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6 22: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咸盐(yán) 顿时(dùn) 稻穗(shuì)
B.庄稼(zhuānɡ) 睡眠(mián) 坠落(zh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攀登 臀部 习惯 迷惑不解 B.泰山 馈赠 圣坛 梦寐以求
C.据说 拦住 经济 色采明丽 D.幼鸟 避开 道德 风声鹤唳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奇观 观潮 B.横贯 贯穿
C.半明半昧 拾金不昧 D.成熟 熟悉
4.每当看到(  )这两个词时,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耳边就仿佛响起那优美的琵琶声。
A.锣鼓喧天、悄然无声
B.人声鼎沸、窃窃私语
C.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张老师走到灰心丧气的小明面前,低声细语地询问着缘由。
B.海底的鱼儿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像是在窃窃私语。
C.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老师鸦雀无声。
D.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瀑布从百丈悬崖飞奔而下。
6.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描写的是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B.《走月亮》中,“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时间是在秋天的夜晚。
C.《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的作者都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D.《繁星》的作者是巴金,他的其他作品有《雾》《雨》《电》等。
7.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B.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C.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D.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8.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光线变得柔和。(“柔和”换成“柔软”)
B.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一点儿痕迹都看不出来。(“修补”换成“修复”)
C.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满意”换成“满足”)
D.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招待”换成“款待”)
二、填空题
9.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鼎( ) 水天相( ) 人山人( )
山( )地裂 ( )天卷地 风( )浪吼
10.仿写词语。
坑坑洼洼(AABB式):_____、____、_____
沉甸甸(ABB式):_____、____、_____
1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________
(2)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________
(3)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________
12.感知内容。
《繁星》是描写星空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___和不同____观看繁星的____和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13.摘抄词句。
(1)摘抄《秋晚的江上》一诗中精彩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抄《花牛歌》一诗中描写小牛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口语交际。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处可见的垃圾、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威胁着人类,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把对话补充完整。
丁丁: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出门时可以尽量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张强: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丁晓:我们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海蚀奇观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四面环海,就像一片芭蕉叶斜铺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②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这便是海蚀奇观。
③台湾的野柳海蚀奇景,更是被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岩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④这里有一片长约2000米的海崖。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被海水侵蚀而成的崖洞和岩桥,更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去探幽寻奇。
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排列有序的蘑菇石林。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一座叫“女王石”的奇特石柱,与众不同,游客都争先在此与其留影。她头戴皇宫帽,鼻高眼大,抿嘴,圆脸,细长脖,筒裙直盖脚盘,人物造型各部分匀称,神情仪态栩栩如生。脖子上一圈粒粒可数的石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为她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俏丽。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⑥野柳海蚀奇观的形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陶醉,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有改动)
15.解释词语。
(1)海蚀:________
(2)裸露:________
16.用“——”画出第⑤段中作者联想的部分。
17.海蚀奇观指的是__________。
18.“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塔,有的像楼。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任你比方,由你命名。”边读边展开想象,“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还可能像________、像________,你会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好名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
19.海蚀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0.找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用“ ”画出来。
2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仿生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仿制成功一种_________。这种仪器被安装在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
22.“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句话中的“这种仪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3.读短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1)提问:________________
(2)解答: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展示。
以“游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清楚你游玩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你喜欢游玩的原因。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稻穗(shuì)应为suì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 没有错别字。
B 没有错别字。
C 色采明丽——色彩明丽:指颜色明净美丽。
D 没有错别字。
综上,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A “天下奇观”中“观”指景象,“观潮”中“观”指看。
B “横贯”和“贯穿”中“贯”都是穿的意思。
C “半明半昧”中“昧”是暗的意思,“拾金不昧”中“昧”是隐藏的意思。
D “成熟”中“熟”是植物长出果实,“熟悉”的“熟”意思是知道清楚。
综上,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4.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和词语理解。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意思是: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理解和诗句的意思,再对照词语的意思,选出与之相照应的词语即可。
A项,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悄然无声: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小弦切切如私语”并非没有声音,只是声音比较小。
B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该词强调的是嘈杂,声音多而杂乱,但声音的强度不大。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C项,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与“沉重抑扬”的音色更接近,声音的力度更重,让人想起雷阵雨时的雷鸣和骤雨。故C项更符合题意。
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要注意成语的意思,感彩以及适用对象和范围。
A 低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很小。这里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B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语境中说鱼儿在海里发出各种声音,鱼发出的声音很小所以说像暗地里小声说话,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C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这里语境中说学生们上课议论,老师鸦雀无声,成语使用不符合语境。
D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这里形容瀑布的水声很大,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综上,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C。
6.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
ABD项说法正确;C项《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7.B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题干让找不同的修辞,分别辨析各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就可找到答案。
A项,说归巢的鸟儿“倦了”“驮着”,是将人类的动作赋予了鸟儿,所以是拟人修辞。
B项,说“山溪”像“玉带”,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山溪和玉带都是细长的形态,所以使用了比喻修辞。
C项,说花牛“做梦”,是将人类的动作赋予了花牛,所以是拟人修辞。
D项,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半个天,都是人类的动作赋予动物自然之物,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8.A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要注意近义词的意思,以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A项近义词使用不恰当,“柔软”的意思是是指物体软和,不坚硬。用来形容光线不恰当,可改为:温和。
9. 沸 接 海 崩 漫 号
【解析】略
10. 干干净净 密密麻麻 整整齐齐 黄澄澄 金灿灿 黑魆魆
【解析】略
11. 拟人 比喻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题“抱”赋予小水塘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本句把“这八个字”比作“一束温暖的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照亮了……”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2. 时间 时间 地点 情景 感受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略
13. 归巢、驮着、一瞬 坐、眠、走、做梦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诗中精彩的动词:归巢、驮着、一翻。
归巢的意思是回到自己的窝。
驮,表示用背负载,是动词;指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
(2)《花牛歌》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描写小牛动作的词语:坐、眠、走、做梦。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乘;搭。
眠,睡眠。
走,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跑。
做梦,意思是睡后的正常现象。也可用于嘲讽他人的想法不切实际。
14. 少使用塑料制品 使用新能源汽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
少使用塑料制品,塑料中含有聚氯乙烯。
使用新能源汽车,尾气中则不会有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15. 海水冲击和侵蚀。 没有东西遮盖。 16.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
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 17.被海水冲击侵蚀的嶙峋怪石 18. 大象 战马 动物乐园。文中说“假若看成动物造型,那真是说啥像啥”,那么远远看去,一定是各种动物相聚在一起的动物乐园。 19.海水常年冲击海岸,土崩沙流,岩石裸露。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
【分析】15.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海蚀:海水对海岸及近岸海底的冲击和侵蚀。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1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远远看去,180多座蘑菇崖,就像从西安地下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方有块排列在海边。然而,蘑菇石柱又比兵马俑高大,一般都在2.3米,最高的达到3.5米,头部直径达1.3米,真像是一个个魁梧的海防将士,在这里站岗,威武无比。”和“她好像是位不愿被困在宫墙里的美丽的公主,偷偷出来观看将士操练,而且看得那么专注入神。”可以看出作者的联想。
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可以看出。
18.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要运用比喻修辞写出“被海水侵蚀而风化的崖石”的样子并起名说出理由,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19.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岩石又经海水千百年的冲击侵蚀,便形成造型各异的嶙峋怪石。”中可以看出,可以围绕此展开作答。
20.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21. 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 小型气体分析仪 宇宙飞船的座舱里 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2.小型气体分析仪 23. 为什么苍蝇的嗅觉那么灵敏? 因为苍蝇的头部有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分析】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运用设问要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问题既不重要,也不新颖,人们并不关心,修辞者却故弄玄虚,不仅不能提高表达效果,反而令人生厌。总结:“有问有答是设问。”
通读全文,“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是设问句。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通读全文,从“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和“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可知答案。
2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从“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可知,这句话中的“这种仪器”指的是小型气体分析仪。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所提问题要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如:苍蝇“鼻子”灵敏的原因是嗅觉神经细胞多,那狗鼻子灵敏的原因也是一样的吗?答:一样,狗鼻子灵敏也是因为嗅觉细胞多。
24.例文:
游灵山
风柔柔的吹,小鸟喳喳地叫,春日缕缕的洒在身上,我们一家子人开着车到了灵山。
到灵山的门前,我们下了车向灵山出发了,走着走着,就看到蜿蜒的盘山公路,远看就像一根面条,吃一口一定很美味,可惜它不是吃的,这也像是考驾照的项目之一——S型行车道,在公路的边缘有花有草,忽然发现红花绿草真是绝配啊!
上山后就能听到“当当当”的声音,先去前面的小亭子里面歇一歇,妈妈说。我对这“当”的声音来源更加好奇了,体力恢复好后,我们就进去寺庙门。打开那一瞬间就看到一个和尚在敲钟,进入到里面除了和尚敲钟的声音就没有别的声音了,里面很是幽静,我们来到了大佛的面前,大佛的外形是圆圆的脸,慈祥的眼睛。笑得开心得大嘴和耳朵下大大的耳垂,看着像慈祥的老人一样。拿起旁边的香,爸爸拿起三柱香,用打火机一点燃后插入土中。
我又观察了寺庙的结构,可是怎么也看不出来,古代的人民真是有智慧,创造出了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结构和美丽的文化传统。
站在山上看下面,感到人像蚂蚁一样,小汽车像橡皮在慢慢的移动,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大事,感到心里很自豪,在山脚下就感到很美,但是在山上时比山脚下更美!
一天的游玩结束了,我和家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灵山。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首先明确游玩的地点是哪里,然后根据游玩的过程写出相应的经过,以及在游玩过程中的启示和感悟。写清楚游玩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喜欢游玩的原因即可。注意语言的完整和连贯,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