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粽子及端午节的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叠词的积累并尝试运用。教学难点是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朗读好本课的长句。
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要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外婆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表现,着力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与亲情、乡情的密切关系,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传统美食以及节日的由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词语集中认识“节、米、间”,利用微课认识“端”,联系字义认识“粽”。认识立字旁,比较认识“米”字和“粽”字的米字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在读准字音、读好“的”短语的基础上,通过听范读、借助魔法棒体验、学习词语连读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3.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能用自己的话由外及内说一说粽子的样子、香气和味道。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准字音、读好“的”短语的基础上,通过听范读、借助魔法棒体验、学习词语连读等方法,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微课音频、板贴
2.学生准备:课前找资料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相关故事,做手工端午粽。
五、教学过程
一、外婆邀请去做客——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学习“端午节”“粽”,认识新偏旁
(1) 出示快递盒:农历五月初五,外婆寄来了一个快递,猜猜里面有什么?!是呀,就是粽子,原来是哪个传统节日到啦?——端午节。
(2)学生读词语,识立字旁
①出示“端午节”:我们一起大声叫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吧。
②识记“端”:“端”的偏旁是?谁发现了立变成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一横变成了提。那“端”字的右边部分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听听粽子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出示微课】看了微课视频我们知道了原来端有开端的意思,怪不得五月初五这天又叫端五呢。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就叫端午。让我们把“午”字送进田字格里吧,牛字不出头就是午。
(3)识记“粽”和米字旁
①“粽”字正音:端午节吃的粽子就叫——端午粽。
②识米字旁:“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当糯米的米变成米字旁时,你又有什么发现?捺变成了点。我们以前说过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偏旁通常能表示字的意思,那么粽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和大米,粮食有关。
2. 读课题:是呀,端午粽里就裹着糯米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外婆家做客,一起去看看——《端午粽》
二、去外婆家的路上——识记字词
过渡:让我们跟着作者出发吧。
1.读通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46页,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词语。学生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教师随机正音:课文里难读的词语宝宝们都聚在了一起。
自由练读。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练一练,
指生读,正音。这些词语它们很得意地说:“没有小朋友能够正确认出我来”,哪个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呢?
同伴互读。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想来试一试,那老师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准它们吗?读给同桌听一听。
端午节 纪念 中间 十分 粽子 总会
带回去 红豆 鲜肉 知道 据说
3.读好带“一”的短语。
过渡:同桌这关过了,挑战可就升级了,看看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一”) “一”可是个淘气的宝宝,它躲进不同的短语里,读音可就变了。
一到端午节 一掀开锅盖 一颗红红的枣 一股清香
一锅粽子 一口粽子 一小篮粽子
学生自由练读。自己先轻轻地练一练
学生领读,老师要找个领读员带大家读一读。
学生开火车读。
三、读懂外婆的心情——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恭喜大家顺利来到了外婆家,外婆早就家中等着你们呢,快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自由读)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数标点符号。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一句)有几个逗号(2个)
(2)认识长句。像这样的有几个逗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长句。遇到长句子我们不能一口气读完,要断句。遇到长句子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3)朗读长句子。自己试试吧!谁来挑战一下?指生读。
2.理解“总会”:“总会”就是去年会,今年会,明年也会,外婆一直会在端午节煮好一锅粽子。
3.随文识“总”字:怪不得“总”的偏旁是——心字底,看来外婆总是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她在总会煮好一锅粽子是在——盼着我们回家。
4.齐读:外婆把对我们的爱藏在这一锅粽子里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四、感受粽子的色香味——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瞧,老师把外婆刚煮好的一锅粽子端来了,请你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里面有个句子写出了粽子的样子?请你用“ ”画出来。(请生读,反馈)
(1)学生读短语:出示图片,引导认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相机板贴短语和“样子”)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短语?请生读,指读,生生互评。提醒:“的”要轻短,颜色可以读响亮。齐读。
(2)对比学习,体会叠词的妙用:
①老师从这些短语里偷走了三个字。请你读一读,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预设:你发现“青”字用了两遍,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是啊,青青的说明颜色很青很青,白白的说明颜色?红红的说明?看来,一个字用两遍可以让颜色更鲜艳呢。读起来更有韵味,还流露出了作者对它们的的喜爱之情。学生朗读体验。
②拓展练习叠词:如果老师想说明这片落叶很黄很黄,我可以怎么说?黄黄的落叶。很嫩很嫩的小草就是(嫩嫩的小草)
(3)听老师范读长句子:现在这些短语又回到了长长的句子中,长句子不好读,小小魔棒来帮忙,听听老师怎么读。谁听出来了老师在哪儿稍稍停顿了。
(4)学方法:你发现了吗,小小魔法棒就像小士兵一样,站在“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左右两边站岗呢!原来划分停顿有个小妙招,找到短语,在前后停一停。谁想读一读?指生读,齐读。
(5)随文识字“间”:什么叫做“中间”啊,看老师就站在这两个同学的——中间,是啊,“间”是个会意字,它的本义就是指门缝,怪不得它的偏旁是——门字框,从门缝中看日出就是“间”,这个“日”也在门字框的——中间。
(6)总结作者写粽子的顺序:读着读着,我们知道,粽子的外面是用( ),里面裹着( ),中间有( )。你看,作者先写粽子的——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写——中间,这样写——由外及里(板贴),非常清楚。
(7)同伴互学,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过渡: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我们自己做的手工粽子,当一当粽子代言人,学着作者的样子和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粽子吧。
全班交流展示:哪位粽子代言人想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粽子。
2.学习第二句
(1)情境导入:你介绍的可真清楚,外婆包的粽子也在你们的介绍声中煮熟啦!
(2)理解“一股清香”:看,老师一掀开锅盖,你闻到了什么?清香是从哪来的呢?预设:箬竹叶本身有一股清香,糯米和枣还有甜香。
(3)读好长句子:谁能读一读这句话,用你的朗读让更多人闻到这股清香?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小魔棒停在哪儿?哇,你已经准确找到了短语左右两边站岗的小士兵,可真厉害!谁还想读一读?
(4)齐读:确实真香啊!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写了粽子的——香气。(板书:香气)
3.读好第三句
①指名读:闻着粽香,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尝尝呢,哪只小馋猫想来读一读第三句话?
②带着理解,自己读长句子:想象一下自己“剥开粽叶”的样子,是用力撕开还是慢慢地去剥,还有什么东西是要剥开的。
“咬一口粽子”是大口咬还是小口轻轻地咬,“真是又黏又甜”的感觉是大声夸出来了还是微微点头称赞。用你的朗读和动作告诉我这粽子味道怎么样。
③理解“又黏又甜”:还有什么吃起来是又黏又甜的?(青团、汤圆)(板书:味道)
④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粽子的滋味来。
5.齐读第三自然段:外婆包的粽子样子好看、香气好闻又味道好吃,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夸一夸吧!
五、我向外婆展收获——书写指导
情境过渡:吃了外婆的粽子,接下来该我们向外婆展示书写本领了,快看看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吧。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午”“节”“叶”和“米”,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节”和“米”,重点指导。“节”的横折钩横长折短,不要和竖画贴起来。呈倒三角形。“米”字撇捺舒展,呈正三角形。
关注“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重露竖”。总结竖的书写规律:字的最后一笔是竖画,通常为“悬针竖”,如果竖画不是末笔则为“垂露竖”。
4.学生练写。
5.展示、反馈、讲评、修改。
6.总结:小朋友,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星级作业】(自选)
熟读课文。
熟读课文,尝试背诵一、二自然段。
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板书设计】(共19张PPT)
端午节
duān
jié
duān
偏旁:立字旁
端
粽
zòng
偏旁:米字旁
米
粽
10
端午粽
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端午节 中间 十分 纪念
总会 粽 子 带回去 糯米
红豆 鲜肉 知道 据说
duān
jié
zònɡ
zi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zhī
jù
niàn
dài
一到端午节 一掀开锅盖
一颗红红的枣 一股清香
一锅粽子 一口粽子 一小篮粽子
yí
yì
yì
yì
yì
yì
yì
zǎo
xiān ɡuō ɡài
ɡuō
yí dào duān wǔ jié wài pó zǒnɡ huì zhǔ hǎo
yì ɡuō zònɡ zi pàn zhe wǒ men huí qù
一到端午节,外婆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总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yǎo yì kǒu zònɡ zi zhēn shì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wài
zònɡ zi jiù piāo chū yì ɡǔ qīnɡ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pó yì 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xiānɡ lái
bāo kāi zònɡ
yòu nián yòu tián
粽子是 用 青 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 着 白白的 糯 米,中 间 有一颗 红 红 的 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 的粽子就 飘出一股 清 香 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口 粽 子,真 是又 黏 又 甜。
粽子长什么样?用“ ”画出句子。
箬竹叶
糯米
枣
青青
白白
红红
的
的
的
青的箬竹叶 白的糯米 红的枣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黄黄的落叶
嫩嫩的小草
粽子是用 包的, 裹着 , 有一颗 。
中间
里面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yè yǎo yì kǒu zònɡ zi zhēn shì
wài
zònɡ zi jiù piāo chū yì ɡǔ qīnɡ
pó yì 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xiānɡ lái
bāo kāi zònɡ
yòu nián yòu tián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 的粽子就 飘出一股 清
香 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口 粽 子,真 是又 黏 又 甜。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间
jiān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由外及里
外面
里面
中间
样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yè yǎo yì kǒu zònɡ zi zhēn shì
wài
zònɡ zi jiù piāo chū yì ɡǔ qīnɡ xiānɡ lái
pó yì 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bāo kāi zònɡ
yòu nián yòu tián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 飘出 一股 清 香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口 粽 子,真 是又 黏 又 甜。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香气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yè yǎo yì kǒu zònɡ zi zhēn shì
wài
zònɡ zi jiù piāo chū yì ɡǔ qīnɡ xiānɡ lái
pó yì 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bāo kāi zònɡ
yòu nián yòu tián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 飘出 一股 清 香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口 粽 子,真 是又 黏 又 甜 。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
▲
味道
zònɡ zi shì 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 yǎo yì kǒu zònɡ zi zhēn shì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wài
zònɡ zi jiù piāo chū yì ɡǔ qīnɡ
yè bāo de lǐ miàn ɡuǒ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pó yì xiān kāi ɡuō ɡài zhǔ shú de
xiānɡ lái
bāo kāi zònɡ
yòu nián yòu tián
粽子是 用 青 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 着 白白的 糯 米,中 间 有一颗 红 红 的 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 的粽子就 飘出一股 清 香 来。剥 开 粽 叶,咬 一口 粽 子,真 是又 黏 又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