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5课 科技的魅力——探究活动(四)
【活动内容】
学会正确评价“新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活动学目标】
1、了解新科技的发明、变化及传入中国的经过。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3、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物变化的思维方式。
【活动方案】
1、演讲与问答
(1)主题:某项新科技的发明、变化及传入中国的影响。(注意:可选择若干项作为演讲的题材)
(2)方式: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推选4人组成代表队,由一名代表就某一项新科技作演讲介绍。(其他同学但当后援部队)
演讲以后,其他小组成员可针对演讲组所介绍的有关内容发问(每组限问1-2次),由演讲组的代表队回答(后援团成员可助答)。
以汽车火车为例,提问的内容可以有:汽车何时传入家乡?所在省区的铁路线在解放前有几条?目前几条?为什么会先在这些地方筑铁路?原因在哪里?
(3)评分(可按下列标准酌情加减分)
演讲部分:知识内容切实无误;时间安排准确合理;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回答部分:反应及时,思维敏捷;内容确切,条理清楚;表达流畅,逻辑性强。
2、比较与讨论
(1)主题:新技术的发明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方式:由各小组另派4人组成代表队作主题发言(发问或解答),其他同学为后援团(举手示意后也可穿插发言)。
举例:讨论与马车相比火车带来的以下变化
技术变化:火车在结构、动力、速度、载重、适应环境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经济变化:火车在地区经济的扬长(外运当地优势产品)补短(输入本地紧缺物资),互通有无,加快开发,调整生产结构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生活变化:铁路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有利于探亲、旅游、求医、入学、公务等活动。
观念变化:节约时间;世界变小;学习外界,开阔视野;时间等于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
负面变化:占用农田,污染环境(声响、震动、浓烟、废气、抛弃垃圾),发生车祸,社会治安等。
(3)评分可按下列要求为标准:论据有力、举例得当、内容翔实、评述简要。
【课外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科技方面的影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教学实践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