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摩擦力 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摩擦力 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17 06:49:29

文档简介

活页作业(十一) 摩擦力
基础巩固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2.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
A.同学们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时的脚
B.同学们在饮水机上接水时手拿着的水杯
C.慢慢行驶在校园内的汽车的轮胎
D.同学们考试过程中写字时的钢笔笔尖
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的水平力不同,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C做减速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应是(  )
A.FC>FA>FB      B.FC<FA<FB
C.FA=FB=FC D.不能比较大小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5.重为50 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10 N,水平向左    B.20 N,水平向左
C.10 N,水平向右 D.20 N,水平向右
6.(多选)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
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
7.(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压力有关
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
C.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
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非选择题(15分)
8.如图所示,一小孩用大小为8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重为200 N的木箱,木箱不动;当小孩用大小为10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木箱恰好能被推动,当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大小为90 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就可以使木箱沿地面向右匀速前进.求:
(1)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2)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小孩用大小为8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未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能力提升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可能是动力
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2.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出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A.2 N,方向向右 B.8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3.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4.(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前进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也向前
B.擦黑板时,静止的黑板受到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 (多选)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
B.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D.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6.(多选)用一个水平力推放在地面上的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平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B.木箱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的方向与水平力方向相同
C.摩擦力与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无关
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相同
二、非选择题(20分)
7.(10分)重为10 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同时木块的受力点连接测力传感器,如图所示,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木块先静止后做加速运动,从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及题意,求:
(1)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8.(10分)一个重为1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计算该物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
(1)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1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2)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3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3)物体开始以v=15 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用F=15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活页作业(十一) 摩擦力
基础巩固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解析: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2.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
A.同学们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时的脚
B.同学们在饮水机上接水时手拿着的水杯
C.慢慢行驶在校园内的汽车的轮胎
D.同学们考试过程中写字时的钢笔笔尖
解析:选项A、B、C中,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选项D中,钢笔笔尖在写字过程中相对纸面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答案:D
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的水平力不同,A做匀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C做减速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应是(  )
A.FC>FA>FB      B.FC<FA<FB
C.FA=FB=FC D.不能比较大小
解析:由F=μFN知F的大小只与μ和FN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C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析:由滑动摩擦力计算式F=μFN知,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μ及压力FN有关,与接触面积及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答案:D
5.重为50 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10 N,水平向左    B.20 N,水平向左
C.10 N,水平向右 D.20 N,水平向右
解析: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N=mg,所以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FN=μmg=0.2×50 N=10 N,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左.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6.(多选)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
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
解析:由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选项C错误,选项A、B、D正确.
答案:ABD
7.(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压力有关
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
C.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
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由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和平衡条件决定,而不是决定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选项B、C正确.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15分)
8.如图所示,一小孩用大小为8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重为200 N的木箱,木箱不动;当小孩用大小为10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木箱恰好能被推动,当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大小为90 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就可以使木箱沿地面向右匀速前进.求:
(1)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2)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小孩用大小为8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未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解析:(1)由二力平衡得,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100 N.
(2)根据题意得Ff=90 N,FN=200 N,代入公式μ=,解得μ=0.45.
(3)木箱不动,所以Ff′=80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见解析
能力提升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可能是动力
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解析: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选项A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选项B错误;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AC
2.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出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A.2 N,方向向右 B.8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解析:撤去F1前,木块所受静摩擦力为F1-F2=8 N,说明Fmax≥8 N,故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为2 N,方向向右,选项A正确.
答案:A
3.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静止的物体也可能有相对运动趋势.
答案:C
4.(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前进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也向前
B.擦黑板时,静止的黑板受到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力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人走路时,脚相对地面向后蹬地,故受到向前的摩擦力.选项A正确;擦黑板时,黑板与板擦相对滑动,是滑动摩擦力.选项B正确;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选项C错误;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选项D错误.
答案:AB
5. (多选)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
B.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D.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对于选项A,以甲、乙、丙三者整体为研究对象,此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选项A正确;对于选项B,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不受摩擦力,选项B错误;对于选项C,乙对丙的摩擦力与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乙对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AC
6.(多选)用一个水平力推放在地面上的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平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B.木箱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的方向与水平力方向相同
C.摩擦力与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无关
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相同
解析:用水平力推木箱没有推动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而静止,因此二力平衡.静摩擦力和水平推力大小相等,但静摩擦力不同于水平推力,因为二力相同必须指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木箱的运动趋势与静摩擦力方向相反,而与水平推力方向相同,当静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时,其数值可以在零到最大值之间变化,与对地面的压力无关.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20分)
7.(10分)重为10 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同时木块的受力点连接测力传感器,如图所示,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木块先静止后做加速运动,从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及题意,求:
(1)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1)由图像可知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fmax=6.0 N,滑动摩擦力Ff=5.0 N.
(2)由Ff=μFN,得μ====0.5.
答案:(1)6.0 N 5.0 N (2)0.5
8.(10分)一个重为1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计算该物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
(1)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1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2)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3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3)物体开始以v=15 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用F=15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解析:因为Ff=μFN=0.2×100 N=20 N,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Ffm=20 N,所以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1)由于F=10 N(2)由于F=30 N>Ffm,所以物体相对平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FN=20 N,方向水平向左.
(3)由于物体向左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仍为20 N.
答案:(1)10 N,方向水平向左 (2)20 N,水平向左 (3)20 N,水平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