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游踪,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3.把握文中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体会作者的感情。
知识点回顾
游记的三要素:
1.所至
2.所见
3.所感
任务一 跳读课文 理清所至(游踪)
跳读全文,帮小水滴记录下它完整的旅途经历。
《作业本》P116任务一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水的方式
任务二 精读片段 品析奇文
在丽江这座城,在丽江人的生活中,有哪些与水紧密相关?
思考角度:语言风格
民情风俗
地域特色
……
要求:圈画关键语句,并做批注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第10自然段)
批注:
运用了铺陈的手法,
写出了古城与水相融
相生的和谐美。
改成诗歌,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我乘水车转轮
缓缓升到高处
看到
心仪的古城
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语言特色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第13自然段)
批注:运用了铺陈的手法,四个“经过”层层递进,写出了一滴水已经融汇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体现出作者对水、对顾丽江古城的赞美之情。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看到了白发垂胸的老者们,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知识点回顾
铺排就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世态人情、人物形象等,按照一点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诗意是阿来文学风格的灵魂,无论是他早期的诗歌,还是后期的小说、散文都竭力营造朴拙的境界,还原生命的本真之美。
——《论阿来原生视野中生命的内蕴》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第3自然段)
批注:丽江古城是在四方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方街”是丽江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体现出“四方街”是丽江的心脏,被大家所关注。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第10自然段)
批注:“大水车”是丽江古城标志性建筑——地标。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第12自然段)
批注:古城区水系上有354座桥梁,有的建于明清时代,数量大、形式多、历史悠久。
地域特色
“居庐骈集,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徐霞客《滇游日记》
四方街的缔造者:
木氏家族
木增土司与徐霞客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第14自然段)
批注:从13、14段中,赶路、放牧、经商、拉琴、浇花、聚集、唱歌等活动,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丽江民俗画,文中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丽江之美,即使内心喧哗的人,也能在这里平心静气,丽江人与自然和谐,让人心灵沉静,也透露出某种文化和人生哲思,带有哲理诗意般的睿智。
民情风俗
民俗
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任务三 探究原委 感悟情思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思考:
阿来为什么要采用“一滴水”的视角写丽江呢?
《作业本》P120任务三
庄子曾提出过“齐物”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依,而藏族独特的地域风貌又使阿来天然地生长于多元的生命形态之中,因此,这种共生意识便更强烈地植根于其生命内部,他始终报有一颗自然的赤子之心,以爱的眼光关照所有生命个体。
——《论阿来原生视野中生命的三重内涵》(谢慧)
藏族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包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用“一滴水”来看丽江,可以通古贯今,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可以让视角和观察方式灵活多变,或高或低,或远或近,不受拘束。水的流动和蒸发的特性可以让文章轻而易举地完成从一种景物到另一种景物的过渡。所以,作者借助“一滴水”,可以非常从容地从古代写到现代,从雪山写到平原,从建筑写到民俗,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风情,文章轻灵动,详略有致。
阿来的写作,除了追求诗性美,还追求生命的平等美与和谐美。广博仁爱的情怀使他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窥探自然灵魂的跃动,和谐共生的意识使他消解了古今之别、空间之别,用深广的眼光去写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类这些生命主体的共融之美。此外,丽江本身以水见长,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所以,作者采用大自然中的“一滴水”来看丽江。
小结:
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多以某处景物为重点来观察描写:
《壶口瀑布》重点写枯水季的瀑布,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集中写冰塔林的壮观之景,
《等勃朗峰》重点写勃朗峰的群峰和云彩。
但《一滴水经过丽江》却是借用“一滴水”的视角从多各方面来写丽江之美。即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使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剩余题目。
2.倘若“我是楠溪江的一滴水”你会有怎样的旅行呢?仿写一篇楠溪江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