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19 14: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门类众多,各时期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和艺术形式不断发展、改变,要笼统的谈中国传统绘画是比较宽泛的,在课堂上呈现比较困难。因此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学生学情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山水是文人雅士们一直以来热衷于表现的题材。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五代北宋时期趋于成熟,元代以后强调在山水画中发挥画家的主观意兴使得山水画成为了画家思想情感的寄托。创作中国山水画是一个眼观、心摹、手追的过程,因此中国山水画或多或少蕴含着画家本人的主观想法和时代特征。学习中国山水画,有助于培养美术学科五项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
中国山水画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如何在一个课时内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和意蕴有初步的了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教学设计立足于一幅具体的传世名画《溪山行旅图》,结合其他画作比较分析,由点及面延伸到山水画与自然观的范畴。
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四步法分析《溪山行旅图》。
使用不同朝代的山水画作品和溪山行旅图比较分析不同画家的自然观。
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观,体悟山水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式分析《溪山行旅图》。
2.山水画与自然观。
教学过程:
程式与意蕴——中国山水画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请学生帮忙想一想足不出户如何体悟山水的魅力,从而引出宗炳的卧游理论——通过观赏山水画达到畅神的效果,导入新课《程式与意蕴》山水篇。 讨论、思考和回答,分享自己想出的答案。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
讲授 介绍宋画第一神品《溪山行旅图》。播放《溪山行旅图》实景地的视频,请同学试着在画纸上表现。 提问:同学们在边看边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 边看视频边进行绘画,个人起来分享在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与下一个环节衔接,从而让同学们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产生好奇。
在教室中展开1:1的《溪山行旅图》复制品。 提问:范宽使用了哪些手段使观画的人感受到高山的气势。 2.教师讲述北宋郭熙三远法,分别以沈周《庐山高图》、龚贤《自题山水》、郭熙《树色平远图》为例讲述高远、深远和平远的含义。 3.提问: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体现了三远法中的哪远?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幻灯片的提示从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以及“反差”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学生结合具体画面和郭熙的画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明白视角的改变对于画面感觉的不同影响。 巩固学生使用四步法中的前两步“描述”、“分析”来鉴赏画作。 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并运用新学习的画论分析作品。 分析山水画中的程式。
展示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明皇幸蜀图》,截出其中的山石和《溪山行旅图》中的山石让学生作比较。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教师介绍皴法的基本概念。 学生观察、回答。 引出山水画中皴法的概念以及作用。介绍山水画的程式。
教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皴法表现山石——披麻皴和斧劈皴。 提问:大家觉得这两种皴法分别表现了怎么样质感的山石。 展示一个画家介绍不同种类的皴法的视频。请同学们看完视频为屏幕上展现的两种类型的山石选择合适的皴法来表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试着画一画不同的皴。 得出结论:不同的皴法可以展现出山石不同的质感。 同学们挑选合适的皴法表现图片,互相评价。 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新概念——皴。学习山水画的程式。
中国画其实是一个眼观、心摹,手追的过程。首先观察自然,然后在心中描摹自然、组织画面,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主观思考会融入到画面中去。 提问:我们在溪山行旅图中可以和范宽心灵相通,读出他的主观感受和审美趣味吗? 同时展示《明皇幸蜀图》、《溪山行旅图》和《六君子图》以及关于三位画家的文本材料,提示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结合时代背景和画家的人生经历分析画家对于自然的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李氏父子:对自然的掌控,自然以供享乐。 范宽:对自然的敬畏 倪瓒:融入自然,隐逸之风。 引导学生使用社会学式鉴赏法,综合分析作品。 分析山水画的意蕴。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山水画的两个程式“三远法”和“皴法”。分析了山水画中体现的画家对于自然的态度。山水画的程式是为了意蕴服务的,中国山水画不仅画所见,也画所思。中国绘画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趣味背后蕴含着画家观照世界的方式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学生总结。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这节课的内容。
拓展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山水题材的文人画感受画家是如何抒情写意的。 学生课后探索。 和下节课《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衔接。