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 1.4.6鱼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4.6鱼类 单元 一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关于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 物的基础,它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包括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呼吸器官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最后总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侧线,以及鱼鳍的着生部位和摆动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并得出初步的生物适应性和统一性的规律。第二个探究实验,安排学生观察鲫鱼吞水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鲫鱼的口与鳃盖的配合规律;然后通过观察鳃的外形,来进一步列出鳃的结构,阐明鳃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描述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观察“鱼鳃作用”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渗透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 1.掌握鲫鱼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鳃的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理解鲫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初步掌握生物适应性和统一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 1.理解鲫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初步掌握生物适应性和统一性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水族馆里,千姿百态的鱼在水中畅游:既有体形庞大的鲨鱼,又有颜色鲜艳、体形奇特的热带海水鱼和活泼可爱的小丑鱼。它们正在与潜水员嬉戏共舞…… 你想了解鱼在水中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又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感受鱼类之美 引出鱼类内容
讲授新课 一、鲫鱼 1.观察鲫鱼 (1)目的要求:概述鲫鱼外部形态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材料器具:活鲫鱼、鱼缸、清水等。 (3)方法步骤 ①观察在鱼缸中游动的鲫鱼的形态特征: a.观察它的体色,看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b.观察它的体形有何特点; c.感受触摸鲫鱼体表的感觉,观察它的鳞片及其排列特点; d.观察侧线的位置和特点。 ②观察鱼鳍:a.观察鲫鱼共有多少种鱼鳍,描述其着生部位及其特点:b.观察卿鱼游泳时,各种鱼鳍的摆动特点。 ③推测鲫鱼各种形态特征所对应的功能。 视频:观察一种淡水鱼 2.鲫鱼的形态特征 (1)分部: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后缘之前是头部,肛门之后是尾部,中间部分是躯干部。 点拨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是杂食性鱼类,它以硅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和水草等为食物。 (2)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项目特点生理功能体色背面呈深灰黑色,腹面呈白色一种保护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具有保护作用,利于防御和捕食体形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体表体表有鳞片,可分泌黏液保护作用,另外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侧线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与神经相连,由两侧中央鳞片上的小孔组成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鳍尾鳍1个,背鳍1个,胸鳍1对,腹鳍1对,臀鳍1个运动器官,协调鱼的平衡和运动
(3)鲫鱼的鳍: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鲫鱼主要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运动和平衡的作用。各种鱼鳍功能的比较如下表。 概述分类功能失去后的结果特化的适应水中运动的器官,协调鱼的平衡和运动尾鳍(1个)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不会转弯背鳍(1个)保持鱼体竖直方向的平衡失去平衡而侧翻胸鳍(1对)保持鱼体左右平衡,转换方向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换方向腹鳍(1对)保持鱼体左右平衡左右摇摆不定臀鳍(1个)协调其他鱼鳍,起平衡作用鱼体轻微摇晃
第94页“讨论” 鲫鱼身体呈梭形,体表长有一层鳞片,鳞片外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游动时的阻力。鲫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鲫鱼的一种感觉器官,能够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鲫鱼靠鳍的协调配合游泳。 3.鲫鱼的呼吸 (1)观察鱼口和鳃盖的配合 ①当鲫鱼在水中相对缓慢地游动的时候,可以观察到鲫鱼的口和鳃是交替张开和闭合的。 ②用吸管在它的口前方滴一滴红墨水,可以发现鲫鱼吞人的红墨水从它的身体的鳃盖后缘流出来,说明口和鳃盖后缘的鳃孔是相通的。 第95页“讨论” 水流入鱼口后,经过鳃,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口和鳃盖是交替张开和闭合的。 视频:鱼鳃的作用 (2)鱼鰓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 ①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所以呈鲜红色,鳃丝又细又长,在水中舒展开来,进一步增大了毛细血管和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②鳃耙:能过滤水中的杂质。 ③鳃弓:对鳃丝和鳃耙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呼吸过程:当水由口流进鳃,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放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点拨 根据鳃的颜色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鳃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活鱼的鳃是鲜红的;若鱼死去很久,鳃失去呼吸功能,则鳃的颜色就会变成暗红色。 规律总结 ①鱼类用鳃呼吸是其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结构特点。 ②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拓展 鱼类的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因此鱼类只有一条血液循环路线,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比较低。 4.鲫鱼的体温 鲫鱼的身体产热能力较低,又没有保温结构,所以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拓展 鲫鱼体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的协调作用下,使鲫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 二、鱼类 1.常见的鱼类 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鲳鱼、鲨鱼、鳕鱼、鲑鱼、带鱼等都属于鱼类。 鱼类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鱼类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3.鱼的分类 (1)淡水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等淡水中的鱼,统称为淡水鱼类。我国淡水鱼类有800余种,被称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以及鲤鱼、鲫鱼等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 ①“四大家鱼” 名称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青鱼身体上被有较大的圆鳞,体色为青黑色,鳍为灰黑色常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主要吃螺蛳、蚬和小河蚌等底栖动物。青鱼生长迅速,个体大,肉味鲜美,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草鱼体色为青黄色,鳍为灰色,鳞片边缘为黑色,头宽平,无须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要以水草为食。草鱼三至四龄成熟,可人工繁殖,鱼苗易得,生长迅速,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鲢鱼体形侧扁,体色较淡,呈银灰色,无斑纹,头大,眼小栖息在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鲢鱼三龄成熟,可人工繁殖,鱼苗易得,生长快,个体大,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鳙鱼身体侧扁较高,背面为暗黑色,并有不规则的黑点,因而俗称花鲢,头较大,故又名“胖头鱼”,口中等大小,眼在头的下半部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习性较和缓,四龄以上成熟,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拓展 “四大家鱼”生活的水层、食性和生长周期不同,根据这一原理,我国劳动人民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放养在同一水体中,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资源。 视频:混合放养 拓展 混合放养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的立体空间,全面而又合理地利用各种天然饵料,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发挥不同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维持有利的生态环境,提供多品种的商品鱼,并达到高产的目的。 ②鲤鱼:鲤鱼是原产亚洲的温带淡水鱼。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经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如红鲤等。品种不同,其体态颜色各异,深受大家的喜爱。 (2)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统称为海洋鱼类。 常见的海洋鱼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鲆鱼、鳕鱼、鲑鱼等。 ①带鱼:肉食性鱼类,身体呈带状,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是我国沿海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鱼类。带鱼属于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有鳃盖。 ②大黄鱼:低层集群鱼类,是我国著名的主要经济鱼类和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冠,常栖息于软泥或泥沙底质海区。大黄鱼一般体长30~40cm,最大可达75cm,近长方形而侧扁;头大,吻圆钝;口前位,宽阔而斜;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孔大;鳞片呈栉状;全体金黄色。 ③小黄鱼:又名小黄花鱼、黄花鱼、大眼、花鱼、古鱼。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耳石较大;体长约20cm;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鱼群有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昼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 ④鲳鱼:身体呈菱形,头较小,背鳍和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⑤鲆鱼:鲆鱼是比目鱼的一类。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 ⑥鳕鱼:鳕鱼大多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温0~16℃的寒冷海域。生长快速,繁殖力强。因集群性生活,捕捉很容易,自古就是相当有名的食用鱼。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鱼,是南极的鳕鱼,在南极寒冷的冰水中,它能够冻而不僵。 ⑦鲑鱼:鲑鱼又称三文鱼,是深海鱼类的一种,也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它在淡水江河的上游产卵,孵化后再回到海洋发育。 4.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可以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深深融入了人类文化。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养鱼经验。 (1)淡水鱼养殖方面:从单一水域单养一种淡水鱼发展到混合放养,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养鱼史上的杰作。 (2)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方面:我国劳动人民摸索出了港湾养殖、营造人工鱼礁、网箱养殖等多种方法。 5.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鱼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约有22000种。我国鱼类资源虽然蕴藏丰富,但并非取之不尽。 (1)我国鱼类资源面临的威胁 ①水质污染:改革开放使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地方城乡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业污水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严重污染了水质,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某些鱼类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②乱捕滥捞: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类乱捕滥捞,造成了鱼类资源的破坏。 (2)鱼类资源的保护:为了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渔业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我国的水域环境,合理地利用鱼类资源。 视频: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参与观察鲫鱼 知道鲫鱼的形态特征 知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了解鲫鱼的鳍 知道鲫鱼的呼吸 知道鱼鳃的结构及呼吸过程 知道规律 了解鱼类的体温 知道常见的鱼类 归纳鱼类的主要特征 了解鱼的分类 了解什么是四大家鱼 了解什么是混合放养 了解常见的海洋鱼类 知道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知道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指导观察 通过观察知道鲫鱼的形态特征 归纳介绍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介绍鲫鱼的鳍 观察介绍鲫鱼的呼吸 介绍鱼鳃的结构及呼吸过程 介绍规律 介绍鱼类的体温 概述常见的鱼类 引导归纳鱼类的主要特征 介绍鱼的分类 拓展介绍“四大家鱼” 拓展介绍混合放养 介绍常见的海洋鱼类 介绍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介绍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鲫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尾鳍保持鱼体平衡 C.用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呈梭形能减小阻力 2.某同学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并做了记录。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C ) A.具有鳞片,鳞片上有黏液,可减小游泳阻力 B.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 C.呼吸器官是鳔,鳃只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D.侧线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 3.在观察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吸取适量稀释的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会看到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B ) A.口 B.鳃 C.鳞片 D.侧线 4.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B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5.以下关于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鱼用鳃呼吸 B.鱼属于脊椎动物 C.鱼是变温动物 D.鱼在水中仅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即可完成游动 6.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的是( C ) ①卵生 ②用鳃呼吸 ③用鳍游泳 ④体表覆盖鳞片,鳞片外面有黏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习题训练 知道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1.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体形呈梭形,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体表大多长有鳞片,鳞片外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游动的阻力;用鳃呼吸,鳃丝里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适于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主要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