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7 13: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垂蔓(màn) 幽深(yōu) 熟悉(xí)
B.雏儿(chóu) 哎哟(yō) 柜子(guì)
C.享受(xiǎng) 陪伴(péi) 待会儿(dāi)
D.趴着(bā) 眼睑(jiàn) 眸子(mó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梢微 树梢 口哨 B.浇花 烧火 饶痒
C.油饼 把柄 秉持 D.吩付 附和 官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松鼠的四肢灵活,像飞一样在树枝间跳跃。
B.爸爸灵活地调配工厂里的车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C.民歌的艺术形式灵活多样,受到大众的喜爱。
D.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
4.下列哪句诗与母亲所说的话含义相似?(  )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6.与“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要严格遵守”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不能不严格遵守。
B.制定了的班级公约,怎么能不严格遵守呢?
C.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非严格遵守不可吗?
7.以下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收获节的谈话中,“父亲”希望我们要像花生,做有用的人。
B.《桂花雨》表达了作者琦君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
C.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没有什么比它速度更快。
8.读下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A.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没有实际用途。
B.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果实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性格的确可贵。
二、填空题
9.补充下列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句子
( )( )遍野 路不( )( ) 内( )外( )
兵( )马( ) 安( )乐( ) 兴高( )( )
(1)把“兴高( )( )”这个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画横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白鹭虽是常见之鸟,但作者却盛赞它实在是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_。
(2)《落花生》一课的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在《蝉》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饮食、栖居环境的选择,表现其高雅志趣。
1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1)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树没有梅树那样有姿态。
(2)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补充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海棠树开出了美丽的花。_________________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鸟巢 ( )的叫声 ( )的藤蔓
13.读拼音,写汉字。
白hè( ) jīng ( )巧 黄hūn ( ) 恩huì( )
jiāo ( )水 zhà( )油 gāo ( )饼 chá( )叶
三、语言表达
14.下面是小红在日记中写的两段话,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我发现很多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如: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2)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第(1)句中的“姿态”指的是样子,第(2)句中的“姿态”指的是精神面貌。我知道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以下两句话中意思是不一样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对比阅读
(一)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故乡的冻梨(节选)
冻梨与鲜梨相比,会有少量维生素和蛋白质流失,但大部分的营养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鲜梨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营养成分冻梨几乎都有,所以从营养上来讲,冻梨和鲜梨的差别并不大。冻梨营养丰富,还有很多保健功效,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促食欲、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清心润肺、清喉降火、醒酒解毒、消除肿痛。
多年前,我离开了故乡去南方生活,每到冬天我就愈发怀念故乡冻梨的美味。南方的冬天温暖而湿润,自然没有做冻梨的天然条件。我曾多次试着把大白梨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可这样做出来的冻梨不是在故乡风霜雨雪中完成蜕变的,吃在嘴里,虽说也绵软也甘甜,但味道就是没有故乡的冻梨地道。原来人的记忆可能会模糊、黯淡,但是人的味蕾永远不会欺骗和背叛,因为味蕾深处是故乡。
15.两篇选文中,作者都借助具体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____________之情;不同的是,选文(一)借助的事物是______________,选文(二)借助的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篇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出了事物的
A.用途 B.保健功效 C.味道
17.两篇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与诗句“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相似。
18.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2)但味道就是没有故乡的冻梨地道。 ( )
19.读选文,回答问题。
(1)对选文(一)结尾句中的“又”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选文(二)中结尾处“味蕾深处是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 流】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zhāi zāi】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jí jǐ】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ǎ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 却】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于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 刚一下火车 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 你离开德国这样久 有什么变化没有 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 奇特】的景色!多么【奇丽 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20.划去文中【 】内不合适的读音或字词。
2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开头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应接不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文中描写表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情形的语句。
24.作者在文中写的“这一种境界”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境界。作者所见到的“人人为我”的情形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的情形;“我为人人”的情形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形。
25.“美丽”指的东西很多。联系全文,我们知道:“美丽”包含有 _________ ,包含有______________ ,包含有______________ 。
26.人总是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找一找,一定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举例说一说,并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
五、书面表达
27.大作文。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请你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②把你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字数在400以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熟悉(xī)。
B项,雏(chú)儿。
D项,趴(pā)着;眼睑(jiǎn)。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梢微——稍微。
B项,饶痒——挠痒。
D项,吩付——吩咐。
3.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的辨析。
A项,本题中“灵活”的意思是敏捷;不呆板。指松鼠的四肢非常的敏捷。
B项,本题中“灵活”的意思是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指爸爸工作时善于随机应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C项,本题中“灵活”的意思是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指民歌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种,受到大众的喜爱。
D项,本题中“灵活”的意思是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指要善于把科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在实践当中,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
4.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家乡的事物在游子心中总是最好的,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唐代宋之问诗《渡汉江》。意思是:越是离家乡近了,心里越是惶恐不安,生怕家里有什么不幸,即使对面有人过来,也不敢去问一下。作者用真情写诗,抒写接近家乡时不安的心情。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句话的意思是同看一轮明月都该伤心落泪,夜晚思乡的心情都五地相同。该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所作的《望月有感》。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因为它突出对故乡的感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名句出自于唐朝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表明了自己为官的清廉无私。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辨别。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强烈。
A项,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出花生宝贵的内在品格,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名利。
B项,这个句子没有用到对比。
C项,把桂花树的外形与梅树的相比,突出桂花树的样子比较平常,没什么特色,笨笨的。
D项,把白鹭的外形与白鹤、朱鹭、苍鹭的相比,突出白鹭外形的精巧、匀称,一切都很适宜。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不能不严格遵守。”和“制定了的班级公约,怎么能不严格遵守呢?”的意思是: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要严格遵守。
“制定了的班级公约,就非严格遵守不可吗?”的意思是:制定了的班级公约,不是非要严格遵守。
故选C。
7.C
【详解】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C项,有误。出自《什么速度比猎豹快》,主要内容: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
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文中父亲说的这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说出了在父亲眼里,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馏、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很可贵。本语段作者也正是赞美了花生的可贵品格。实际上也是借物喻人,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品格也像花生的品格一样不讲体面而做着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故选本题选项中的C项。
9. 哀 鸿 拾 遗 忧 患 荒 乱 居 业 采 烈 采 烈 小明听到今天要放假的消息后,一蹦三尺高。 当今社会老百姓的日子幸福美满,安居乐业。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词语造句。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对于造句,要根据词语的意思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说道不拾遗。
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10. 一首诗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借物喻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古诗识记。
(1)《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2)《落花生》一课的作者许地山,他的笔名是落花生。这篇课文运用了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
(4)《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1. 对比 示例:与它的花相比,桃花显得过于娇艳了,玉兰显得过于张扬了。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理解及仿写句子。
修辞方法的理解,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这句话把“桂花树”与“梅树”作比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树姿态笨拙的特点。
(2)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即可。
12. 温暖 清脆 弯曲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 )的鸟巢” 可以用“精致、粗糙、破烂、结实、豪华、奢侈、来之不易、做工精致、不同凡响”等词来搭配。
“( )的叫声”可以用“清脆、痛苦、叫声、欢快、尖锐”等词来搭配。
“( )的藤蔓”可以用“深紫色、弯曲、茂盛、顽强、奇特”等词来搭配。
13. 鹤 精 昏 惠 浇 榨 糕 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鹤、精、昏、惠、浇、榨、糕、茶”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4. 墨水 瞧,小明的墨水洒了一地。 王老师真有学问,一肚子墨水。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注意平时对不同含义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不同的释义即可。例如这样的词语有墨水、一方面表示很有文化,一方面表示实际的墨水。这样的词语还有骄傲,一方面表示感到自豪,一方面表示自满自大。根据词语的不同释义进行造句即可。
15. 怀念 桂花 冻梨 16.A 17. 对比 露从今夜白 18. 泡 正宗 19. “又”字说明“我”不止一次地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体现了“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家乡的味道留在了记忆里,这句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分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抓住典型景物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一)桂花雨(节选)是作者通过回忆儿时摇桂花的情景,抒发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的感情。(二)故乡的冻梨(节选)是通过回忆家乡的冻梨,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中,我们了解了桂花的用途;“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促食欲、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清心润肺、清喉降火、醒酒解毒、消除肿痛”这句话,概括了冻梨的用途。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对比就是把两个不一样的事情或一样的事情来进行一种比较。这种修辞手法有很多优点和好处,可以让我们看到两种物体的差异。让读者们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通过把“这里的桂花”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的桂花的怀念之情。
“我曾多次试着把大白梨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可这样做出来的冻梨不是在故乡风霜雨雪中完成蜕变的,吃在嘴里,虽说也绵软也甘甜,但味道就是没有故乡的冻梨地道”,这句话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的冻梨的怀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是白露时节。“月是故乡明”在写景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
18.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找近义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 。 二、从词的意义上去找 。三、结合词具体的语境去找。根据以上三点做题即可。
(1)中,“浸”和“泡”是近义词,都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无处不在,人们好像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2)中,“地道”和“正宗”是近义词,都说明了冻梨的味道很纯正。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两篇文章都是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回答问题时要紧扣中心,语言通顺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20.流 zhāijí 却 奇特 奇丽 21., , :“ , ”
22. 文中指花太多,来不及观赏。 值得反复地体会、琢磨。 23.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4.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5. 美丽的花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6.考试时,钢笔突然没水了,同桌递给了我一支他平时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钢笔,这就是“人人为我”;做作业时,同桌有道题不会,我给他讲解这道题,这就是“我为人人”。
【分析】20.本题考查字词和字音。
留学;栽【zāi】种;脊【jí】梁;确 实;奇丽;奇特。
奇丽:奇特而美丽;奇特:表示不寻常的,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行为。
2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选择标点符号。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联系上下文,可知:应接不暇:文中指花太多,来不及观赏。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地体会、琢磨。
2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
在第二自然段中,“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表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种境界是指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5.本题考查文章内里理解。
根据最后一自然段“我说的'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可知,花是美丽的,种花给别人看的做法是美丽的。联系全文,我们知道:“美丽”包含有美丽的花,包含有奇丽的景色,包含奇特的民族。
26.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本题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中心思想,举例说一下自己有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经历,并说明自己得到的启示。示例:
考试时,钢笔突然没水了,同桌递给了我一支他平时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钢笔,这就是“人人为我”;做作业时,同桌有道题不会,我给他讲解这道题,这就是“我为人人”。
27.例文:
心爱的玩具
在我的床角那里有一只惹人喜爱的小老鼠的毛绒玩具。它是六月时舅舅送给我的礼物,我对它爱不释手。
它身高45厘米,全身都是粉红色的毛,胖嘟嘟的可爱极了!它十分漂亮就像是阿姨家的小妹妹一样!它的一双耳朵很大,就似两把精美别致的扇子。它的眼睛乌黑乌黑的看起了炯炯有神,神气极了!它的鼻子跟小丑的差不多,翘在上面。脖子下面还有一个带点点的领带,十分的时尚。它穿着一个淡绿色的连衣裙,就立刻优雅起来了。它的四肢胖乎乎的,抚摸起来非常的柔软。在它的脚底下还有一颗爱心。在后面还有一个细长的尾巴,在那好像在调皮地对着你摇尾巴。
它胖嘟嘟的都是源于里面的棉花,这样才使我们抚摸着软棉棉的,舒服极了。
它不仅可爱,还在生活中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呢!
那次,妈妈说;“你都长大了,你自己睡一次吧!”我推脱不掉,只好无奈地进了房间。进去时并不害怕,就在关灯的那一刹那,房间里一片漆黑。脑子里面鬼故事都浮在了脑海里,好像都能听见了鬼在讲话,使我毛骨悚然。这时我看它,笑眯眯地看着我,它好像在说:“加油!别害怕”。看着它,我不在孤单,我在它的鼓励下自己睡了第一个晚上。
它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在沮丧时,在伤心时,在失败时……它就给我了鼓励。是它让我有一个充满快乐的童年。
【详解】本题是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展开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物品,这件物品可能是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得到的,可能是从非常珍贵的朋友那里收到的礼物等。总之在文章中最主要的是要写出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件物品,为什么成为了你的心爱之物,即这件物品对于你的重要意义。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心爱之物是什么。
正文:运用外形描写写出心爱之物的样子并结合一件事体现对“我”的重要性。
结尾:抒情式,抒发对我的重要性以及我对它的情感,照应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