连
依恋
眷恋
留恋
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4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昔日的灿烂辉煌,去感受它遭受的屈辱血泪。
课文详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用关联词“是……也是……”和两个“不可估量”,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写出了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
不可以估计。指数量大或程度深。
从文章第1段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圆明园的毁灭有着什么情感?
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人说它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一起学习2-4自然段,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在介绍圆明园的什么?
圆明园的布局。
大家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写出了圆明园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举世闻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众星拱月”这个词表现出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众星拱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小园围着大园的布局特点,也突出了圆明园的主要地位。
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哪个是“星”,哪个是“月”?
众星拱月
圆明园三园分布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
介绍了圆明园内风格各异的建筑。
请从第3段中找出能概括说明圆明园的建筑及景观的词语。
中外风景名胜、幻想的境界
圆明园的景观可以分为哪几类?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根据古代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西洋景观。
同学们能从这一段中找到几个“有”字?读一读这些带“有”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这句话罗列了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写出了圆明园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完美结合的特点。
请同学们来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等)。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点明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史上的两个特点——汇集了各地名胜之精华和融入了祖国灿烂文化的元素。
这段话点明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处名胜景观。
安澜园位于浙江海宁盐官镇,与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小有天园并称为我国明清时期的四大名园。
安澜园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狮子林
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皎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是用传说中仙境名称命名的景观。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蓬莱”则常指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仙岛) “蓬莱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一景取意于晋朝陶渊明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建于康熙末年,雍正时名“桃花坞”,乾隆时以武陵人捕鱼入世外桃源的故事,改名“武陵春色”并作了增建。当年这里是御园中赏桃花的好地方。每到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这儿的景色美极了。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写圆明园在园林建筑史上的又一特点——引入了西洋景观。
这些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同学们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而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
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
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
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
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
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
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圆明园四十景
读了这些景观名称,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除了有宏伟的建筑,还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一起来学习第4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句,前半句是对上文圆明园建筑特点的总结,后半句引出下文,告诉我们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很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上自”“下至”不但写出了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朝代众多,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思考:“上自”“下至”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作者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就是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样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自然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这些圈出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充分暴露了英法联军残暴与野蛮的强盗行径。
写出了英法联军贪婪、丑恶的嘴脸。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说明大火持续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圆明园的毁灭实在是让人痛心,可是这样一部令人惊骇的杰作为什么会被毁灭呢?
补充资料: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西方,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侵略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进行武力进逼。10月,绕经圆明园,不能抵抗诱惑,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总结:归根结底,圆明园被毁,一方面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另一方面是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
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
英法联军真是无耻的强盗!
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思考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作者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而如此庞大、壮观的,拥有无数珍宝的圆明园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毁于侵略者之手,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考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思考3: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且融合了中西风格,对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园内收藏的文物的价值、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称人类文化宝库之一。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个园林的毁灭,更是历代思想艺术结晶的毁灭,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堂演练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不可估量”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两个“不可估量”强调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对这句话中的“上自”“下至”,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圆明园内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B.这两个词表明圆明园内所藏文物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
不可以估计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无比痛惜
B
3. 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2)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圆明园内_______________,主要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这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格各异的建筑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西洋景观
激发读者对祖
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激发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太美了!
主旨归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层次梳理
概述——损失不可估量
辉煌过去
毁灭的经过——掠 搬 毁 烧
布局
建筑
文物
众星拱月
风格各异
珍贵异常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的诗歌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拓展延伸
朗读指导:第1自然段朗读时要体现痛惜之情,语调低缓沉痛;第2~4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 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读出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参考答案:作者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而如此庞大、壮观的,拥有无数珍宝的圆明园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毁于侵略者之手,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上自”“下至”不但写出了圆明园所藏文物历史悠久,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从10月6日到10月19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破坏时间长达十几天,10月18日和19日,竟然连着两天在园内放火,“三天”说明这把大火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了解到侵略者如何破坏圆明园,以及破坏力度之大、之快,从而感受到侵略者的野蛮与暴力,体会到作者的痛惜与愤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参考答案: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且融合了中西风格,对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园内收藏的文物的价值、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称人类文化宝库之一。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个园林的毁灭,更是历代思想艺术结晶的毁灭,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阅读链接”中的资料为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澳门》与《香港》。这两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深厚的爱,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憎恨。
这两首诗歌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
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阅读链接”原文见教材第56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