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6 19:42:51

文档简介

“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甘肃省锦屏镇镇政府将废弃窑洞改造成牛舍“托牛所”,附近农户将自家肉牛寄养在此育肥7个月,每日付费10元,由“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出售肉牛所获利润“托牛所”和寄养农户各得一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附近农户将肉牛寄养“托牛所”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肉牛价值 B. 便于外出务工
C. 规避饲养风险 D. 降低饲养成本
2. 与传统牛舍相比,“托牛所”选择在窑洞设立是因为这样有利于( )
A 统一管理 B. 集中排污 C. 扩大规模 D. 调节室温
P村为大学城附近的城中村,房租相对较低,生活服务类商业设施齐全,对外交通便捷,为周边职工、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村内服务业人员等提供合适的居住选择,因此成为周边区域范围内人流聚集的热力核心。研究表明,该区域人流量最多的时间段为19~21时,但流动摊贩的数量峰值出现了滞后性。下图示意P村流动摊贩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摊贩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
A. 个人喜好 B. 规模大小 C. 离家远近 D. 经营种类
4. 流动摊贩数量峰值出现滞后性的原因是( )
A. 交通拥堵 B. 经营地点被占据 C. 人流量过多 D. 治安管理较严格
5. 近年来,摊贩多选择相对隐秘的巷道,采用“线上通知+线下售卖”的方式经营是为了( )
①延长服务时间②扩大经营范围③提高消费者可达性④降低租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某研究团队对我国2015~2017年部分城市碳排放增速(△CO2%)与经济增速(△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下图),当e<1时,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e>1时则反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15~2017年,下列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理想的是( )
A. 金昌 B. 上海 C. 厦门 D. 武汉
7. 与东部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对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贡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产业结构 B. 人口规模 C. 消费水平 D. 交通运输
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棋)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而产生分异,坡度影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土壤的特性及分布,同时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下图示意不同坡度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秦岭( )
A. 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均成正比 B. 坡度越小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距越大
C. 坡度大于15°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小 D. 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均大于南坡
9. 该地在坡度较小地区植被覆盖度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人类活动
寒夜灯柱是冬季大气中出现的一种冰晕奇观,即冰晶全部悬浮在空中,整层的大气成为地面上灯光的“幕布”。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天气寒冷和大气静稳。我国厦门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灯柱现象,被称为“暖夜灯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寒夜灯柱”现象的是( )
A. B.
C D.
11. “暖夜灯柱”形成的气象条件更复杂,以下不属于“暖夜灯柱”形成条件的是( )
A. 空气湿度较大 B. 高空风力较小 C. 冰晶状高云 D. 大气通透性较弱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 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 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 滑坡、泥石流作用
13. 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 淤积大于侵蚀 B. 侵蚀大于淤积 C. 侵蚀-淤积平衡 D. 持续不断侵蚀
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下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 冬季产卵 B. 顺流洄游
C. 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 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15. 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典型温带气旋的生成、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为“气象炸弹”。下图为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路径及时间示意图。
(1)描述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
(2)在下图中用所给图例绘出温带气旋降水区域____,并说明温带气旋从d至f的演变过程____。
(3)分析2016年5月初,温带气旋在经过渤海时发展成为“气象炸弹”的原因,并说明对大连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泊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青藏高原的内陆湖尤为突出,其变化能够直接指示区域气候变化。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盆地中,是大型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约3880米。
材料二图为“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时空变化图”
(1)简述1995至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变化特点。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阿牙克库木湖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3)与我国东部大型外流湖相比,阿牙克库木湖面积变化能更直接指示当地气候变化,请解释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19年7月9日,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的国家,这是该国主要运营商摩纳哥电信基于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实现的。报道称,5G移动网络提供超高速无线接入,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是5G技术的先驱。
20世纪50年代以来,摩纳哥政府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尤以金融业发展最为突出。摩纳哥也是欧洲著名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摩纳哥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国家的原因。
(2)分析该国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而不着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原因。
(3)阐述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积极与摩纳哥电信公司合作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稀土的名字中虽然有个“土”字,但是稀土并不是土,而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资源的总称,属于金属资源。稀土是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供应量、冶炼分离技术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稀土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如何把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仍是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材料二:专利资产指数反映个别专利创造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世界第一,其他国家均没有稀土分离技术的应用,全球80%以上的稀土产业集中在我国境内。但我国下游产品应用专利不足,众多企业集中于产业链较短的上中游,稀土企业“多、小、散”,资源以“薄利多销”的形式出口。左图为世界主要国家稀土产业专利资产指数,右图为稀土产业链示意图。
(1)指出我国在稀土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与美日两国相比,说明我国稀土专利资产指数特点及其原因。
(3)为我国将稀土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战略优势,请提出合理建议。“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甘肃省锦屏镇镇政府将废弃窑洞改造成牛舍“托牛所”,附近农户将自家肉牛寄养在此育肥7个月,每日付费10元,由“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出售肉牛所获利润“托牛所”和寄养农户各得一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附近农户将肉牛寄养“托牛所”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肉牛价值 B. 便于外出务工
C. 规避饲养风险 D. 降低饲养成本
2. 与传统牛舍相比,“托牛所”选择在窑洞设立是因为这样有利于( )
A. 统一管理 B. 集中排污 C. 扩大规模 D. 调节室温
【答案】1. A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托牛所”统一科学配比饲料增重并控制肥瘦比例,利润农户得一半,可见是为了提高肉牛的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A正确;外出务工有可能,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个人散养肉牛一般没有什么风险,C错;送到“托牛所”需要统一科学配比饲料,技术含量高,成本高,D错;故选A。
【2题详解】
传统牛舍为室外牛舍,室外牛舍一样可以做到统一管理和集中排污;A、B错;窑洞有一定的地形限制,所以更不利于扩大规模,C错;窑洞相对封闭,气温较稳定,便于调节。D对;故选D。
【点睛】此题是脱贫攻坚背景下农业新举措,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主要能力要求为材料信息的提取,需要仔细分析材料给出的地理信息展开思考。
农业区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P村为大学城附近的城中村,房租相对较低,生活服务类商业设施齐全,对外交通便捷,为周边职工、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村内服务业人员等提供合适的居住选择,因此成为周边区域范围内人流聚集的热力核心。研究表明,该区域人流量最多的时间段为19~21时,但流动摊贩的数量峰值出现了滞后性。下图示意P村流动摊贩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摊贩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
A. 个人喜好 B. 规模大小 C. 离家远近 D. 经营种类
4. 流动摊贩数量峰值出现滞后性的原因是( )
A. 交通拥堵 B. 经营地点被占据 C. 人流量过多 D. 治安管理较严格
5. 近年来,摊贩多选择相对隐秘的巷道,采用“线上通知+线下售卖”的方式经营是为了( )
①延长服务时间②扩大经营范围③提高消费者可达性④降低租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摊贩的流动性往由其规模大小决定,规模较大的摊贩难以流动,而规模较小的摊贩流动性较好,B正确。影响摊贩流动性强弱与个人喜好、离家远近、经营种类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材料“P村为大学城附近的城中村,房租相对较低,生活服务类商业设施齐全,对外交通便捷”可知,该地交通便利,A错误。流动摊贩经营地点不固定,被占据对流动摊贩数量影响不大,B错误。消费者越多,对流动摊贩的拉力越大,C错误。人流量较大时段往往治安管理更加规范与严格,导致部分摊贩无法开展经营活动,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流动摊贩选择相对隐秘的巷道经营,受治安管理影响小,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可延长经营时间,①正确。采用线上方式可以扩大经营范围,②正确。相对隐秘的巷道,消费者不易找到,可达性差,③错误。城中村房租相对较低,摊贩大多数不需要支付租金,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交通便利处,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集散。交通便利十字路口、主要干道两旁成为城市中大型商场的主要分布区。夜市是要接近消费者。
某研究团队对我国2015~2017年部分城市碳排放增速(△CO2%)与经济增速(△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下图),当e<1时,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e>1时则反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15~2017年,下列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理想的是( )
A 金昌 B. 上海 C. 厦门 D. 武汉
7. 与东部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对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贡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产业结构 B. 人口规模 C. 消费水平 D. 交通运输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解】
注意图中坐标原点的位置,金昌属于低碳后发型,碳排放增速大于经济增速,关系不理想,A错。上海e<1,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但碳排放增速依然为正值,关系不是最为理想,排除B。厦门e<1,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且碳排放增速小于0,关系最为理想,C正确。武汉e>1,碳排放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不理想,D错。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与东部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增速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与其产业结构相关,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较大,碳排放量较大,但重化工业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速的贡献不是很大,A正确。人口规模,消费水平,交通运输等不是对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贡献较大的影响因素。故选A。
【点睛】城市的经济发展既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业类型,加大技术投入和延长产业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要加大技术投入与设备更新升级,减小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总量。
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棋)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会因坡度而产生分异,坡度影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土壤的特性及分布,同时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下图示意不同坡度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秦岭( )
A. 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均成正比 B. 坡度越小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距越大
C. 坡度大于15°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小 D. 北坡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均大于南坡
9. 该地在坡度较小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人类活动
【答案】8. C 9. D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正比一般指正比例,南北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应该呈现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A错;结合图可以看出,坡度在2-5范围内南北植被覆盖度差距比<2坡度植被覆盖度差距大,所以B说法错误;当坡度大于15°时,南北植被覆盖度两条线基本相近,差异较小,所以C正确;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小于南坡,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坡度较小的地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较多,所以对植被的破坏较多,植被覆盖度较小,因此D正确;坡度较小的地方一般来为低海拔谷地或者是山前冲积扇地带,水分和肥力、热量条件更好,更有利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应该较大,AB错误。降水与海拔和迎风、背风坡关系较大,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光、热、水、肥、地形等)和人为因素。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往往在坡度较小的地方,人类活动频繁,砍伐森林和植被,得到场所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度会减少。
寒夜灯柱是冬季大气中出现的一种冰晕奇观,即冰晶全部悬浮在空中,整层的大气成为地面上灯光的“幕布”。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天气寒冷和大气静稳。我国厦门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灯柱现象,被称为“暖夜灯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寒夜灯柱”现象的是( )
A. B.
C. D.
11. “暖夜灯柱”形成的气象条件更复杂,以下不属于“暖夜灯柱”形成条件的是( )
A. 空气湿度较大 B. 高空风力较小 C. 冰晶状的高云 D. 大气通透性较弱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寒夜灯柱”现象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天气寒冷和大气静稳。A图中所在区域所处纬度低,气候炎热,不能满足天气寒冷的条件,A错。B图所在区域主要位于欧洲,受盛行西风影响,天气并不寒冷,且区域锋面活动较强,难以满足大气静稳的条件,B错。C图所在区域主要位于北美洲,根据图中气压分布可知,阿留申群岛以及哈得孙湾附近出现低压中心,而北美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气压梯度大,难以满足大气静稳的条件,C错。D图所在区域受高压系统控制,为北半球冬季,天气寒冷,图中大部分区域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大气静稳条件较好,最有可能出现“寒夜灯柱”现象,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暖夜灯柱”形成条件苛刻,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天空中几乎是高云并有冰晶,再加上高空风力较小,有利于维持高空冰晶状的高云的存在,加之大气通透性好,从而将地面的灯火反映在夜空之下,形成了“暖夜灯柱”奇观。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冰晶状的“卷云”形成了一种类似“镜面”的状态,从而将地面上的灯光反射到夜幕中,形成罕见的“暖夜灯柱”现象。“暖夜灯柱”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苛刻,既要不受低云、中云影响,只有高云存在;又要空气湿度大、大气通透性好、高空风力小;还要有冰晶的存在。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 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 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 滑坡、泥石流作用
13. 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 淤积大于侵蚀 B. 侵蚀大于淤积 C. 侵蚀-淤积平衡 D. 持续不断侵蚀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
【点睛】特别提醒: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断面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
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下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 冬季产卵 B. 顺流洄游
C. 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 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15. 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1月是南半球夏季,可以判断出竹筴鱼夏季产卵,A错误。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筴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所以竹筴鱼逆流洄游,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幼鱼不是更倾向于深水环境生活,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海表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的现象,也就是海水异常偏暖。与这一现象相反的,该海域海温异常偏低,即异常偏冷,则称为拉尼娜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典型温带气旋的生成、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为“气象炸弹”。下图为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路径及时间示意图。
(1)描述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
(2)在下图中用所给图例绘出温带气旋降水区域____,并说明温带气旋从d至f的演变过程____。
(3)分析2016年5月初,温带气旋在经过渤海时发展成为“气象炸弹”的原因,并说明对大连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主要发生于秋季和(冬)春季。从西南延伸到东北。
(2) ①. 绘图如下:
②. 冷锋追上暖锋,暖气团被挤压抬升,气旋中心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3)经过暖湿海面(或温暖海面,或湿润海面),气流上升加剧,海面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引发大风(或狂风、强风等)、暴雨(或强降水、大雨等)、风暴潮。摧毁建筑、船只等等。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温带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分布特征、锋面气旋、温带气旋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观察图中2010年-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路径及时间示意图可知,时间上主要是10月、11月、1月、3月、4月和5月,因此时间上主要是秋季、冬春季节;在空间上由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延伸。
【小问2详解】
观察图中温带气旋,形成锋面为冷锋系统和暖锋系统,冷气流占主动为主的地方形成冷锋系统,则锋后降雨,而暖气流占主动位置的地方为暖锋系统,为锋前降雨,如图:
观察典型温带气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当冷锋系统逐渐追上暖锋系统时,暖气团被迫挤压抬升至上空,导致该气旋中心被冷气团占据,气温逐渐下降,气流下沉,气压上升。
【小问3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为“气象炸弹”。”当温带气旋经过暖湿的海面,水汽增加,气流上升加剧,且海面上的阻力小,摩擦力减小,导致风的速度较快,易形成大风、暴雨、狂风等天气,因此易形成“气象炸弹”。这样的天气易对建筑物产生破坏,对沿海船只造成较大的摧毁程度等。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泊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青藏高原的内陆湖尤为突出,其变化能够直接指示区域气候变化。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盆地中,是大型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约3880米。
材料二图为“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时空变化图”
(1)简述1995至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变化特点。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阿牙克库木湖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3)与我国东部大型外流湖相比,阿牙克库木湖面积变化能更直接指示当地气候变化,请解释原因.
【答案】(1)面积呈扩大趋势;东部和西南部扩展较多;北部变化小
(2)径流汇入,带来大量盐分;湖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无出湖径流,盐分不断积累
(3)流域封闭,水量受外界影响小;高寒人稀,受人为干扰少;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一旦气候因子变化,直接影响蒸发量和入湖径流量,引起湖泊面积变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北部阿牙克库木湖有关图文资料为情境,考查湖泊水系、水文特征变化的特点、原因以及气候变化与湖泊面积变化的关系,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通过读图可知,1995至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面积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湖泊西南和东南侧湖岸线变化最明显,西部和北部变化不明显,表明湖泊面积向东南部和西南部扩展较多,北部和西部则变化很小。
【小问2详解】
阿牙克库木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盆地,属于内流湖,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阿牙克库木湖湖水收入主要来自流域内的大气降水及径流汇入,湖水收入支出则以湖水蒸发为主,不存在径流支出。在径流汇入阿牙克库木湖的过程中,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矿物盐分,由于该湖泊没有出湖径流,湖泊水在不断蒸发过程中,使湖泊中的矿物盐分不积累,湖水盐度逐渐升高,使阿牙克库木湖演化成为了咸水湖。
【小问3详解】
与我国东部大型外流湖相比,阿牙克库木湖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内陆湖泊,该区域海拔高,生态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所以阿牙克库木湖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冰雪融水量、降水量的对比关系,一旦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引起蒸发量和入湖径流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湖泊面积变化。因此,阿牙克库木湖面积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更能够直接反映为区域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19年7月9日,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的国家,这是该国主要运营商摩纳哥电信基于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实现的。报道称,5G移动网络提供超高速无线接入,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是5G技术的先驱。
20世纪50年代以来,摩纳哥政府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尤以金融业发展最为突出。摩纳哥也是欧洲著名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摩纳哥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国家的原因。
(2)分析该国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而不着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原因。
(3)阐述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积极与摩纳哥电信公司合作的意义。
【答案】(1)国土面积小,发展电信产业的建设成本低; 资金雄厚,经济实力强;国家政策扶持,积极推动该产业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
(2)国家狭小,(许多)自然资源匮乏;第一、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外市场广阔;第三产业的投资小、效益好、 就业容量大。
(3)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打造民族品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地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企业合作的意义,注重考察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和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5G技术属于新型技术,安装需要消耗的资金,成本很高,而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国家说明摩纳哥经济发达、资金雄厚,居民工资水平高,收入高,居民的购买能力强;结合中比例尺判断,摩纳哥国土面积狭小,全国覆盖总的投入较低;以及有摩纳哥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华为公司合作,得到华为技术的支持。
(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摩纳哥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少和自然资源缺乏,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不完善;但是摩纳哥位于地中海沿岸,处于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外市场广阔,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第三产业与第二、第一产业相比,投资较小,效益高,收入高,同时第三产吸纳的人口多。
(3)结合材料可知,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积极与摩纳哥电信公司合作,首先有利于扩展海外(市场),增加企业的收入;其次可以增加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可以加强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促进产业的升级,增加公司的实力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稀土的名字中虽然有个“土”字,但是稀土并不是土,而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资源的总称,属于金属资源。稀土是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供应量、冶炼分离技术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稀土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如何把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仍是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材料二:专利资产指数反映个别专利创造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世界第一,其他国家均没有稀土分离技术的应用,全球80%以上的稀土产业集中在我国境内。但我国下游产品应用专利不足,众多企业集中于产业链较短的上中游,稀土企业“多、小、散”,资源以“薄利多销”的形式出口。左图为世界主要国家稀土产业专利资产指数,右图为稀土产业链示意图。
(1)指出我国在稀土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与美日两国相比,说明我国稀土专利资产指数特点及其原因。
(3)为我国将稀土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战略优势,请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地上开采造成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矿渣堆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
(2)特点:专利资产指数低;呈增长趋势。原因:侧重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对下游产品投资少,应用专利不足;稀土资源战略地位高,国家对稀土分离技术应用专利开始高度重视。
(3)加强稀土产业下游应用专利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稀土开采规模,增加稀土进口;整合弱小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统筹管理稀土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稀土的开发与应用为背景,涉及稀土资源的开发存在问题和保护措施等,考查对地理问题的阐释能力。
【小问1详解】
开采稀土矿,会造成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开采之后的矿坑,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废弃的矿渣堆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与美日对比,我国的资产指数低,近年增速较快;原因:我国稀土工业侧重于冶炼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中下游的利用的投资少,研究和应用专利不足; 由于稀土是战略性的资源,地位十分重要,国家对稀土分离技术应用专利开始高度重视,使其指数上升较快。
【小问3详解】
由于稀土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因此,国家应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稀土的统筹和管理;加大技术投入和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稀土资源的中下游技术的专利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控制稀土的开采,增加稀土的进口,保护国内稀土资源;整合国内稀土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开采技术与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