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作业(七)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基础巩固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多选)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羽毛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羽毛将加速上升,铅球将加速下降
B.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C.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月球表面
D.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落到月球表面的速度相同
2.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3.(多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
5.(多选)如图所示,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6.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
A. B.
C. D.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 m B.11.25 m
C.20 m D.25 m
二、非选择题(15分)
8.一颗自由下落的小石头,经过某点时的速度是9.8 m/s,经过另一点时的速度是39.2 m/s,求这两点间的距离和经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g取9.8 m/s2)
能力提升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2.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通过A点需要的时间是( )
A.1 s B.2 s
C. s D. s
3.(多选)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4.(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B.自由落体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
C.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地球表面上经度较大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
5.(多选)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
B.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1 m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6.(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二、非选择题(20分)
7.(10分)从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3)小球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
8. (10分)如图所示,长L=35 cm的铁链,上端用一很短的细线悬挂,距铁链下端h=45 cm处有一A点.现剪断细线,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铁链下端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v;
(2)整条铁链通过A点所用的时间Δt.活页作业(七)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基础巩固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多选)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羽毛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羽毛将加速上升,铅球将加速下降
B.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C.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月球表面
D.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落到月球表面的速度相同
解析:羽毛和铅球在月球表面时都只受到重力作用,故它们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将同时落地,所以选项A、C错误,选项B、D正确.
答案:BD
2.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毽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毽子的下落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D错误,选项C正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就不一定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选项B错误.
答案:C
3.(多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解析: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处的地球表面的位置有关.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故A错误,B正确.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故C、D正确.
答案:BCD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故选项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故选项C错误;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5.(多选)如图所示,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解析: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此时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然后合理外推到斜面竖直的状态,故正确选项为A、C.
答案:AC
6.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
A. B.
C. D.
解析:根据h=gt2,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下落时,下落高度为,离地高度为.
答案:C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 m B.11.25 m
C.20 m D.25 m
解析: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gt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2=20 m,选项C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5分)
8.一颗自由下落的小石头,经过某点时的速度是9.8 m/s,经过另一点时的速度是39.2 m/s,求这两点间的距离和经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g取9.8 m/s2)
解析:由v=v0+gt和h=v0t+gt2得两点间的距离
h== m=73.5 m
经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t== s=3 s.
答案:73.5 m 3 s
能力提升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解析: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得出倾角一定时,的比值保持不变,推出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倾角不同,的比值不同,即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有关,且倾角越大,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短,选项C、D错误.
答案:B
2.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通过A点需要的时间是( )
A.1 s B.2 s
C. s D. s
解析:设杆的下端到达A点的时间为t1,上端到达A点的时间为t2,则h=gt,h+L=gt.则杆通过A点的时间为Δt=t2-t1=-= s- s=1 s,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3.(多选)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解析:根据位移公式h=gt2,得t==3 s,故A正确.由v=gt得v=30 m/s,故B错误.最后1 s下落的位移等于前3 s的位移减去前2 s的位移,前2 s的位移h2=gt=20 m,所以最后1 s的位移Δ h=h-h2=45 m-20 m=25 m,故C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得v==15 m/s,D错误.
答案:AC
4.(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B.自由落体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
C.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地球表面上经度较大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选项A、B正确;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g的值随着高度的增大,逐渐变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故选项C、D错误.
答案:AB
5.(多选)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
B.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1 m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解析: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因是自由下落,只受重力影响,加速度都为g,与质量无关,选项D错误;又由v=gt,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公式v2=2gh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BC
6.(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解析:由题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x=aT2可知,a==,所以B、C正确.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D正确.由于v3=v1+a·2T,故v1=v3-2aT=-2××T=,故A错误.
答案:BCD
二、非选择题(20分)
7.(10分)从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3)小球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
解析:(1)由h=gt2得小球下落时间
t== s=4 s.
(2)小球第1 s内的位移
h1=gt=×10×12 m=5 m
小球前3 s内的位移
h2=gt=×10×32 m=45 m
所以小球最后1 s内的位移
h3=h-h2=(80-45) m=35 m .
(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是t′==2 s,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h′=gt′2=×10×22 m=20 m .
答案:(1)4 s (2)5 m 35 m (3)20 m
8. (10分)如图所示,长L=35 cm的铁链,上端用一很短的细线悬挂,距铁链下端h=45 cm处有一A点.现剪断细线,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铁链下端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v;
(2)整条铁链通过A点所用的时间Δt.
解析:(1)由v2=2gh,得
v===3 m/s
(2)因为L=vΔt+g(Δt)2
即0.35=3Δt+×10(Δt)2
整理得5(Δt)2+3Δt-0.35=0
解得Δt=0.1 s
Δt=-0.7 s(舍去)
答案:(1)3 m/s (2)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