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环流(二)
设定 学习目标 准备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城市热力环流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区和绿化带等。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图,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解释热力环流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生活实践理解热力环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地观测海陆风(湖陆风)等热力环流现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内容提示)】: 掌握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核心问题】: 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实践观察,对自然界的地理事物认识较抽象,肤浅。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对本节内容讨论探究,并进行交流讨论,得出小组结论。 3.展示、评价法:每小组的一名学生代表把本小组分的问题的答案展示在黑板相应的位置,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进行相应的拓展。 5.练习法: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习题巩固训练。
【教学目标】: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城市风和海陆风的形成。 2.根据热力环流知识,能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引入:相传有座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则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县太爷感到很茫然,此案“元芳,你怎么看?” 转承:两位老汉都能够闻到对方的味道,其实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导致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空气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再看看能不能成功破案。
规划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学生上黑板作出下图中等压面和近地面和高空的气流运动。 【常见的热力环流】 承转:热力环流这个词我们可能是第一次听到,但其实,我们很早之前就开始和它打交道了 1、海陆风 探究一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画出白天和夜间的海陆风,并说明理由。
2、影视片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怎么站才能拍的最美?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回忆物理知识“比热容”来分析海陆风。 (1)学生表述 (2)教师补充说明(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 思考:“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在宁静的夜晚,海边的沙滩和海水哪个温度高? 试着判断歌词中风向是否正确? 2、山谷风 探究二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画出白天和夜间的山谷风,并说明理由。
2.《巴山夜雨》—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为什么多夜雨? 学生活动: (1)在图中分别画出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由于山坡增温快降温快,导致山坡温度与山谷温度出现差异,且白天和黑夜的差别正好相反,形成了夜晚大气由山坡流向山谷的山风,白天大气由山谷流向山坡的谷风。 (2)巴山为什么多夜雨? 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请你断案 回顾课堂导入,解决问题 承转:通过介绍“热岛效应”的相关原理,让学生分析总结城市风的形成过程。(从自然到人为) 3、城市风 探究三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市风,并说明理由。 2.城市规划者在城市布局的时候,一般把工厂、绿化带布局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的环流。 学生活动: (1)探究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市以及周边地区有何影响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热岛环流的影响: ①对城市污染物的影响: 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但若郊区也有建有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染气体随环流流回城市,加大城市的污染。 ②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热岛环流城市与郊区有空气的交换,若交换较为强烈,会使城市的气温发生较大的变化。(如:若郊区环境较好,带来的风可缓解城市的高温) (2)如何减轻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3.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 4.合理布局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以及与郊区之间的距离,达到利用郊区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教师总结: 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