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20: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7 壶口瀑布 梁衡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马丽华
19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游记三要素:
所至(游踪线索)
所见(风景风貌)
所感(感想思考)
壶口瀑布
梁衡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任务一:【理清“所至”】
文章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跳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季节及“我”的游踪变化的词句,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作业本》P102
时间季节 游踪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是雨季,……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2段)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第3段)
时间季节 游踪变化
第一次 雨季 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第二次 枯水季 下到沟底——走到河心
移步换景
知识卡片
移步换景:
指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
不断展现新画面。
请跳读课文3-5段,圈画视角和方位变化的词句。《作业本》P102.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立足点
俯视
仰视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由近到远
平视
定点换景,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
河心







自己脚下
知识卡片
定点换景:
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觉。
任务二 【关注“所见”】
听读文章2-4段,圈画关键词句,概括壶口瀑布“水”的特点。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特点呢?结合相关句子做批注。
壶口瀑布的水
——水、石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为何要将意思相近的动词罗列在一起?
意思相近的动词“挤、撞、推、搡、呼、拥”罗列在一起,非常准确的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挤着、撞着”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为何要为使用这么多叠词?
叠词的使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另外,增加了气势,让人充分感受到壶口瀑布水的气势磅礴的特点。
任务二 【关注“所见”】
壶口瀑布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为什么要写“脚下的石”呢?
壶口瀑布是由水和石共同造就的,石约束水,水激荡石——正是在对立统一中形成了壶口瀑布。作者定点换景,最后把视线收回脚下,非常自然,为下文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任务三【体悟“所感”】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这些感受和思考,有的融合于写景状物中,有的独立于写景状物之外。请从文中找出表达所感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摘抄表达“所感”的文字 理解其作用或内涵
直接体验
引发感想
理性思考
摘抄表达“所感”的文字 理解其作用或内涵
直接体验 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第2段)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第3段)
引发感想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第4段)
理性思考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第5段)
任务三【体悟“所感”】《作业本》P104
突出水势之大之快
突出瀑布之险
把水的多样和人的多情联系起来,也为下文的进一步议论做铺垫。
赞扬黄河柔中带刚、勇往直前的力量和精神;表达了磨难造就个性的人生观点,提升了游记的内涵。
黄河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
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黄河被两岸的山
地下的石
逼得忽上忽下
忽左忽右,
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由物及人,揭示精神
游记阅读策略
1.理清所至,
2.关注立足点,
3.明确视角,
4.欣赏风景风貌,
5.体会作者感触思想。
作业布置:
1. 完成《作业本》剩余题目。
2. 小练笔。课文112页,写作实践一。
采用俯视的视角,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但最终“急慌慌地扫了几眼,便匆匆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