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题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本诗中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描写了大海的静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载,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作用?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选取暮春时节漂泊不定的“杨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规啼鸣”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寓情于景。
B.甲诗想象奇特,乙诗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都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C.甲、乙两诗都提到了友人。甲诗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乙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乙诗中五个地名连用,造成时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9.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为什么要将“愁心”托付给“明月”?
10.请比较一下,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与乙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所写的景和表达的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1.【甲】诗中作者抓住眼前的山、水、树、草等自然景物来表明是“①______”中所见,诗中形容水波荡漾的词是“②______”,【乙】诗中“秋风”“马蹄声”从③______角度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12.【甲】【乙】两诗读来意境开阔,意气风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3.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1.景语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下的乌鸦;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
情语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思乡愁绪。
4.B 5.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6.本句写景,渲染出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氛围,为下文抒作者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悲哀与同情做铺垫。 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此处的明月,已是诗人的化身,一直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到贬谪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同情和思念
8.D 9.因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同时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同情。“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诗人借月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11. 观 澹澹 听觉 12.甲诗中“日月”“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勾勒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抒发诗人一统中原的宏大抱负;乙诗中“犹嫌束”“不解平”两句,运用拟人(对偶),虽是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3.停留,停宿 14.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异:甲诗只写了思乡之情,而乙诗还有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