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6 22: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震动(zhèn) 闷雷(mèn)
B.鼎沸(dǐng) 哀号(háo)
C.霎时(chà) 薄雾(bó)
D.隆隆(lóng) 踮着脚(di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葡萄 稻子 鹅卵石 人山人海
B.屹立 恢复 盐官镇 摇摇欲坠
C.静寂 运栽 钱塘江 半明半眛
D.崩塌 模糊 剪秋罗 坑坑洼洼
3.下列词语与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
B.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声鼎沸)
C.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风平浪静)
D.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山崩地裂)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 )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B.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C.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5.下列不是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的一项是( )
A.饭前便后要到水龙头下把手用水冲洗干净。
B.可以把用过的但相对比较干净的水冲马桶、擦地板或者浇花。
C.少量的衣服用手洗,避免洗衣机洗时使用大量的水。
D.洗澡时,将开始放的冷水积蓄起来,可以洗衣服或别的用场。
6.《走月亮》一课反复写道“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喜欢在月光下行走。
B.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C.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D.反复写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我”和阿妈走月亮。
7.《花牛歌》的作者是( )
A.叶圣陶 B.徐志摩 C.安徒生 D.法布尔
8.下列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的声势特点。
B.这句话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
C.句中“千万匹”、“浩浩荡荡”写出了大潮的声势大。
D.从“浩浩荡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大潮的声势。
二、填空题
9.形近字组词。
堤( ) 优( ) 浴( )
提( ) 犹( ) 俗( )
10.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微小——( ) 叮咛——( ) 柔和——( )
梦幻——( ) 沉睡——( ) 欢乐——( )
1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12.查字典填空。
“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看法;④道教的庙宇。“观潮”“天下奇观”中“观”的意思分别是______(填序号)。在这两个词中“观”都读_______,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
13.读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个句子中用得最好的字是“抱”,关于它的妙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喜欢月亮,把它紧紧地、亲热地抱在怀里的样子。
B.“抱”字将小水塘比作了一个人,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水月交相辉映的景象。
C.“抱”字写出了月影团团清晰地映入水塘的动态美,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参考上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
人( )人( ) 风( )浪( ) 若( )若( )
一( )一( ) ( )天( )地 ( )( )鼎沸
(1)傍晚时分湖上( ),景色优美极了。
(2)狂风裹着黑压压的浓云,向田间( )地袭来。
三、现代文阅读
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自由自在,欢乐无比,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5.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沉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18.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19.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西湖听雨(节选)
西湖的雨 ,梳洗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到关山何处。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chàn)颤巍(wēi)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mì),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ē)娜(nuó),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轻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
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
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六月,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ɡuō)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烟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风姿绰(chuò)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21.联系上下文,下面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到西湖探寻个究竟。
B.“风姿绰约”形容西湖如出浴的美人,气质优雅,体态柔美。
C.“颤颤巍巍”形容人走路不稳当的样子。
22.结合短文内容,第1自然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千变万化 B.千姿百态 C.千奇百怪(2分)
23.认真读短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分别写了西湖的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这三种雨,分别展示了轻柔美、朦胧美和明丽美。
B.作者分别听到了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和“吧嗒吧嗒”声以及大雨的“哗哗”声。
C.在作者的笔下,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味道。
D.雨过天晴,人们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四、书面表达
24.任选一个题目,完成习作。
题目一: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家乡的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大家吧。
要求: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推荐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要能引起大家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题目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要求:你一定去过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曾亲身领略到它的美丽与神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你游览的经过写下来,要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语言要通顺,叙述要有条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B、D正确。C:霎时(chà 改 shà)
注意“闷”是多音字,读“mèn”是密闭;不透气的意思,可以组词:愁闷、闷闷不乐等;读“mēn”是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不吭声;不声张等意思,可以组词:闷热等。
“号”是多音字,读“háo”是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大声哭的意思,可以组词:哀号、号叫等;读“hào”是名称;标志;信号等意思,可以组词:称号、型号等。
“薄”是多音字,读“báo”是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淡;冷淡;不肥沃的意思,可以组词:厚薄等;读“bó”是微;少;弱;看不起;慢待等意思,可以组词:薄雾、薄礼等;读“bò”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可以组词:薄荷。
“鼎”、“隆”是后鼻音。
2.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C.运栽——运载;
半明半眛——半明半昧:昧:昏暗;明:明亮。 半:时而意思是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3.A
【详解】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以及积累。
BCD正确。
A.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常见标点符号的运用及理解。
在本题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B项。应改为: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5.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根据题干内容,要选出不符合“我们与环境”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的,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得出A项饭前便后要到水龙头下把手用水冲洗干净不符合题干。用水冲洗干净和节约用水是不对应的。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可以得出《走月亮》一课反复写道“我和阿妈走月亮”,理解正确的是C项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A项中,并不是表示“我”和阿妈喜欢在月光下行走。
B项中,也并没有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D项中并不是加强读者的印象“我”和阿妈走月亮。
7.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积累。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填写恰当的答案即可。
《花牛歌》是徐志摩写的一首现代诗。诗中写了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坐着、走着、甩着尾巴,有时还睡觉和做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徐志摩的主要作品还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出自《观潮》这篇文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而形象地写了在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出了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这句话中指大潮的气势。由此可知,D选项说法错误。
9. 河堤 提示 优秀 犹如 沐浴 风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本题“堤”和“提”、“浴”和“俗”、“优”和“犹”都是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不同,要注意区分。
10. 渺小 叮嘱 温和 虚幻 熟睡 愉快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找近义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 。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二、从词的意义上去找 。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三、结合词具体的语境去找。根据以上三点做题即可。
“微小”和“渺小”,“叮咛”和“叮嘱”,“柔和”和“温和”,“梦幻”和“虚幻”,“沉睡”和“熟睡”都有相同的语素,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欢乐”和“愉快”意思相同,是近义词。
11. 比喻 夸张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1)句子把“白浪翻滚”比喻成“水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2)句子把“声音”用“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形容,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2. ①② ɡuān ɡuàn 道观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及字词理解,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观潮”意为观赏涨潮。特指观赏钱塘的大潮。因此“观”在这里意为看。故选①。
“天下奇观”意为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因此“观”在这里意为看到的景象。故选②。
“观”为一个多音字,读“ɡuān”意为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读“ɡuàn”意为道教的庙宇;姓。故读“ɡuàn”可组词为道观,意思是道教建筑。是供奉道教神祖、仙人,进行道教法式和修行的建筑。
13. B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正常是闻到的,月光是看到的,运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映在流水上,波光粼粼的样子,增强了表达效果。
【详解】(1)本题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一个“抱”字将小水塘拟人化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水月交融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态及水中的月影。故选项B有误。
(2)本题考查赏析关键字词。
赏析字词,可从其词性、词类活用及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作答,结合句子意思理解词语含义。
通读句子,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正常是闻到的,月光是看到的,通过“流”字可知该句使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映在流水上,波光粼粼的样子,增强了表达效果。
14. 山 海 平 静 隐 现 心 意 漫 卷 人 声 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全词语及应用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若隐若现:指好像隐没,又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
一心一意:指心思、意念专一。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1)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傍晚时分湖上( ),景色优美极了”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风平浪静”词语。
(2)根据词义,结合句子语境“狂风裹着黑压压的浓云,向田间( )地袭来”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漫天卷地”词语。
15.五月的洋槐花 16. 文中指整个槐乡充满了香气。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约束,安闲随意。 17.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18.B 19.表达了作者对于洋槐花的喜爱和赞美。 20.我会对满树的槐花说:“你真的好美,让我舍不得离开,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故题目可为“五月的洋槐花”。
16.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沉浸:意思是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17.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可知,描写了槐花香。
18.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19.本题考查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对槐乡的热爱之情。
2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描写槐乡,表达出对槐乡的感情即可。
21.B 22.B 23.A
【分析】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跃跃欲试:形容烟雨茫茫,虚无缥缈的美使人想去一探究竟。
颤颤巍巍:形容水珠在叶子上不稳当的样子。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千奇百怪: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在理解这几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中所写的毛毛雨、小雨、大雨下的西湖景色,可知答案。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文中分别写了西湖的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这三种雨,分别展示了轻柔美、朦胧美、迷茫美。
24.例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要隆重地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是美丽的秀峰公园。
走进秀峰公园的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沿着花香走过一条开满鲜花的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便来到了引人注目的秀峰湖。湖边有很多游客站在围栏边喂鱼,湖水中的小鱼争先恐后地聚拢来抢食,有白色的,有黑白相间的,有淡黄色的,有红黑相间的小丑鱼,还有橙色的等等……这些可爱的小鱼吃完鱼食后还会伸出头来吐出个泡泡,不知是还想吃呢?还是在向喂鱼的游客表示感谢呢?
顺着秀峰湖边的围栏有一条小路,一直可以走到秀峰山的山顶,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所有的景物一览无余。秀峰湖像一块大大的翠绿的宝石,平静的湖面向镜子一般倒映出郁郁葱葱的树木。这样依山傍水有灵气的秀美之地,真像是传说中水神的居住之地啊!
忽然从公园的另外一侧传来了一阵阵开心的欢笑声,原来公园里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场!有的孩子在滑滑梯,有的在玩做迷藏,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玩蹦床,有的在伴着音乐跳舞,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捉虫子,还有的在说悄悄话……这儿真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秀峰公园吗?
【详解】习作一: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我们推荐一个好地方,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再想一想在你脑海中你最喜欢的地方可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确定写作的内容。
写作思路:
开头:我们可以写最值得推荐的地方,并分析自己推荐这个地方的原因以及这个地方所具有的特色景物。
中间:我们可以详细介绍这一地方所具有的景物以及景物所具有的特点。并且我们可以将这个地方的特色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比,以突出它的与众不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别人体会到你对这个地方的喜爱。
结尾:我们可以进行总结,抒发自己的情感。
习作二:考查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是确定作文的写作对象和补全完作文标题,注意在确定标题时,尽可能使标题新颖,例如:美丽的洞庭湖等。
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哪个地方让自己印象深刻,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环境描写。
中间:①可以说说你介绍的地方的地理位置,②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③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④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