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13: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易错点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宜(pián) 嗜好(sì) 嵌入(qiàn)
B.画框(kuànɡ) 等待(dài) 缠绕(chán)
C.眼睑(liǎn) 柜顶(ɡuì) 眸子(móu)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捡起 榨油 羡幕 播种
B.外婆 茅亭 浇水 箩筐
C.垂曼 沉浸 嫌弃 泡茶
3.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
B.发过吊兰的垂蔓像一帘瀑布垂了下来。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D.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精巧的诗 精美的图画
B.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C.舒适的巢 舒畅的心情
D.繁华的垂蔓 细小的情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大家都在喜气洋洋地欢度愉快的春节。
B.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高了。
C.暑假期间,我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雏鹰假日”活动。
D.经过这次治疗,使我的病终于好了。
6.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哪一种动物?(  )
A.马 B.乌鸦 C.鸭子 D.老鹰
7.交际内容仔细选。下列要求中,不适宜写在班级公约里的一项是(  )
A.保持教室安静,不在教室和走廊上大声喧哗或打闹。
B.尊重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斤斤计较,不打架,不骂人。
C.课间礼貌活动,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
D.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户外活动时,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擅自活动,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8.与“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B.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C.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_______落到我的肩上。
(2)在放学的路上,_______下起了瓢泼大雨,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3)体育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儿行动,这不,他_______来了。
(4)刚要出发,我_______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A.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B.居然 突然 果然 猛然
C.居然 猛然 果然 突然
二、填空题
10.基础训练营。
读拼音,写词语。
我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个zhū hónɡ( )色的jìnɡ kuànɡ ( ),靠墙处的chá jī( )上摆放着wài pó( )做的ɡāo bǐnɡ( ),吃起来甜甜的。妈妈fēn fù( )我长大了要好好孝顺她的妈妈,做一个dǒnɡ de( )ɡǎn ēn( )的人。
11.在括号里填入读音为“mù”的字,组成词。
( )布 爱( ) ( )色   ( )碑
12.课本直通车。
回顾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桂花雨》中,作者借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落花生》一文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________、收花生、尝花生、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最详细。
(3)《蝉》中表现“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一针见( ) 肃然起( ) 一声不( )
情不自( ) ( )弟呼兄 神( )妙算
(1)实地考察后,他__________地指出了当地发展中的问题。
(2)在迪士尼乐园欣赏小丑表演时,一向严肃的爸爸也__________地笑了。
三、语言表达
14.出发,向着大自然!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请你从白鹭、花生、桂花这三种具体事物中选择一种,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描述它们的样子及给你的感受。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5.了解选文内容,分别概括出每个自然段描绘的图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同时,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将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17.选文第2自然段,将白鹭与别的鸟进行对比,突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选文表达的情感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B.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C.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短文。
小时候,生活拮据,吃饺子只有挨到年过节。即使不逢年过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妈妈只好混在一块儿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拍拍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校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花边校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转眼间,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这年的大年初二,正好是妈妈的生日,全家又包饺子,为了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包了一个糖馅儿的子,放在盖帘上,对妈妈说:“今儿个您要吃着这个糖馅儿的饺子,一准是有福,大吉大利!”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浪开的锅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
热腾腾的饺子盛进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夹了三个饺子。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已经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19.请给短文添加上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中找出饺子外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1.“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写的。小时候,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_____________;长大后,“我”包花边饺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3.“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小时候,妈妈教会“我”包花边饺子。
B.“我”这次故意包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的。
C.妈妈不但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也教会了“我”用爱守护家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
25.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材料二: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
26.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请你从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写一条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节气 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________ 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便宜,读音pián yi;嗜好,读音shì hào;嵌入,读音qiàn rù;
B.画框,读音huà kuàng;等待,读音děng dài;缠绕,读音chán rào;
C.眼睑,读音yǎn jiǎn;柜顶,读音dǐng guì;眸子,读音móu zǐ。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用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A.有误,“羡幕”的“幕”应为“慕”,意思是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B.全部正确。
C.有误,“垂曼”的“曼”应为“蔓”,意思是垂挂的枝蔓。
3.D
【详解】本题考查了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此句把“雪”比作“白玉”。
B.此句把“垂蔓”比作“瀑布”。
C.此句把“它”比作“球儿”。
D.此句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
4.D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D项“繁华的垂蔓”应为“繁华的街道”或者“碧绿的垂蔓”;“细小的情意”应为“深厚的情意”,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有毛病的地方。
A项语意重复,“喜气洋洋地”与“愉快的”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B项词语搭配不当,“数量”不可以用“提高”来搭配,可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者“使”。
6.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趋之若鹜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成语出自于《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
7.D
【详解】本题考查班级公约内容的辨析。
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班级成员都应自觉在班级里遵守的规则。
D项说的是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户外活动时的规则,不是班级里的规则,所以不适宜写在班级公约里。
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把“白鹭”比喻成“散文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个句子强调了桂花香的特点,所以是夸张句。
B.这句话把“田”比作“玻璃框里的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是《落花生》课文中父亲教育子女做人的道理,不能只追求外表、做些华而不实的事情,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普通,但是实际的用途很多。没有修辞运用。
9.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近义词辨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居然:副词。竟然,表示出乎预料。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果然: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猛然:忽然;骤然。
10. 朱红 镜框 茶几 外婆 糕饼 吩咐 懂得 感恩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镜、框、婆、糕、懂、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 幕 慕 暮 墓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幕布:制帷幕用的布。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因喜爱而向往。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墓碑: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上面刻有关于死者姓名、事迹等的文字。
12. 桂花 思乡 事情发展 种花生 议花生 议花生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1)《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3. 血 敬 吭 禁 唤 机 一针见血 情不自禁
【详解】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14.例文:
白鹭是一种鸟类,体长在50-90cm之间。它的头部较小,其上长有7-10cm的鸟喙。它的脖子很细很长,头部通过细长的脖子和身体相连。白鹭的身体很轻,上面布满白色的羽毛,左右两端各生有一只翅膀。在身体的下方是它长长的腿以及小小的脚。它的腿和脚均呈黑色。一想起白鹭就想到水边,还有诗经。白鹭,鹭丝,形像纯洁秀逸。它与世无争,闲适淡泊,形象高雅,请高傲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古诗词中常用物象,若拿它比人的话,定是一位白衣翩翩秀美的公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从白鹭、花生、桂花这三种具体事物中选择一种,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描述它们的样子及给你的感受。结合图片来描述它们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内容来描述给你的感受。
例如图一:是一只白鹭,它的脖子很细很长,头部通过细长的脖子和身体相连。它的身体很轻,上面布满白色的羽毛,左右两端各生有一只翅膀。在身体的下方是它长长的腿以及小小的脚。它的腿和脚均呈黑色。像一位翩翩起舞的佳公子。
例如图二:花生一团团的长在地下,胖胖的,长长的茎秆长出了地面,绿色的叶子一丛丛。看到花生我想到了秋收时的情景。
例如图三:桂花一团团、一簇簇,恰似亲兄弟、亲姐妹簇拥在一起,又像是一个个金娃娃、银娃娃睡在绿叶做的摇篮中。我仿佛嗅到了桂花的香气。
15. 白鹭垂钓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低飞图 16. 钓 整个的清水田 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17.优雅矜持 18.B
【分析】15.本题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
标题一般能体现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题。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钓鱼的画面,可加标题“白鹭垂钓图”;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望哨的画面,可加标题“白鹭瞭望图”;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白鹭低飞的画面,可加标题“白鹭低飞图”。这三幅不同的场景运用静态描写,从中展现了白鹭的美,突出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由文中“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钓”字写出了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可知,把“整个的清水田”比作“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17.本题考查了对比写作方法的辨析。
由文中“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可知,用白鹭和别的鸟作比,突出了白鹭的优雅矜持。
18.本题考查了对作者所表达感情的了解。
本文以“白鹭”为题,动用寓情于物的写法,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19.花边饺子 20.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21. 比喻 饺子 小银鱼 22. 时间 分出肉馅饺子和素馅饺子,好把肉馅饺子分给我和弟弟 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23.C
【分析】
19.本题考查给短文添加标题。
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
短文围绕“包饺子”写了母亲的故事,重点写了母亲教孩子们包花边饺子,因此题目可为“花边饺子”。
20.本题考查选择关键句子。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描写饺子外形的句子是: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2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滚开的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饺子比作小银鱼。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小时候”“我长大了”等句子可知,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小时候,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分出肉馅和素馅饺子,好把肉馅都分给“我”;长大后,“我”包花边饺子是因为和弟弟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2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联系上下文,从小时候妈妈包花饺子给“我”吃,到长大了“我”包花饺子给妈妈吃,可知“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意思是写了妈妈不但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也教会了“我”用爱守护家人。
24.习俗、时间。 25. 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6. 小满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分析】2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可知,谷雨时间为每年的4月20日;谷雨的习俗是喝谷雨茶、食香椿、祭仓颉。
25.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结合“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6.考查学生对课外的搜集与积累,写一条二十四节气中的俗语或农谚或古诗名句。如: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