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易错点过关练习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昂首(yánɡ) 横贯(ɡuàn) 步骤(zhòu)
B.门框(kuàng) 气氛(fēn) 花蕾(lěi)
C.曲折(qǔ) 慎重(shèn) 少女(shào)
D.肝脏(zānɡ) 倒塌(tā) 斯文(s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据说 顿时 逐渐 修补 B.斜阳 淘洗 柔和 庄稼
C.霎时 恢复 依旧 尤如 D.河床 柔和 招待 压扁
3.与“山崩地裂”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
A.水天相接 B.漫天卷地 C.茹毛饮血 D.手舞足蹈
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①黄皮肤人的群落②漫无边际的黄土地③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等待着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
B.在庐山上游览,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C.现代科学技术已具有像孙悟空那样呼风唤雨的能力,人工降雨就是例证。
D.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黄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6.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
B.《秋晚的江上》描写了归巢的鸟儿、斜阳、江水、芦苇这些景物。
C.《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中。
D.课文《繁星》的作者是冰心。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二、填空题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天色zhú jiàn( )暗下来,我和阿妈走在kēnɡ kēnɡ wā wā( )的村道上,举目四望,东面是大片的zhuānɡ jia( )地,西面是可爱的pú táo( )园。
9.词语盘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山( )地( ) 人( )人( ) ( )天( )地
人( )鼎( ) 风( )浪( ) ( )头( )进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齐头并进______地飞奔而来。
(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_____,还______斜阳回去。
(4)我爱月夜,但我也爱______。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______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5)是在洱海那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______, 月光是那样______。
11.下面这段文字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试做简要分析。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一)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你们班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四条小建议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潮》节选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ér ěr)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chàn zhàn )动起来。
13.在文中“ ”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14.在文中括号内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段话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
阅读,完成后面习题。
《走月亮》节选
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8.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19.简短的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划线句子中( )字(填一个字)用得最生动,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22.写近义词。
窥视——( ) 小心——( ) 迷人——( )
23.“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B.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24.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了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 )
A.作者因为天黑了,走山路时特别小心。
B.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五、书面表达
27.习作表达
在这个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你一定也去过一些地方,亲身领略到它的美丽与神奇。把你某一次游览的景点描绘出来吧,让我们通过你的作品,也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其奇妙。
要求:书写工整,将内容写具体些,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期待着你的杰作!
参考答案:
1.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昂首,读音áng shǒu;
B.正确;
C.有误,曲折,读音qū zhé;
D.有误,肝脏,读音gān zàng。
2.C【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尤如,应为:犹如,意思是好像、如同。
故选C。
3.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解答此题,要注意“山崩地裂”的结构,“山崩地裂”是联合式成语。
成语中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关系是并列关系的成语就是联合式成语。
根据定义,结合所给词语,可知结构相同的是“手舞足蹈”。
故选D。
4.B【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通读句子,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先有土地,再有人,人又创造文化,所以是“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的部落,流出了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依次为:②①③。
故选B。
5.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可以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加点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A.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该词语使用正确。
B.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该词语使用正确。
C.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该词语使用正确。
D.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该词语使用错误,与“同学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黄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前后意思矛盾。
6.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家作品的识记。
A.《观潮》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B.《秋晚的江上》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归巢的鸟儿、斜阳、江水、芦苇这些景物。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C.《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中。文章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课文《繁星》是巴金作家的代表散文作品之一。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文章蕴含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祖国的依恋,去国怀乡的孤心和忧情。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7.A【详解】本题考查修病句辨析。
作答时要先判断所给句子的病句类型,再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标点用错、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A.该句子没有语病。
B.该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将“由于”或“使”任意删去一个。
C.该句子句式杂糅,可以将“造成的”或“原因”任意删去一个。
D.该句子否定不当,“谁能否认”与“没有”综合起来表示肯定的意思,与事实符合,可删去“没有”。
8. 逐渐 坑坑洼洼 庄稼 葡萄【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渐、坑、稼、葡、萄”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9. 崩 裂 山 海 惊 动 声 沸 平 静 齐 并【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四字词语的熟悉程度。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10. 钱塘江 “天下奇观”
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 倦了 驮着 星天 纳凉 明亮 柔和【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出自《观潮》,原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出自《观潮》,原段: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全诗: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4)出自《繁星》,原段: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5)出自《走月亮》,原段: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月亮和繁星的可爱,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写法的理解,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内容进行分析。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句子把月亮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升起到满圆的形状。“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着那竹帘格儿”“渐地爬得高了”,“溜”和“爬”字用得好,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征。
课文第三自然段: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 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段话也是把星星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星星的可爱。
12. ①乱扔杂物、垃圾不分类处理。②野外焚烧秸秆。③小工厂乱排废水、废渣、废气等。 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2.绿色消费。
3.可利用资源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4.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一)分点列出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即可。
(二)分点列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即可。
(三)写出四条保护环境的小建议即可。
13.水墙 山崩地裂 14.ér chàn 15.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6.我更喜欢第(2)句。因为第(2)句更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浪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7.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的浪潮 把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的浪声
【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由原文“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所填内容。
14.本题考查字音。
“飞奔而来”的“而”读音是“ér”
“颤动”的“颤”读音是“chàn”
15.本题考查概括段意。
原文通过从看到的浪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及听到的浪潮的山崩地裂的巨响两方面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认真阅读两个句子,由原文“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和“浩浩荡荡地”可知,第(2)句比第(1)句对浪潮来时的描写更加生动具体,对浪潮的描写也更加壮观。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原文通过从看到的浪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及听到的浪潮的山崩地裂的巨响两方面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所以,读完这段话我仿佛看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的浪潮,仿佛听到了把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的浪声。
18.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19.“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20. 抱 看到了小水塘和月亮相互衬托的和谐之美。 21.我感受到了溪水的清澈,月光的皎洁,山草和野花的芬芳。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原文的识记能力。
语段出自课文《走月亮》,结合文中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即可补充完整。
19.本题考查学生语段概括能力。
结合语段句子“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与“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可知,这段话主要讲述了“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据此概括作答。
20.本题考查学生关键字的提取与句子理解能力。
结合句子“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可知,这句话中“抱”字用得最生动,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倒映在水塘里的美景。据此写出所看到的画面。示例:我看到了每个小水塘都有着一个月亮。
21.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结合这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内容可以感受到,水流淌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淌着月光;鹅卵石布满河床,灰白色的鹅卵石间有许多小水塘,每个水塘都有一个“月亮”。据此整理作答,答案不定,符合文意即可。
22. 偷看 谨慎 诱人 23.B 24.作者夜游雁荡山看到的景点有:合掌峰、双笋峰、金鸡峰、犀牛峰。 25.因为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样子不相同。 26.B
【解析】略
27. 桂林游记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桂林。
桂树成林。桂林的确如此。我们乘着游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一路上一排排小灯笼似的金桔挂在枝头,好像在说:“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桂林”不过多久,我们就来到了码头。虽说我见过许多湖、海,但都比不上漓江。漓江真宽呀,十二或十一辆小轿车并排停靠在像漓江这样宽的马路上。一定不拥挤;漓江真长呀,一眼望的"不到头;漓江真美呀,山环绕着水,水倒影着山,好像走进了人间仙境。你说能不美吗?
乘着游船在漓江上时,我发现山有的高耸挺拔,有的连绵起伏,有的姿态万千。这样的山映衬着漓江,更为漓江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再往前走就到了黄布滩倒映,不管你是正看,还是到看,你会觉得像是在看没有动的画面。在漓江上我看见了鱼尾峰、童子拜观音——导游介绍了与他们相关的传说,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给桂林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路上,闻着清香的桂花香,我想: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呀!为什么会闻见花香呢?我顺着香味闻去,呀!原来是四季桂!一颗四季桂只有淡淡的香味,而许多四季桂共同散发出香味,就会感到香味迎面扑在你的鼻子里。不知不觉,几天的行程结束了。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你所去过的一处地方。想一想自己去过的地方,选择一处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把它写下来,注意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叙述要准确。
开头:指明自己所要写的地方。
中间: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依次向读者介绍这个地方的每处景物,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要抓景色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结尾:写出自己旅游后的感受,抒发自己对这个地方赞美和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