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三单元 (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1-9题 3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我对他很ɡōnɡ jìnɡ( )。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 )地在一旁答礼。
(3)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ɡ( )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瘫痪(huàn) 撒谎(sā) 菜畦(qí) 倏忽(shōu)
B.祷告(dāo) 伤疤(bā) 栖息(qī) 竦峙(sǒng)
C.花瓣(bàn) 攲斜(qī) 磕头(kē) 肥硕(shuò)
D.憔悴(suì) 柳絮(xù) 争执(zhí) 吝啬(lìn)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
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D.小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他却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家长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去年,这里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为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奎文分局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而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
6.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C.《论语》——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
D.《江南逢李龟年》——《杜诗详注》(卷二十三)——杜甫——唐朝
8.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 , 。
(4)《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9.综合性学习。(6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两大媒体微博倡议:愿更多的人拿起书本,细细品读,感受书香的宁静。
让我们为自己、为孩子、为亲朋,送上一本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以心灵的名义,我们读书吧!
阅读上面的倡议书,回答问题。
(1)请你拟一条微博,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不少于20字。(3分)
答: 。
(2)如果响应号召送书与人,你准备给谁送书?送何书?简述理由。(不少于30字)。(3分)
答: 。
第二部分
(10-20题 36分)
(一)名著阅读。(共4分)
10. 名著阅读。(共4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得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三:活无常
图一 图二 图三
选择 ,篇名为《 》。(2分)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答: 。
(二)(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6分)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12.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 。
(三)(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对比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
14.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15.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4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从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暗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A)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欢乐的鸟鸣声;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须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的,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须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的。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冷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着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在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B)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C)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的。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6.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4分)
(1)(A)句中,“绽”字能否换成“开”字?为什么?
答: 。
(2)(B)句、(C)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 。
17.“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答: 。
18.请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3分)
答: 。
19.“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4分)
答: 。
第三部分
20. 写作。(50分)
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三单元 (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1-9题 3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我对他很ɡōnɡ jìnɡ( )。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 )地在一旁答礼。
(3)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ɡ( )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答案】恭敬 和蔼 截然不同 花团锦簇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要求考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词义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对课文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一定要熟记,此外,还要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等,解答时,要结合词义和语言环境准确书写,不写错字、别字。解答此题时,注意 “蔼”“簇”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瘫痪(huàn) 撒谎(sā) 菜畦(qí) 倏忽(shōu)
B.祷告(dāo) 伤疤(bā) 栖息(qī) 竦峙(sǒng)
C.花瓣(bàn) 攲斜(qī) 磕头(kē) 肥硕(shuò)
D.憔悴(suì) 柳絮(xù) 争执(zhí) 吝啬(lìn)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A.“倏”应读“shū”;B.“祷”应读“dǎo”;D.“碎”应读“cuì”。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
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D.小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他却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家长喜出望外。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A.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使用正确;
B.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使用正确;
C.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不合语境。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去年,这里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为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奎文分局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C.D没有语病;B.有语病。B.词语累赘。“大约”与“左右”重复,删除其中一个即可。故选B。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而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A.B.D使用正确;C.有误。C.《四书》改为“四书”,因为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故选C。
6.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二是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如“青芜如毯”对应③“诗是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①“诗是千缕缤纷……”;“花叶相辉”对应④“诗是红叶清风……”。所以选B。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C.《论语》——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
D.《江南逢李龟年》——《杜诗详注》(卷二十三)——杜甫——唐朝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表述。A.B.D正确;C.有误。C.孔子所处的朝代是春秋时期,不是战国。故选C。
8.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 , 。
(4)《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答案】(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注意“逢、羌、峰、罔、殆”等字的写法。
9.综合性学习。(6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两大媒体微博倡议:愿更多的人拿起书本,细细品读,感受书香的宁静。
让我们为自己、为孩子、为亲朋,送上一本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以心灵的名义,我们读书吧!
阅读上面的倡议书,回答问题。
(1)请你拟一条微博,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不少于20字。(3分)
答: 。
【答案】示例一:阅读能在我们苦恼时,为我们排难解忧;在我们疲惫时,令我们精神振奋。
示例二:谁在读书,读哪些书,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所写“微博的主题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因为是微博,所以篇幅不宜过长,观点突出,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不出现病句和错字即可。如:阅读,是国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能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2)如果响应号召送书与人,你准备给谁送书?送何书?简述理由。(不少于30字)。(3分)
答: 。
【答案】提示:无论给谁送书,送什么书,送书的理由要恰当,字数符合要求。
示例:我想送给我的弟弟一本书,送给他一本《一千零一夜》,我认为他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快乐。
【解析】开放型题目,答案不唯一,只需选择一位送书人,然后陈述给他送书的理由即可。如:我想送给我的弟弟一本书,送给他一本《一千零一夜》,我认为他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快乐。
第二部分
(10-20题 36分)
(一)名著阅读。(共4分)
10. 名著阅读。(共4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得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三:活无常
图一 图二 图三
选择 ,篇名为《 》。(2分)
【答案】图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二 《五猖会》;图三 《无常》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阅读。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文学名著阅读考试题,解答此题,需要考生从《朝花夕拾》中对号入座,先回答选哪一幅图,然后再写出篇名。仔细观察三幅插图,与《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类比联想即可回答。最简单的是《捕鸟》这幅图画,来源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外两幅中一个来自《五猖会》一文的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另一个来自《无常》。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答: 。
【答案】“温馨的回忆”示例: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③《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的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日。
“理性的批判”示例: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③《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学生对图片内容的解读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对于温馨的回忆,可从快乐的角度分析。如①这是在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进行“捕鸟”的欢快画面;对于理性的批判,可从扼杀孩子天性,强迫孩子学习等进行分析。对于理性的批判,可以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如②中,结合文中“‘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进行分析。
(二)(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6分)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A.C.D表述正确;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
12.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 。
【答案】“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三)(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对比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
【答案】A
【解析】“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贵:珍贵;
故选A。
14.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
15.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①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一同快乐。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4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从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暗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A)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欢乐的鸟鸣声;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须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的,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须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的。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冷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着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在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B)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C)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的。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6.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4分)
(1)(A)句中,“绽”字能否换成“开”字?为什么?
答: 。
【答案】不能。因为“绽”字更能表现出花朵冲破迷雾,迎接春天的生机和努力向上的精神,更富有动态美。而“开”字显得平淡无奇,缺少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换,然后明确该词语本身的含义,最后结合语境发表自己的观点。(A)句在文章的第一段,由“沉闷”“漫不经心”“冷冽透骨的空气”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并没有什么喜悦之感,反而给人一种懒散之意,但是当看到那朵迎春花时就转变了心情,“绽”有一种动态之感,表现了迎春花不畏严寒,冲破寒冷的伟大精神,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也让人的精神随之振奋,而“开”显的平淡无奇,体现不出它迎寒而开的积极向上之感,因此不能换。
(2)(B)句、(C)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 。
【答案】(B)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层层铺叙,加强语气,强调了作者深切的感动。(C)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花朵为了开放所经历的考验,更突出其拼搏精神的可贵,为表现文章中心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由(B)句中“那声”“那双”“那盏”三个词语可知,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更加真切;(C)句中由“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可知,作者在这里把“第一朵鲜花”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朵花在开放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和困苦,体现了它敢于拼搏,努力向上的高贵品质,为文中表达主题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答: 。
【答案】花开的精神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使“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该句话出现在文中第4段,从该段“阴冷的寒流”“不断的风雪”“瑟瑟颤抖”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天气的寒冷,也没有想到花儿会开放,因此该句表达了花儿不畏严寒,依旧如期开放的伟大精神,同时作者也被它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内心也为之受到了震撼,正是看到了一朵花都有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从而激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请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3分)
答: 。
【答案】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掌握和理解。寻找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首先要寻找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的句子,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本文通过描写在严寒中依旧如期而至的迎春花,体现了它不惧严寒,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引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人生也应该像这朵迎春花一样就是经历了严寒和困苦,依旧要积极乐观,努力绽放,正如俗语所说“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美丽辉煌的背后一定有很多的艰辛和磨难。由此可知能体现该文主旨的句子就是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19.“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4分)
答: 。
【答案】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洛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4段和第7段是作者回想的内容,第4段中主要描述了春天来临时那阴冷,严寒的天气,来赞美花朵坚强,不畏严寒的勇气,由此体会到“在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第7段中回想了去年夏天去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想到了“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第三部分
20. 写作。(50分)
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解析】
作文标题“收获”。“收获”释义:收取成熟的农产品(动词),如“收获季节”。比喻获得成果或得到的战果(名词)。如“一次很有收获的访问”。“学习收获”。参考主题:(一)哲学(思辨)角度:耕耘(播种)与收获、给予(付出)与获得、心灵(思想)与收获、行动与收获、理想与收获、个体(群体)与收获、自我(他人)与收获……(二)文化(审美)角度:要有“收获”就要“坚守”“意志”“信念”“开拓”“奉献”“奋发图强”;就要感恩、传承、奉献、关怀、托付、美德、平等交流、个人修为……(三)社会(交往)角度:“收获”就是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以至实现“中国梦”中发挥作用,……要“收获”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存姿态、坦诚交流,就要有目标追求,就要有实干精神、服务精神,就要进行底层实践……(四)人生(个人)角度:要有“收获”就要思考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以努力进取去实现个体价值……观点可以是:收获是一种心态;收获是一种体味;收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写作文,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可以运用的材料很多,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得到收获,一个故事、一句话,甚至是一只小鸟、一条小溪、一片树叶,沧海桑田、滴水穿石等等,都可以给予我们生活的启发,让我们有所收获。
【点拨】
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答案】【例文】
收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错的,只有春天辛辛苦苦地劳作,才会有秋天数之不尽地丰收。
人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地世界里,每天都在不断地付出,都在不断地收获。
当你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处处充满了温情,望着朋友忧愁的脸,你会用尽全身的力气,付出所有的代价去为朋友添上一个笑脸,缀上一朵花儿,为此,你收获了快乐;看着朋友微笑的脸,你会全身心投入到朋友的幸福中,与朋友一同分享幸福的时光,为此,你收获了幸福。
当你走进大自然,与山山水水共度一刻的时候,你会觉得这里的空气如此清新,这里的鱼虫鸟兽如此的和蔼。望着潺潺的流水,鱼儿的自由自在,望着晴朗的天空,鸟儿的无忧无虑,望着茂密的树林,小鹿的欢快洒脱,你不免陷入了沉思,想和它们一样不受拘束。为此,你收获了潇洒。
当你坐在教室里,与同学们一起用悦耳的中国话朗读着课文的时候,你会觉得,其实,中国话是世界上最美、最动听的语言,你会付出自己全部的情感投入其中,去体会中国语言的美,为此,你收获了骄傲、自豪……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你付出过,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好像春天播种,秋天结果一样……
【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排比段形式构思全文,大胆新颖、有独创性、有气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收获
春华秋实。秋天,果实压满枝条,万紫千红的丰收季节。
今天,姥姥打来电话说:“果实都熟了,让我们来。”我答应了。在路上我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好像被一场场秋雨洗刷得一尘不染。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地漂浮着,真是秋高气爽。
五彩斑斓的田野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绽开笑脸的棉花洁白似雪,金黄的沉甸甸的谷穗频频点头,艳红似火的高粱颗粒饱满……
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那黄黄的稻穗粒粒饱满,迎着秋风笑弯了腰,蹈海中掀起“哗哗”的滔浪。你听,打稻机声﹑大人们的笑声汇成一片,组成了一曲《丰收交响曲》。
在这稻海中,最醒目的是嵌在稻浪里的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把大地装扮得分外绚丽。走近才看清楚原来是碧绿的甘蔗田。这些甘蔗粗壮高大,叶子在秋风的抚摸下发出“沙沙”的吵闹声,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向秋风报喜:“我最粗,我最大,我最高。”
到了姥姥家,姥姥带我来到了田地里。我看见地里的玉米已经熟了,金灿灿的棒子争先恐后地在朝我微笑呢?我们把掰下来的玉米运到姥姥家,我和姥姥的任务是剥玉米。姥姥对我说:“你先看我怎么做。”只见姥姥拿了一个玉米,把玉米的皮剥下来再用左手把后面的攥紧,右手握住玉米用里一掰,玉米就剥出来了。姥姥问我:“会了吗?”“会了。”我就和姥姥一起剥起了玉米。
下午,我来到了瓜地。看到这片不起眼的绿地,我怎么也想不出,这地底下竟长着味道鲜美的地瓜。我蹲在地上,两手抓起几根瓜秧,紧紧握住,心想一定能拔出个大地瓜。边想边用力拔,可是手拔疼了,瓜秧却一动不动。“姜晨,你在干什么呢?”原来是琪琪来了,我们俩一起拽住瓜秧一把。这时,只听“啪”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原来是瓜秧断了。地瓜没有拔出来,还差点摔了个大跟头,看来拔不行,还要挖。
我们重新找到一颗又大又粗的瓜秧,先把叶子扒开,再用手使劲挖根部的土。不一会,只见一个地瓜的小脑袋露出里了,我接着挖,只见地瓜又露出了一些,我心想这回可成功了。我们想快点看看这个地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使劲往上一拔,结果地瓜成了两半。我后悔得直想哭。
我又重新换了个地方。这时,我想起了姥姥家种的南瓜了,叶子枯黄的大南瓜才会成熟。于是我选了一棵叶子已经枯黄的地瓜秧使劲用手挖起来。细沙子磨得我手疼,我还坚持挖,直到整个大地瓜完全显露出来,我才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好大的一个瓜呀!”琪琪叫道。我抱着这个“地瓜爷爷”高兴的不得了。
啊!多么美好的季节,多么可喜的收获。这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到农田收获果实的情景,内容比较真实丰富,字里行间中透露着劳动的乐趣。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很细致,文章来源于生活,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