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材料作文指导
学习目标
一、了解材料作文特点、考情和注意事项。
二、把握材料作文审材立意的具体方法。
三、学以致用,提高审材、立意能力。
湖南近5年中考作文题
命题形式 年份/地市/题目(或主题) 可写作方向
材料作文 2020郴州(任务驱动型):主题:家书 我与社会、我与家庭、我与自我均可
2019郴州(任务驱动型):主题:活动通讯 侧重我与学校
2019岳阳(题目二):主题:种子、信仰 侧重我与自我
命题形式 年份/地市/题目(或主题) 可写作方向
命题作文 2020岳阳(题目一):特别的爱(有导语) 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均可
2020岳阳(题目二):勇敢面对(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2019衡阳:想写你的名字(有导语) 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均可
2019岳阳(题目一):握手(有导语)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我均可
2018郴州: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2018岳阳(题目一、二、三):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每一步,都算数;他(她)努力的样子闪闪发光(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命题形式 年份/地市/题目(或主题) 可写作方向
命题作文 2017年郴州、衡阳:遇见(有导语)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均可
2017岳阳(题目一):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任选一个词语)(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2016郴州:美在身边(无导语)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均可
2016衡阳:翅膀(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2016岳阳(题目一):在一起(无导语) 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均可
2016岳阳(题目二):幸好,我先走了两步(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命题形式 年份/地市/题目(或主题) 可写作方向
半命题 作文 2020衡阳:不一样的__________(有导语) 我与自我、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均可
2018衡阳:欣赏________的我或欣赏__________的我们(有导语) 我与自我、我与学校、我与社会均可
2017岳阳(题目二、三):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任选一个拟半命题;任选两个进行组合,可加体现二者关系的词语)(有导语) 侧重我与自我
考情总结
2. 命题特点:
1、命题形式有规律。 近5年作文题目中共涉及三种命题形式:材料作文(3次)、命题作文(14次)、半命题作文(3次)。
2、从近5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来看,写作主题比较集中,题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成长,紧紧围绕“我”(即中学生自己)来展开,主要方向有“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我”“我与自然”。可从我与家庭(亲情等)、我与学校(校园生活、读书学习等)、我与社会(小人物、热点事件等)、我与自我(个人成长感悟、梦想期望等)、我与自然(自然感悟、保护环境等)这些方面写作。写自己或身边的人、事,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发从中获得的感悟。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花店处理花瓶,我挑选了两个,问店主:能优惠点吗?她回答得很干脆:不能。
付款后,我的心情有点怏怏的。觉得店主真小气,不太会做生意,为了招揽回头客,优惠一点,让我带着一些欢喜离开,岂不圆满?但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是她送我一份欢喜,而不是我顺应她的心意,给予她一份快乐呢?自己可以选择大气啊。念头一转,当下释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第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比如:以上出示的材料作文,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抓重点,探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材料作文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会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第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材料作文审材立意方法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材料主旨。关键句在哪儿呢 据我们平时所学,一篇文章的关键句,首先从总起句找,一般在文章开头揭示全文内容;再从结尾句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以抒情议论的句子居多;还有哲理性的句子,意味深长的句子,含义深刻的比喻和阐明事理结论的句子,那么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立意
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可以立意为——艰辛和痛苦是成功必经之路,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训练一
材料: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训练一
材料: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2.由果溯因法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例: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 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立意:戒贪婪
原因
结果
训练一
材料作文中,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3.由物及人法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所谓多个角度法是指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的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人们不应单一的、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论。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做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4.多个角度法
人或物的角度(材料中涉及几个“人”或“物”,就至少有多少立意角度)
例: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①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烈。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②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③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④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妈妈:“我朋友女儿通过钢琴8级了,我们家孩子还弹不成调。”
爸爸:“我同事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我们家孩子的作文总写不好。”
孩子:“我参加航模比赛,不也在市里获奖了吗?”
爸爸:“你就知道顶嘴,这次英语成绩你又不如同桌。”
孩子:“我的数学成绩比他好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牛刀小试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这是一段对话。先是妈妈爸爸的对话,然后是爸爸和孩子面对面的争论。对话的内容涉及到“钢琴”“作文”“航模比赛”“英语”“数学”,既有课内又有课外,既有文化课又有艺术特长。面对生活情境类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
显然,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对“成才观”的认识分歧。父母期望孩子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超越同龄孩子,因此总是看到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很少看到优点。孩子认为自己在一些方面的良好表现应该得到肯定,不必处处优于他人,而且这种比较让孩子很不舒服,由此产生矛盾。
分析:
1.父母:应该如何评价孩子成长。每个孩子都会有优点和不足,在学习方面都会有优势和弱势,一味看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不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孩子:如何认识自己。从孩子的角度,既要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要承认不如他人的地方,既要坚持发展自己的特长,也要有全面发展的意识。
3.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中国式的家长总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势对比自己家孩子的“劣势”,在言语表达上喜欢用一些主观色彩强烈的词语,喜欢否定,例如“还弹不成调”“总写不好”“又不如同桌”,这样的语言在沟通中让孩子难以接受,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立意:正确评价孩子成长;发挥优势与弥补劣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好好沟通开始;肯定自我与认识他人等等。选材上,可以写自己成长中的经历、生活片段,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独特的我”“倾听我说”等,适合写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