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8.1《数据的收集》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数据的收集
(二)内容解析
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与经济学素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的统计学知识虽然只是启蒙阶段,但是其对学生的相关素养的培养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本节课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据是如何收集和处理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如何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理念,能够更深刻地体现如何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数学的学习与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简单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2.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通过简单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3.通过具体活动,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会如何收集数据.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读取三种统计图获取信息,完成后面练习,能够完成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经历统计的各个环节,揭示出统计活动的步骤.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小学时,学生已经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当时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统计过程的理解比较单一,同时他们对于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则是充满好奇,本节课则重点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活动,从而揭示统计活动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个体活动、师生活动) 欣赏《大数据时代》短视频,引出数据分析师工作是全球最热门的专业,你想将来成为数据分析师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吗?引出课题《数据的收集》 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要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活动2收集数据 我思考(10分)(个体活动、师生互动) 问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带水杯了 这个数据是怎么获取的?生答:观察;问题2:你知道这些水杯的价格是多少吗 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取?生答:调查;问题3:老师也带了一个水杯,但是我忘了它能装多少水了,你能帮帮我吗 生答:测量、实验;问题4: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又是多少呢 这组数组又该如何获得呢?生答: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 总结归纳: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直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间接方法)教师简单介绍互联网查询方法,利用百度搜出中国水资源现状,及时进行节约用水的德育教育.强调水资源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顺利成章引出下一环节. 通过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收集数据的方法,为开展调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通过阅读中国水资源现状这一资料,引导学生要节约用水.
活动3整理数据 我分析(8分) (小组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3整理数据 我分析(8分) (小组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出示课件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行了调查.请同学们具体看下面的内容:问题1:小颖想了解她所在的城市的情况,于是她查找资料,得到了下面的统计图:(1)小颖想调查什么情况?(2)小颖是怎样获取上述数据的呢?(3)小颖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问题2:小明同学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意识,于是他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到社区里随机调查了40人,他将部分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图. 小明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年龄: 岁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带领学生明确:问题1选C,问题2选A均表示被调查者具有节水意识.小明绘制的统计图: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问题:(1)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解:30岁以下6人,30至45岁24人,45岁以上10人(2)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在这个问题中,是否只关注每个选项的人数呢 强调这里要关注每个选项人数占各年龄段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问题1 问题230岁以下: 1÷6≈16.7% 2÷6≈33.3%30岁-45岁: 10÷24≈41.7% 10÷24≈41.7%45岁以上: 8÷10=80% 9÷10=90%因此,一般认为,45岁以上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和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数据的收集,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通过本题让学生感受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要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通过不同的统计图表示,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小学学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和纠错.总结提高学生数据的收集的认知.
活动4统计活动 我经历(13分) (小组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小组活动: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 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调查结果,填入下面的统计表:问题1的调查结果选项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人数问题2的调查结果选项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人数问问题1: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组内同学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得怎么样?小组展示后,汇总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利用几何画板现场制作动态扇形统计图交流全班同学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得怎么样?思考:对于节约用水方面,我们可以怎么做?议一议:回顾刚才的统计过程,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小组讨论后、展示微课总结 让学生经历、从事一个简单的统计过程,为后面明晰统计过程做好铺垫.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班级同学对节水意识问题的统计数据,让学生体会数据的整理、分析,让学生体会数据会说话,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总结统计活动需要经历的过程.
活动5解决问题 我应用(3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收集下列数据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校停车地方自行车的数量;②我们班学生的身高;③我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门学科;④抛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国徽朝上的次数;⑤历年来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2.有人针对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图:(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人数百分比是多少?面对以上调查结果,你有什么结论?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遵循“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体现“人人数学”的教学理念.再一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讲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6 感悟收获 我发言(3分)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本节课的感悟与收获教师总结:我们不仅学习了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掌握了从事一个简单统计活动的经验,还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策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活动7 课外延伸,我实践(1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必做题:就“母亲节你给妈妈送礼物了吗 ”这一问题调查全班同学,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你的统计结果,并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选做题:参考课本P91读一读,针对“妈妈们最喜爱哪一类礼物 ”这一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 必做题、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目标检测设计
1、把过期的药品随意丢弃,会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如何处理过期药品,有关机构随机对若干家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其中对过期药品处理不正确的家庭达到( ).
A.75% B.82% C.22% D.78%
设计意图:考查的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
2.某校公布了该校反映各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的统计图,则达标的人数一共是__________人.
设计意图: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3.请把左边要获取数据的事件与右边获取数据的途径用线连接。
①美琪同学想查询去年东营市各普高的录取分数线;
②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③美雪同学想了解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
④一定量的水在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⑤学校篮球场上篮球架的数量。
设计意图:考查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就“你最喜欢的学科 ”这一问题调查全班同学,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你的统计结果,并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一般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15365
13270
4540
1048
698
测量
实验
问卷调查
观察
查阅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