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白鹭》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白鹭不如朱鹭与苍鹭漂亮。
D.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体现在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
2.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把珍珠比作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把蓬松的球儿比作它的身子,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把白鹭比作诗、散文诗,突出了白鹭蕴含着的内在美。
C.“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站着时的样子说成是在望哨,写出了白鹭站着时的情景。
D.“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的“香飘十里”是夸张写法,写出了桂花的芳香。
3.下列关于制定班级公约进行小组讨论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提前准备好与班级建设有关的内容。
B.发言要控制时间。
C.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同时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D.对其他组员发言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共同意见。
4.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浇水 收获 食品 吩咐
B.天色 好处 榨油 爱幕
C.成熟 体面 桂花 台风
D.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5.下列不是描写桂花的诗句是( )
A.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D.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6.下列诗句不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项是( )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去,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画中的景色都不相同。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8.“开辟”有三种解释:①开拓扩展;②开创,创立;③打开通路。下面哪一句是运用“开辟”的第②种解释造句的?( )
A.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B.我们脚下原本是一片荒凉,没有我们的辛勤开辟,就不会有繁花似锦。
C.世界上还有广阔的未开辟的陆地。
D.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二、填空题
9.读拼音,写字词。
方àn( ) bō( )弄 táo( )气 yóu jì( )
地zhǐ( ) lí ( )米 破suì( ) bì jìng( )
10.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喙( ) 嗜( )
框( ) 匣( )
11.词语搭配填空。
( )的鸣叫 ( )的球 ( )地站
( )地写 ( )的绒毛 ( )的境界
12.感知内容
文章《珍珠鸟》按照_____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________的关系变化过程,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含蓄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内涵。
13.感知内容。
本文《桂花雨》作者回忆了儿时在家乡______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_____,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______、对__________的无比怀念。
14.感知内容。
这篇课文《花生》主要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_____的谈论,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说明人要做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5.摘抄词句。
(1)摘抄《白鹭》文中描写白鹭的精巧、和谐、匀称之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抄《白鹭》文中描写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画面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词语。
(1)我们_______(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了半亩荒地用来种花生,过了几个月居然__________________(取得成熟的农作物)了。
(2)我_______(神态没有变化,非常镇静)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_______(亲密地接近)的情意。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我能行。
画眉
①画眉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画眉”这个名字相传是我国古代绝世佳人西施给它取的,并且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②画眉的顶毛紧密而薄,头门宽而有棱角,眉额凸起,顶毛的麻花既细密又清晰。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
③该鸟为普通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子极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地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④画眉食性杂,但全年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蝗虫、蝽象、天社蛾、金龟甲等都是画眉最喜欢吃的。
⑤它不仅是重要的农林益鸟,而且鸣声悠扬婉转。由于画眉的叫声悦耳动听,又能仿效其他鸟类鸣叫,所以历来被民间视为笼养观赏鸟,并被誉为“鹛类之王”而驰名中外。
17.请你写出描写画眉头部特点的比喻句。
_______
18.画横线的句子是( )
A.中心句 B.过渡句 C.总起句
19.请你用小标题概括②③④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
20.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据说画眉的名字是古代美女貂蝉取的。( )
②画眉“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③画眉食性比较杂。( )
课内阅读。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shì)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kēng qiāng)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1.仔细阅读短文,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蓑毛 ( )的长喙 ( )的脚
22.“嗜好”的意思是“爱好和习惯”,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
23.仔细阅读第⑦自然段,思考:文中的“悠然”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短文中的“不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仔细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用“ ”画出其中描写白鹭的比喻句。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把白鹭比作 、 。
阅读检阅台。
26.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得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的食物,她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7.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28.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你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9.读文段,写一段话。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提示:第一句从整体上写珍珠鸟身体“小”的特点。第二句写小珍珠鸟各部分的特点:嘴和脚都是“红”的,毛是“灰蓝色的”,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第三句从整体上写小珍珠鸟样子的特点:“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由于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描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所以我们读了这段文字,一只可爱的小珍珠鸟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请学习这个方法,观察图片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C.结合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白鹭不如朱鹭与苍鹭漂亮”理解不正确。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求我们理解掌握所学课文。回顾所学可知,BCD三项说法正确。“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由此可知,A选项中“把珍珠比作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把蓬松的球儿比作它的身子”说法错误。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制定班级公约是五年级上册的一次口语交际。学生在这次口语交际中应该掌握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在关于制定班级公约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提前准备好与班级建设有关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同时,要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果自己有意见或想法,得等到其他人发言完毕后再提出,不能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对其他组员发言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共同意见汇总。故C选项错误。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书写和辨析,要注意平时对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辨析。
在本题中书写有误的是B项,爱幕——爱慕。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做好识记和理解。根据题中的选项,快速回忆古诗内容。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出自唐朝宋之问的《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可知,D选项是描写梅花而不是桂花。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诗词的识记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再进行分析。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于李白的《赠汪伦》,原文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所以相对来看C不对,诗文写的是对“舍弟”的想念,并非送别。
7.B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子很重要。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按照逻辑选项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
8.A
【详解】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A. 句中写的是叔叔开创或创立自己的事业,所以选②;
B. 句中指的是把荒地进一步整理,开拓扩展,变成繁花似锦的地方,所以选①;
C. 句中指的是打通航线,所以选①;
D. 句中指的是把原先的荒地进一步整理,开拓扩展成适宜种花生的土地,所以选①。
9. 案 拨 淘 邮寄 址 厘 碎 毕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案、拨、淘、邮、寄、碎、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huì shì kuàng xiá
【解析】略
11. 尖细 蓬松 神气十足 不动声色 细腻 美好
【解析】略
12. 时间 相依相伴 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才能建立起“信赖”
【解析】略
13. 摇落桂花 乐趣 家乡 童年生活
【解析】略
14. 对花生好处 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 有用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解析】略
15.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详解】考查学生摘抄课文关键语句能力。
解答时结合课文原文,按照题目提示,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结合课文原文,文中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通过排比句式直接展示出了白鹭的精巧、和谐、匀称之美。故把这句话工整地摘抄下来即可。
(2)结合课文原文,文中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以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充满生命力的白鹭相结合,描写出了钓鱼的白鹭站在清水田里的画面。故把这句话工整地摘抄下来即可。
16. 开辟 收获 不动声色 亲近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开辟: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在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2)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亲近:亲密;关系密切。
17.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 18.B 19.②头部外形特点;③生活习性;④食性特点 20. × √ √
【分析】17.本题考查了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结合内容理解,从“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可知,把“画眉的头形”比作“人戴了一顶鸭舌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18.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作用的理解。
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过渡句: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起句: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总领全文。
结合内容理解,从“它不仅是重要的农林益鸟,而且鸣声悠扬婉转”可知,这句话由上文写画眉是农林益鸟,转入下文写它的声音,是个过渡句。
19.本题考查了概括段意及拟小标题。结合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第②自然段介绍了画眉的头部外形特点。第③自然段介绍了画眉的生活习性。第④自然段介绍了画眉的食性特点。
20.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①有误,“画眉”这个名字相传是我国古代绝世佳人西施给它取的。
“1000米以下”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②正确。
从第④自然段“画眉食性杂”可知,④正确。
21. 雪白 铁色 青色 22.晴天的清晨,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23.指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时的姿态悠闲的样子 24.白鹭不会唱歌 25.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优美的歌 散文诗
【分析】21.本题主要考查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的能力。
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可知答案。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可知,白鹭的“嗜好”是晴天的清晨,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解释。
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可知,文中的“悠然”指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时的姿态悠闲的样子。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从“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可知,短文中的“不足”是指白鹭不会唱歌。
25.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两个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白鹭是一首诗、是一首歌。
26.D 27.B 28.肥肉、香蕉都是消化时间相对较慢的食物,总吃这些,不容易消化,时间久了,容易发胖,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应当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质中易消化的食物,如苹果、橘子、粥、牛奶、豆浆等。
【分析】26.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可知,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通过阅读文本可知:西瓜、苹果、橘子比较容易消化,发酵食品消化高达98%,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而猪肉牛肉不易消化,所以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文本中的信息可知,香蕉、牛肉消化时间较长,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类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猪油煎鸡蛋主要脂肪与蛋白质),只有牛奶消化时间较短,所以睡前喝牛奶比较合适。
28.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文本中的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结合“肥肉、香蕉”的消化时间及造成的后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29.大公鸡很漂亮。(整体)它长着大红的冠子,红红的羽毛,绿色的尾巴,金黄色的腿。(部分)它昂首挺胸,多么像一位威武的将军!(整体)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描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仿照这个方法,写一写图片中的小动物即可。结合图片可知,这是一只大公鸡。示例:有一只公鸡长得非常高大,它有着通红通红的冠子,全身都披着漂亮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尾巴上的羽毛更是五颜六色,格外耀眼。它昂首挺胸,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