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用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学习与运用(一) 书 法 常 识

文档属性

名称 通 用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学习与运用(一) 书 法 常 识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17 2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书 法 常 识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基本的书法常识,如执笔、坐姿、读贴、临贴等。
重难点:执笔与临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书法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出特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三张书法作品,《兰亭序》、《自书告身》、《九成宫》。简单介绍后引人今天的书法课。
2、 教学内容:书法常识、永字八法、初学技法、作品展示
1、什么是书法?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作书,上古以刀刻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说文》曰:“法,刑也,平之于水......”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 唐太宗讲自己欣赏王羲之书法的体会: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宋苏子美说 :窗明几净,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也。现代书家沈尹默说,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3、许慎于《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在汉字中“文”和“字”是不同的概念,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六书中“象形、指事,文也;会意、形声、转注,字也。” 字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这样一个过程。
4、文房五宝
今人学习书法,除了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之外,另加一宝,就是前人传下来的精品法帖,此宝有如人师,为后世学书者指明方向和高度。至于选何种字帖,则据个人喜好和水平高低而定。
1、好毛笔的标准,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2、根据所写字的大小,笔有大、中、小号之分。
3、根据所写书体或字体的不同,可选狼毫、兼毫、羊毫等不同材质的笔。
5、现在多用成品墨,免去磨墨之繁。实则不然,无论书或画,磨墨更佳。最常见墨有松烟墨和油烟墨,多者不论。
6、练字可用毛边纸、旧报纸皆可,出作品须用宣纸。
7、 使用砚台,宜用清水磨墨,用力均匀,不急不慢;砚用毕清洗干净,不可长时间储墨。
8、法帖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9、执笔
五字执笔法包含 擫、押、钩、格、抵五种指法。
①擫(yè):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大指的作用。擫即指按之意。以大指骨上节出力紧贴笔管内侧,略斜而仰。如吹笛时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②押:执笔指法之一,亦作压,指“五字执笔法”中食指的作用。押有约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节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的外侧,位置和大指内外相当,和大指相对地配合一起,约束住笔管。
③钩: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再以中指的第一、第二两个指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的外侧。
④格: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无名指的作用。格有挡住之意。无名指用指甲肉之际紧贴笔管,用力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此动作亦称“揭”,揭有挡住和往外推之意。
⑤抵: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小指的作用。抵有托着之意。小指衬托于无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挡住中指的“钩”。
10、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11、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2、初学技法
1、初学书者,可从横竖线条入手,按照横竖的运笔方法多加练习,也可作日课练习。
2、描红
3、筋骨法
4、临摹(可对临和背临)
13、书作展示
正 清 和
正者,儒家之精髓也,孔子在论语中多有论述,
如“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行。”
清者,道家尚也,清净无为是其核心。
和者,佛家之根本也,“和尚”即“尚和”也
14、结束语
  书法是表现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的艺术,它还可以表现社会与大自然蕴含的美的规律。正如西方人以音乐为重要艺术修养一样,中国人是以书法为重要艺术修养的。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书法表现美,蕴含一切美学特征,正所谓“备万物之情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闲暇之余,端坐窗前,铺纸磨墨,信手执笔,品味书法之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