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 1.4.7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4.7两栖类和爬行类 单元 一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两栖类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两栖动物既保留了其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也具有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了解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形态结构比两栖类更加高等,更适合陆地生活,古代爬行动物还是鸟类和哺乳类的祖先,因此爬行类在进化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本节课包括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代表动物的适应性特点、进化特点,两个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三大部分。
教学 目标 探究实践: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科学思维: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态度责任: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命观念:在生活中运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身边事 夏天,在河流、溪水边潮湿的草丛中,常常可以见到青蛙和蟾蜍。在田间的小路上,偶尔能遇见蜥蜴匆匆穿行而过;傍晚时分,在窗户和墙壁上还常常有壁虎在默默地捕食昆虫…… 青蛙、蟾蜍、蜥蜴、壁虎是同一类动物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分析思考 对比引出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讲授新课 视频:两栖动物 一、两栖类 1.青蛙 (1)观察青蛙 ①取一只活青蛙,观察它的体形、体色。青蛙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相似,青蛙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它的前肢较短,后肢较强大,趾间有蹼。 ②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再轻轻握住它的身体,感觉非常湿滑,推测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教材第99页“讨论” 1青蛙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水草丛生的池塘里的青蛙,体色是草绿色的,生活在无绿草的水沟里的青蛙,体色是灰棕色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色彩比较一致,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便更好地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 2青蛙有惊人的捕提害虫的能力,所以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生物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青蛙的生活离不开水,要保护青蛙首先要保护水资源。另外,不要捉青蛙、毒害青蛙等。 (2)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①体色: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斑纹,腹面呈白色,这使青蛙无论在陆地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即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②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可以辅助呼吸。 ③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小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鼻孔和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应。 点拨 青蛙头部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有一对向外突出的眼睛,眼睛突出使其观察的范围大;眼的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④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强大,肌肉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宽而趾长,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⑤呼吸系统: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肺不够发达,呼吸功能不强,青蛙湿润的皮肤内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能够辅助呼吸,使青蛙在水中和陆地上都可以进行呼吸。 第99页“旁栏思考” 在青蛙全身皮肤上都涂上凡士林,不久,青蛙出现躁动,这是因为青蛙没有了皮肤辅助呼吸,肺呼吸供氧满足不了身体需求,出现了缺氧现象,迫使肺呼吸加强,呼吸频率加快。一段时间后,其下颌的升降(咽喉部的鼓胀运动)次数会增加。 (3)青蛙的体温:青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2.其他两栖类 除青蛙外,大鲵、蟾蜍和蝶螈等也都属于两栖类。 (1)大鲵:因鸣声像婴儿啼哭,又称“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终生有侧扁的尾,四肢较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常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2)蟾蜍:又名癞蛤蟆,常隐藏于泥穴、潮湿的石下或草丛中。体表颜色比青蛙淡,皮肤上有许多瘤突,内有毒腺,其中最大的一对位于眼睛后方。多在夜间活动,能捕食多种害虫。 (3)蝶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终生有尾,皮肤湿润,靠皮肤吸收水分;体长10~15cm,中国大蝶螈体形最大,体长可达1.5m;环境温度降到0℃以下时,进入冬眠状态。 3.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其主要特征是: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 拓展 两栖类进行体外受精,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拓展 两栖类的概念 像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由幼体成长为成体,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叫两栖类。 4.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视频: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青蛙:青蛙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是动物界著名的捕虫能手。每只青蛙一天大约能吃60多只昆虫,一年能消灭1万多只害虫。我们应积极保护青蛙。 拓展 青蛙适于捕食昆虫的特点 ①青蛙的眼睛对活动的物体反应灵敏,对静止的目标视而不见; ②青蛙的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③青蛙的口腔宽阔,舌根生长在口腔前端底部,舌长而宽,舌尖前端分叉,有大量黏液,适于捕获昆虫并防止昆虫逃跑。 (2)蟾蜍:蟾蜍的外貌虽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它的皮肤上有很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是多种药物的原料,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肿的功效。 (3)大鲵: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又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视频:爬行动物 二、爬行类 1.蜥蜴 (1)生活习性:蜥蜴生活在山坡、田野和灌木丛中,在温暖有阳光的日子特别活跃。它们白天出来捕食昆虫、蜘蛛等,夜间住在洞穴里。到了冬季,就用草把洞口封闭,潜伏在洞里过冬。蜥蜴的一生都是在陆地上生活的。 (2)观察蜥蜴 ①观察蜥蜴的标本 可知蜥蜴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尾长圆,末端细尖;四肢短小,前肢有五指,后肢有五趾,指和趾端有爪。 ②蜥蜴的体表 具有鲜艳色斑,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3)蜥蜴适于陆生生活的特点 ①身体分部:蜥蜴头部的感觉器官比两栖类发达,颈能灵活转动,四肢短小,能贴地迅速爬行,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②皮肤: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③肺:蜥蜴肺的功能比青蛙更强,气体交换能力强,不再依靠皮肤辅助呼吸,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要。 ④生殖和发育:蜥蜴进行体内受精,卵大,营养物质多,卵外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过程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4)体温:蜥蜴的体温仍不恒定,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教材第101页“讨论” 斯蝎有短小的四肢,适于快速爬行。青蛙前肢较短,后肢较强大,肌肉很发达,适于跳跃。蜥的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能防止水分的蒸发,适于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青蛙的皮肤裸露,表面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第101页“思考” 爬行并非爬行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很多动物虽然也会爬行这一动作,但不具有爬行类的特征,不属于爬行类。蟾蜍具备两栖类的基本特征,属于两栖类。 点拨 脊椎动物从水栖生活过渡到陆栖生活,形态结构必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爬行类是最先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它们的皮肤结构解决了两栖类未能解决的在陆地生活中防止水分蒸发的问题。 2.其他常见爬行类 (1)壁虎:壁虎又称守宫、蝎虎等,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黏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壁虎吃蚊、蝇、蛾等小昆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壁虎尾部非常脆,断下来一段时间后会再生。 (2)龟:大多栖息在河流、池塘中,有些种类生活在海洋中,有时上岸爬行,以鱼、虾、植物等为食,杂食性。龟的体表没有角质鳞片,但有坚硬的甲,遇到敌害时,头和四肢都可以缩进甲内。 (3)蛇:是较为特殊的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体表覆盖鳞片,靠身体的屈曲向前爬行。大多数蛇以鼠、蛙、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还可捕食大量的田鼠。蛇的种类非常多。 (4)鳄:为肉食性卵生脊椎类爬行动物,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动物之一。鳄鱼因强盛的生命力而生存和繁衍,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之一。 视频: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注意 并不是所有的爬行类都生活在陆地上,有些爬行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水中生活。但它们的生殖活动还要在陆地上完成,如海龟等。 4.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1)蜥蜴生活在山坡、田野和灌木丛中,以昆虫和蜘蛛等为食。蜥蝎全身可以入药。 (2)龟的腹甲是著名的中药,叫作龟板。 (3)蛇的一身都是宝,蛇毒、蛇胆和蛇蜕都可以作为中药材;蛇是鼠的天敌,大多数蛇类能捕食鼠,对于防止农作物减产有一定作用,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 参与观察青蛙 完成讨论 知道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了解几种其他的两栖类 归纳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拓展了解两栖类的概念 知道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了解青蛙适于捕食昆虫的特点 参与观察蜥蜴 知道蜥蜴适于陆生生活的特点 完成讨论与思考 了解几种其他常见爬行类 归纳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知道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指导观察 引导完成 分析介绍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介绍几种其他的两栖类 引导归纳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拓展介绍两栖类的概念 介绍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介绍青蛙适于捕食昆虫的特点 指导观察 分析介绍蜥蜴适于陆生生活的特点 引导完成 介绍几种其他常见爬行类 引导归纳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介绍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两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幼体生活在水中 C.终生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2.下列对“两栖类”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类 ②两栖类是生物从水生生活开始向陆地生活过渡的一个类群 ③两栖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多数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④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有关蜥蜴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头部后面有颈 B.体表有角质鳞片和甲 C.完全用肺呼吸 D.有脊柱支撑身体 4.爬行类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D ) A.用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5.春天,变色树蜥(爬行类)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再去觅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它晒太阳主要是为了( C ) A.清洁身体 B.防止水分散失 C.升高体温 D.躲避天敌 6.爬行类比两栖类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B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幼体用鳃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④皮肤裸露 ⑤完全用肺呼吸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习题训练 知识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1.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2.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运动方式主要是爬行。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