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层林尽染(rǎn) B.果实累累(lěi) C.忐忑不安(tǎn tè )
2.考试的时候,如果你遇到了不理解的词,你认为用( )方法最合适。
A.查字典 B.联系上下文 C.问老师 D.查手机
3.江上秋风动客情。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客人的感情。 B.客人的情绪。 C.旅客思乡之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C.秋天的田野是一座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D.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5.关于理解词语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上网搜索,不需要查字典。
B.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如“饥肠辘辘”一词,一天没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就是“饥肠辘辘”。
D.有时可在句中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来理解词语意思。如“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一句,通过“并不规则”可以推断“凌乱”的意思是“不整齐;没有秩序”。
6.对《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理解正确的是( )
A.远远地看到寒山上的石径很倾斜,白云那边好像有人家。
B.远远地走到寒山脚下,石头小路很弯曲,山顶有白云的地方看到了人家。
C.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钥匙 一( )大门 一( )颜料
一( )邮票 一( )秋雨 一( )歌曲
8.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9.读下面的九宫格,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句诗吗?试着写出来。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在读到“知有儿童挑促织”时,我不知道“挑”字怎么读,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来查这个字。根据释义,如右图,“挑”在本句中应读,在下列词语中分别读:
挑动( ) 挑毛病( ) 挑起帘子( )
11.学完《秋天的雨》这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毛毛虫:跟着课文,我听到了:_______的唰唰声;________的蛐蛐声;大雁的_______,丰收的_________。
小豆子:跟着课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我听到了黄叶与大树________的话音,我听到了蟋蟀与阳台_______的歌韵。
小蜜蜂:我听到了大雁撒下的______的叮咛,我听到了秋风送来的_______的歌吟,我仿佛还听到了__________……
小甲虫:秋的声音,在________。秋天的声音,在_______。
1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①啊!多么晴朗的天空。( ) ②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我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凌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我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 理解:“熨帖”可以结合上文的“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的“平展”来理解,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语言运用。
(1)照样子,填入合适的ABB式词语。
秋天的雨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苹果香喷喷的,_________的稻田闪着耀眼的光芒,松柏穿上了_________的衣裳,农民伯伯都_________的!
(2)从苹果、葡萄、橘子中选择一种水果仿写句子。
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请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写你看到的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完成学习单。
(一)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二)
秋的声音,在每一( )叶子里,在每一( )小花上,在每一( )汗水里,在每一( )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阅读选段(一),完成练习。
14.片段主要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当成______来写,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和树叶落下的声音。
15.“道别”的近义词是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________。”
16.选段写了秋天里 、 这两种事物发出的声音。找出选段中表示声音的词语,画上“ ”。
17.仿照选段的句式,写一写你知道的秋天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____。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___。
阅读选段(二),完成练习。
1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19.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
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1)在每一片叶子里 ( ) (2)在每一朵小花上 ( )
(3)在每一滴汗水里 ( ) (4)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
20.对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秋天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21.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写一写。
秋的声音,在______________。
秋的声音,在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风是一个爱看树的孩子。你看,它成天在树丛里绕呀,转呀,翻动着一片又片树叶,沙沙有声地朗读着一页又一页的书页。
②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把桃树、束树、樱桃树、梨树、李树、栗子树,一叶又一叶,读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品尝那一页又一页的书页间,蕴藏的看不见却正在成长的甜美果子。
③风往前飞。经过马路时,没忘记把一整排的行道树,也快速地浏览了一回。车子急驶而过,扬起几粒尘土,跑进了风的眼睛里。风眨了眨眼,合上眼皮休息一下。再睁开眼,已经来到了爷等的庭院。
④庭院里的这些树,等风很久了。似乎是等了三个月,又或者是等了一年,也许已等待了像爷爷的年纪那么老、那么久远的时间。等到有些书页开始泛黄,有些树叶被虫子咬了破洞,终于等到风来看树了。这些树,一起开出最美丽、最香醇的花朵,来欢迎久违的风。
⑤风好想永远停留在这里啊。但是它仍然继续往前飞,飞,飞,因为它知道,前面的森林里,还有一整座宝库在等着它。
22.我会理解带点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联系题目,我猜想这里的“书页”应该是______。
(2)我不认识“醇”字,就查字典,先查部首,除去部首再查______画。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味道纯正浓厚;②酒精之类的物质。其中,“香醇"应该选第______种解释。
(3)“流连”是指( )
A.风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路边的树木。
B.风飞快地看了一下路边的树木。
(4)照样子。至少写出三种你理解词语的方法。
2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个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画出的句子有新鲜感。
24.哪句话概括了第②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呢?请你找出来,画上“ ”。
25.填空。
爱看树的风,成天在树丛里绕呀,转呀,它飞过了________的树、_______的树、_______的树。但它仍然继续往前飞,因为前面的森林里,还有一-整座宝库在等着它。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乐园。
请你回忆某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选择其中一件最有意思的事,用日记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C正确。
B.果实累累(lěi)——léi。
2.B
【详解】本题考查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了不理解的词,最合适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A.查字典,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用于积累时可以使用,故不合适。
B.最合适。
C.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都问老师,那么考试的性质就变了,环境也变了,故不合适。
D.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去学校的,故不合适。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意思是: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客情”指的是旅客思乡之情。选择C。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A.本句把“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本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本句把“秋天的田野”比作“一座辽阔透明的音乐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本句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如何理解词语。
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有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上网、联系上下文等。B、C、D正确。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所以理解正确的是C项。
7. 把 扇 盒 张 场 首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的运用。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根据平时积累完成。
示例:一把钥匙、一串钥匙等;
一扇大门、一排大门;
一盒颜料、一堆颜料;
一枚邮票、一盒邮票;
一场秋雨、一阵秋雨;
一首歌曲。
8. 夏 秋 春 冬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1)出自南宋杨万里的《小池》,全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2)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3)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全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4)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全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思是: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
9. 江上秋风动客情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仔细观察九宫格,组成诗句。
第一个:组成的诗句是“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舟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第二个:组成“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0. 部首 tiǎo tiāo tiǎo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不知道“挑”字怎么读,应该用部首查字法。
挑动:[tiǎo dòng] (动)蓄意惹起、发动。
挑毛病: tiāo máo bìng,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挑起帘子:tiǎo qǐ lián zi。
11. 大树 蟋蟀 叮咛 歌吟 道别 告别 暖暖 丰收 秋雨在水面跳舞的声音 每一个香甜的果实里 每一张丰收的笑脸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从原文“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 “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可知,跟着课文,我听到了:树叶的唰唰声; 蟋蟀的蛐蛐声;大雁的叮咛 ,丰收的歌吟。
跟着课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我听到了黄叶与大树道别,我听到了蟋蟀与阳台告别的歌韵。
从“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可知,秋的声音,在每一个香甜的果实里秋天的声音,在每一张丰收的笑脸里。
12. 明朗 增加 查字典 不整齐;没有秩序 联系上下文 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详解】考查词语理解。
(1)使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①晴朗,多用于形容天气清明的样子。与“阴雨”相对。近义词:明朗、光明。
②增添,添加;增多。近义词:填补、扩充、增加、推广、扩大、扩展、
(2)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所学进行理解即可。
可以通过反义词否定法。凌乱的反义词是平整,那么它的本义是不平整,杂乱。
可以通过查资料。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凌乱:杂乱。
(3)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词语。
结合上文“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平展”可知梧桐叶紧紧地、平整得贴在水泥道上,那么“熨帖”的意思是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13. 黄澄澄 油亮亮 乐呵呵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摇啊摇啊,摇来了秋天的香甜。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高粱,你看高粱举起火把,照亮了希望。
【详解】(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补充句子能力。
解答时根据句子语境,在横线上填入ABB形式的词语。
结合对词语的积累可知,句中的“稻田”可以用“黄澄澄”、“金灿灿”等词语形容;“松柏”可以用“绿油油”、“油亮亮”等词语形容;形容农民伯伯喜悦的心情可以用“笑眯眯”、“笑吟吟”等词语。
(2)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从苹果、葡萄、橘子中选择一种水果写一个句子。
示例: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像一颗颗玉石,晃啊晃啊,晃来了秋天的喜庆。
(3)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解答时按照课文中的句式,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写时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示例: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柚子,你看满树的大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4. 大树 黄叶 人 15. 告别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您 16.落叶 蟋蟀; 唰唰 曜曜 17. 秋风鼓起腮帮,“呼呼”是冬姑娘提前寄来的信件 小朋友吃着果子,“咔嚓”,是庆贺丰收的赞歌 18.片 朵 滴 颗 19. C A D B 20.C 21. 在每一个香甜的果实里。 在每一张丰收的笑脸里。
【解析】1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结合片段内容“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可知,片段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树、黄叶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风摇树枝的动作和树叶落下的声音。
15.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解答时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写出其近义词,再运用想象力写句子。
“道别”意思是离别;分手。其近义词有告别、话别等。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写一写黄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示例:妈妈,我舍不得您,我会想您的。
16.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能力。
解答时结合选文内容,从中找到关键信息作答。
结合选文内容“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可知,选段里写出了落叶、蟋蟀这两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分别是“唰唰”、“嚁嚁”,把这两个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即可。
17.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选段中的句式是“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按照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声音即可。
示例: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扇扇翅膀,“呼呼”,是和北方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石榴露出笑脸,“啪啪”,是对秋姑娘的问候。
18.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运用。
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很多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所以除了通过事物的判断需要还要让学生在平时大量积累,并加强记忆。
朗读选段(二)内容可知,“叶子”通常用“片”;“小花”通常用“朵”;“汗水”通常用“滴”;“谷粒”通常用“粒”。据此完成填空。
19.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解答时结合选段(一)内容完成作答。
(1)由诗句“在每一片叶子里”中的“叶子”可想象到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的画面。
故选:C。
(2)由诗句“在每一朵小花”中的“小花”可想象到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的画面。
故选:A。
(3)由诗句“在每一滴汗水里”中的“汗水”可想象到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的画面。
故选:D。
(4)由诗句“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中的“谷粒”可想象到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的画面。
故选:B。
20.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结合具体句子,从中细细分析、体会。
结合句子“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从句中的“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可知,秋天很短暂,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故选:C。
21.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根据选文“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句式,写一写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即可。
示例:秋的声音,在每一只大雁的翅膀里。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飘香的果园里。
22. 树叶 八 ① A 联系上下文 询问他人 结合生活实际 23.①风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②风眨了眨眼,合上眼皮休息一下。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想象成一个调皮可爱且爱看书的孩子,生动有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4.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 25. 果园里 马路边 庭院里
【解析】22.本题主要考查查字典以及词语的理解。
(1)联系题目的方法理解词语,从“仔细品尝那一页又一页的书页间,蕴藏的看不见却正在成长的甜美果子。”可知,“书页”的意思是树叶
(2)“醇”字的部首:酉,去部首再查8画。
“香醇"意思:香味醇厚。醇:味道纯正浓厚。
(3)从“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可知,“流连”是指风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路边的树木。
(4)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请教老师等。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积累。
如:风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你看,它成天在树丛里绕呀转呀,翻动着一片又一片的树叶,沙沙有声地朗读着一页又一页的书页。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当成人来写,这样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的特点。
24.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从“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把桃树、束树、樱桃树、梨树、李树、栗子树,一叶又一叶,读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品尝那一页又一页的书页间,蕴藏的看不见却正在成长的甜美果子。”可知,这段主要写风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路边的树木。因此,中心句为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
2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风往前飞。经过马路时,没忘记把一整排的行道树,也快速地浏览了一回。”"庭院里的这些树,等风很久了”可知,爱看树的风,成天在树丛里绕呀,转呀,它飞过了果园里的树、马路边的树、庭院里的树。但它仍然继续往前飞,因为前面的森林里,还有一-整座宝库在等着它。
26.例文:
放风筝
__月__日 星期__ 天气___
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满怀希望地跟着爸爸妈妈拿着风筝向人民公园走去。
哇!路上的人几乎都拿着风筝。看来大家都要体验―把放风筝的乐趣了。小朋友们拿的风筝也是各种各样。有飞机风筝、有蝴蝶风筝、还有龙头蜈蚣。
“到了,到了!”我大喊到。我看了看天空,天空中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各种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我赶忙拿出凤凰风筝,叫上爸爸,我让他双手托着风筝,我拿着线轴,随时准备放。妈妈在旁边给我俩拍照。
我和爸爸跑起来,爸爸把风筝往空中一抛,我飞快地向东跑去,只见风筝飞了起来。可是过了一分钟,突然没了风。我的风筝从空中一头栽了下来,好像在说:“笨蛋,没有了风,我能在空中停着吗?”可我并没有泄气,经过我和爸爸不懈地努力,我的风筝终于飞上了蓝天。
最后,我带着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以后,我还要常来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详解】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什么:日记;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篇日记。
日记的格式:
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
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作日记时的时间,天气,星期几或者再加上个心情!
然后:在第二行就可以开始写作正文了。
正文: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把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记录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