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8 15: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对月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 ① 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 ② 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厖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适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
1.短文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多选题)
A.担忧的 B.悲哀的
C.困难的 D.得意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了哪两句诗?(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你觉得作者对月亮有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训练。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
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的“哗哗”声有如“ ① ”,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 ② ”了。
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缥缈,若有若无。
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4.短文的①②处,依次应填人的诗句是( )、(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小弦切切如私语 C.疑是银河落九天 D.大弦嘈嘈如急雨
5.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
6.用“ ”画出文中一处拟人句。
7.读句子,回答问题。
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1)“横”字可以改为“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几个句子写一写你想象中长江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的横线上摘抄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用一段话介绍庐山云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下第一潮(节选)
这里怎会有如此雄壮的水上奇观!
看一下地图,发现钱塘江入海口状如一只大喇叭,辽阔的杭州湾便是喇叭口。海潮从宽达一百多千米的杭州湾向西推进,进入钱塘江后,江面逐渐束窄,到达最窄处盐官镇时,江面只有2千米,加之河床突然抬升,滩高水浅,激流上冲,前浪奔不快,后浪追得猛,一浪压一浪,越压越厚,越冲越猛,最终形成横贯江面的潮墙!由于日、月的引力,农历的月半前后,潮头最为壮大。尤其是八月十八,地球距太阳、月亮最近,引力最大,潮头也就最高,有时竟高达三米开外。
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
看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线潮”,又见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又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渐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
潮涌奔至盐官西十多千米的老盐仓,江面被一条丁字形的大坝拦腰截断。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极为壮观。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
此景就是钱塘江“回头潮”。
10.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说明钱塘潮变化快的特点。( )
(2)选段只对“一线潮”一笔带过,主要写了“十字潮”和“回头潮”。( )
(3)“十字潮”由江南和江北的潮带交叉形成,潮来时山呼海啸,十分壮观。( )
(4)“回头潮”在老盐仓“丁字形”的大坝处形成,可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 )
11.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学过的课文及短文,用一段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十渡游趣
仲夏,朋友相邀游十渡。在城里住久了,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的快感。
下车后,我们舍弃了大路,挑选了一条半隐半现在庄稼地里的小径,弯弯绕绕地来到了十渡渡口。夕阳下的拒马河慷慨地撒出一片散金碎玉,对我们表示欢迎。
岸边山崖上刀斧痕犹存的崎岖小道,高低凸凹,虽没有“难于上青天”的险恶,却也有踏空了滚到拒马河洗澡的风险。狭窄处只能手扶岩石贴壁而行。当“东坡草堂”几个红漆大字赫然出现在前方岩壁时,一座镶嵌在岩崖间的石砌茅草屋同时跃进眼底。草屋被几级石梯托得高高的,屋下俯瞰着一弯河水,屋前顺山势辟出了一片空地,算是院落吧!右侧有一小小的蘑菇形的凉亭,内设石桌石凳,①亭顶褐黄色的茅草像流苏般向下垂着,把现实和童话串成了一体。草屋的构思者最精彩的一笔,是设在院落边沿的柴门和篱笆,走近这儿,便有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思。
当我们重登凉亭时,远处的蝙蝠山已在夜色下化为剪影,好像就要展翅扑来。②拒马河趁人们看不清自己容貌时豁开了嗓门韵味十足地唱呢!偶有不安分的小鱼儿和青蛙蹦跳成声,像是为了强化这夜曲的节奏。此时,只觉世间唯有水声和我,就连偶尔从远处赶来歇脚的晚风,也悄无声息。
当我渐渐被夜的凝重与深邃所融化,一缕新的思绪涌动时,对岸沙滩上燃起篝火,那鲜亮的火光,使夜色有了躁动感。篝火四周,人影绰绰,如歌似舞。朋友说,那是北京的大学生们,结伴来这儿度周末的。遥望那明灭无定的火光,想象着篝火映照的青春年华,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乐趣。
13.(1)找出文中表示“看”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能写出至少四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我能进行句子的仿写,使景色描写得更美更生动: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联系上文语句,我猜想诗句描写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它是围绕课题中的“__________”字展开的。游览十渡,“我”总的感受是(摘抄文中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蚀奇观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②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
③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被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④这里有一片长约2000米的海崖。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被海水侵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
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 3米,最高的达到3. 5米,头部直径达1. 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游客都争先在此与其留影。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⑥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有改动)
17.解释词语。
(1)海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裸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画出第⑤段中作者联想的部分。
19.海蚀奇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边读边展开想象,“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还可能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你会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好名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海蚀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北海公园的票务信息,阅读信息,完成下列习题。
北海公园票务信息

22.“十一黄金周”期间,明明和爸爸一起去北海公园游玩,他们要在月下游北海, 那么最晚应在__________前入园。
23.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9月10日,明明花了5元买了北海公园的门票。( )
(2)在旺季,只需花费10元就可以游览北海公园的所有景点了。( )
(3)7月的一天,明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20:40拍的月下游览北海公园的照片。( )
(4)北海公园在淡季和旺季的票价不同,一年中淡季和旺季分别占一半的时间。( )
24.你有和父母在月下游览北海公园的经历吗?请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海滨的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高而远的天空便出现了启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25.我会填词语。
( )的夏夜 ( )的晚霞 ( )的天空
( )的光辉 ( )的珍珠 ( )的沙滩
26.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从( )( )( )三方面描写海滨夏夜的。
27.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表现这种顺序的词语分别是( )( )和( )。
28.用“△”标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一处美景。
29.你到海边玩耍过吗?你发现人们的哪些行为正在破坏这美丽的海滨?请你写两三条保护海滨的小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入一粒石子,让它(击 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 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连 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竟 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30.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画“√”。
3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
32.文中描写了( )时和( )时湖的不同景色,作者把湖比作( )和(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3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起( )的作用。
34.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围绕中心句,作者描写了看到的( )和( ),听到的( )声和( )声。本段运用了( )和( )等修辞手法,其中“礼炮”指的是( ),“玉花”指的是( )。
参考答案:
1.BD 2.C 3.写出对月亮的赞美,赞美明月“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的美好品质。
【分析】1.考查选词填空。
判断哪个词语合适,要结合文中相应的上下文进行联系,看是否符合文中语境。
结合第一空前的“有了得意有了悲哀”可知前一空应该填悲哀的,而结合后文的“先得意后悲哀”可知第二空应该选得意的,所以答案选择BD。
2.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首先通读划线句子,可以发现划线句子主要是围绕月的圆缺来描写的,再结合选项,可知应该选择C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该句意为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与划线句子表意相近。
3.考查作者情感理解。
理解作者的情感不仅仅要结合相应的文章内容,同时还要结合语句中作者情感的流露。
例如:“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万事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等句子则是表露出作者对月亮的高度赞美与喜爱,同时称赞了月亮高洁的美好品质。
4. B D 5.过渡 6.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 7. 不可以。横字与苍茫一词搭配,写出了长江的宽阔与气势磅礴,也写出了雾散后的天高气爽,作者可以看到很远外的长江。 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站在望江亭上,极目远眺,无尽头的长江苍苍茫茫,泛着深青,闪着亮光,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它滚滚东流,不知疲倦…… 8.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9.它不仅四季可见,而且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又深深沉醉在它的独特魅力之中。
【解析】4.本题考查古诗词歌赋理解。
根据答题空前后的“声音”可以直接排除AC,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哗哗声”与“隆隆声”可选出第一空是“小弦切切如私语”,第二空是“大弦嘈嘈如急雨”。
5.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短文的前面部分写了庐山的扑朔迷离,后面部分写了庐山的瞬息万变,关联词“不仅……更……”把两部分内容串联一起,置于文段的中间,属于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以及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此题要求划出拟人句,“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一句中把雾赋予了人的动作“抚摸”,故拟人句是这一句。
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分析重点字在句子的作用。回答这一类可否替换字词的题目,通常的回答都是不可以,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必须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分析原因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的词语搭配来解答,也可以结合字词在整个句子中的意义来解答。比如这个“横”,结合“苍茫水色”“长江”分析可知,替换成“飘”,没有长江的那种气势磅礴,也没有突出远眺的感觉。
8.本题考查对喜欢句子的摘抄。
这是一个开放性题型,摘抄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书写端正无误即可。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此题要求用一段话介绍庐山云雾,可以自由概括,也可以摘抄原文适合的句子使用。例如文章的过渡句,既囊括了前文,又引出了下文,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主旨。
10. × √ × √ 11. 拟人 把江潮拟人化,写出了江潮遇到大坝后回撤的壮观场景,十分具有画面感。 12.钱塘江大潮可谓“天下奇观”,可“一潮多看”,“一线潮”“十字潮”“回头潮”各有特色,因此无数游人争相前来一睹风采。
【分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判断。
(1)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原文内容: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这并不能说明钱塘潮变化快,只是变化多。
(2)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3)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原文内容: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渐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可以得出“十字潮”的形成。
(4)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11.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划线句的内容“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可以得出是一个拟人句,也就是把江潮当成人来写,把江潮拟人化,写出了江潮遇到大坝后回撤的壮观场景,十分具有画面感。
1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描述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介绍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3. 俯瞰、遥望。 凝视、远眺、注视、观赏。 14. 比喻 拟人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风一吹,小树在向我们招手。 15. 柴门 篱笆 拆门篱笆幽静的小院如童话一般,很少有人来,设在院落边沿的拆门因为我们的到来打开了。 16. 游记 趣 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的快感。
【分析】13.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填空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表示“看”的词语,在文段中可以找到有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也指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还有遥望意思是向远处看;看远方。
(2)我还能写出来关于“看”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俯视、看见、环视、环顾、鸟瞰、看护、远望、远眺、仰望、瞻仰、注视、端详、蔑视、浏览、窥视、轻视、照看、怒视、探望、视察、回眸、注视、观察、眺望、瞻仰。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亭顶褐黄色的茅草像流苏般向下垂着,把现实和童话串成了一体。”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黄色的茅草比作流苏。根据原文内容“拒马河趁人们看不清自己容貌时豁开了嗓门韵味十足地唱呢!”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河马当成人来写。仿写句子时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语言要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草屋的构思者最精彩的一笔,是设在院落边沿的柴门和篱笆”可以得出作者看到了柴门、篱笆。根据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出自杜甫的《客至》,意思是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根据诗歌的内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一篇游记,根据原文内容和文章的标题《十渡游趣》,可以得出全文围绕课题中的“趣”字展开的,结合全文我读完的之后的感受是“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的快感。”在文章的第一段。
17. 海水冲击和侵蚀。 没有东西遮盖。 18.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 3米,最高的达到3. 5米,头部直径达1. 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
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19.被海水冲击侵蚀的嶙峋怪石 20. 大象 战马 动物乐园。文中说“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那么远远看去,一定是各种动物相聚在一起的动物乐园。 21.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
【分析】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海蚀:海水对海岸及近岸海底的冲击和侵蚀。裸露: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没有遮盖或遮蔽。
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从“像”可以知道是作者联想的部分。句子为“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
1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通读全文,从“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可知,海蚀奇观是被海水冲击侵蚀的嶙峋怪石。
20.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如:猴子和熊猫。其名为“动物乐园。”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从“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那么远远看去,一定是各种动物相聚在一起的动物乐园。”可知理由。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通读全文,从“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可知答案。
22.20:30 23. × × √ × 24.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北海公园的小道上一棵棵大树像侍卫般立在道路两旁,月光正照在水面上,公园显得格外幽静。我和爸爸妈妈静静地走着,感受着喧嚣的城市里难得的安静。
【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抓取文章内容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作答时要多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关键点。
本题根据“十一黄金周”可知是在10月初期,结合“北海公园票务信息”的“旺季”信息可知,“十一黄金周”期间明明和爸爸一起去北海公园游玩,他们要在月下游北海,那么最晚应在20:30前入园。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1)从“9月10日”可知明明是在旺季去北海公园旅游,而北海公园旺季的门票是10元,不是5元。由此可知本题错误,打“×”。
(2)结合旺季的北海公园票务信息可知,旺季门票是10元,联票是20元。由此可知“在旺季,只需花费10元就可以游览北海公园的所有景点了”错误,打“×”。
(3)从“7月的一天”可知这是明明在旺季去北海公园旅游,北海公园在晚上20:30停止入园。由此可知“明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20:40拍的月下游览北海公园的照片”正确,打“√”。
(4)从“北海公园票务信息”中可知北海公园在淡季和旺季的票价不同,旺季在一年中占的时间长点,由此可知“一年中淡季和旺季分别占一半的时间”错误,打“×”。
2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想象力写出你和父母在月下游览北海公园的经历即可。
本题在进行描述时抓住“月下的公园”字眼,描绘出这唯美温馨的场面即可。示例:初升的弯月静静地挂在北海公园的上空,月光倒影在水面上,衬出公园的寂静。大地安静地入睡了,月光如水,泻在公园小径旁的大树叶子上,印出了一个个月亮。
25. 海滨 橘红色 高而远 夺目 流动 软绵绵 26.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晚霞的霞光 启明星的星光 城市的灯光 27. 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28.橘红色 红色 红 深红 浅红 乌蓝
太阳花的花朵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29.①不要乱丢垃圾。②不乱涂乱画。③不随地大小便。
【分析】25.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搭配,注意理解词义。
从“海滨的夏夜;橘红色的晚霞;高而远的天空;夺目的光辉;流动的珍珠;软绵绵的沙滩”可知答案。
26.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认识。文章写了海滨夏夜的景色。所以中心句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全文围绕第1自然段“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来写的。主要写了天空、晚霞、大海、启明星、灯火等景物。
27.考查了文章的写作顺序。熟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可知,可以找到关键词,“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夜色加浓”。
2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可知,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橘红色、红色、红、深红、浅、乌蓝。
考查了学生的写话能力。要求意思表达清楚,想象合理。如:太阳花的花朵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29.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线如今,很多人不爱护环境,总是乱丢垃圾,破坏美丽的海滨,对于这样的行为,可以建议他们:让垃圾回家,不要乱丢垃圾;当看到垃圾时,要树立主人翁意识,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0.击 漂 联 竞 31. 无穷无尽 翩翩起舞 32. 晴天 雨中 翡翠 锦 对湖的喜爱 33. 过渡 承上启下 34. 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 雨花 闪电 雷 雨 比喻 拟人 雷声 雨花
【分析】3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字的辨析能力。
击: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
激: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激。激荡。
飘:随风飞动:飘扬。飘摆。
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漂浮。
连:相接:连日。连夜。
联:连结,结合:联合。联欢。
竟: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
竞:比赛,互相争胜:竞争。竞赛。竞相。
3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解释能力。
(1)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2)翩翩起舞: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3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句子“但雨中的湖更动人”“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可知从春雨飘落时和雷雨到来时两方面写了雨中的湖。纵观全文知道全文描绘了晴天和雨天湖的特点,作者把湖比作翡翠和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喜爱的思想感情。
33.考查对过渡句及其作用的认识,文中的过渡句是“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第六段主要讲了雷雨中的湖的热闹的景象,因此中心句是: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
结合句子“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是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玉花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文中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文中的“礼花”是指闪电,“礼炮”是指雷声,“玉花”是指雨水测起的水花,“掌声”是指雨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